陳和生[科學物理學家]

陳和生[科學物理學家]

陳和生(1946.8-),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高能實驗物理研究。 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1979年4月被派遣到德國漢堡的德意志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在丁肇中教授的 Mark-J 實驗組工作。1984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同年11月,回到中國,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1992年晉升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98年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陳和生參加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L3實驗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測器設計,負責過強子量化器程式包的重建工作,開展了有關物理結果分析、L3上檢驗標準模型、測定電弱參數和中微子代數等工作。作為阿爾法磁譜儀大型永磁體系統研製的技術負責人,領導和協調合作組工作,在系統總體方案、運用高能物理蒙特卡洛方法設計、最佳化探測器和空間環境模擬試驗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經歷

陳和生 陳和生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八月,陳和生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1970年3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

1984年5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6月-11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作博士。11月,已經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了半年博士後研究的陳和生回到中國,決心為中國高能物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和高能物理所在中國率先進行博士後流動站試點並獲得成功,陳和生成為中國第一位博士後研究人員。

中國科學院從1984年開始博士後試點,陳和生在唐孝威先生領導的項目組中,實實在在從一線工作做起,積累了各方面的經驗。

1984年9月,鄧小平在北戴河接見丁肇中教授,丁教授談到Mark-J實驗培養的博士到高能所做博士後的安排。“丁肇中教授很支持陳和生在北京的工作,提供了一台Micro-VaxII計算機,相當於當時高能物理所最大一台計算機Vax785容量的60%,使陳和生能夠在高能所進行L3實驗的蒙特卡洛模擬和探測器的設計和最佳化工作,對陳和生在北京工作幫助很大。”

1988年,陳和生和同事們一起歡慶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對撞成功,見證中國終於也有了最先進的研究物質微觀世界的“武器”,成為世界八大加速器中心之一。這被視為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92年晉升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從事高能實驗物理研究。在參加Mark-J實驗中系統地發展了簇射計數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解析度,從而提高了能流測量精度,為三噴注事例的發現做出了貢獻。

1998年,陳和生擔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此時中國科學院實施了知識創新工程,著力最佳化隊伍結構,在全國率先實行了全員聘用制度,對博士後研究人員實行了相對靈活的項目聘用制度。博士後制度是對用人制度的一種補充,“在編人員+流動人員”成為了全院新型用人機制。博士後研究人員成為科技流動隊伍的主體,也成為單位“選人聘人”的“蓄水池”,隊伍創新活力顯著增強。

陳和生 陳和生

在2004年4月,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第一階段設備安裝和調試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高能所有關部門介紹,2004年11月19日16時41分,在直線加速器控制室的示波器上清晰地得到了直線加速器出口處的電子束流信號。經測算:流強約為2A以上。這個信號的獲取,標誌著BEPCII直線加速器的改進工作取得了一個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性能將是美國同一類裝置的3到7倍,對研究比原子核還小1億倍的夸克粒子等基礎科研有重要意義。

2005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研究成果

陳和生介紹研究所設備 陳和生介紹研究所設備

高能物理也叫做粒子物理,目的是探索微觀世界的最小構成單元及其相互作用的規律。為了研究微觀結構,必須要有高能加速器產生基本粒子,還需要有探測和精確測量粒子的設備,即探測器,以進行研究。因此,高能物理實驗的主要工具是加速器和探測器,它們都屬大科學工程,建造周期長、投資費用高,需要匯集大批科學家和工程師。高能物理研究的特點是依託大科學裝置,廣泛採用國際合作的方式。

陳和生在博士後期間,對L3實驗強子量能器設計提出了獨特的方案,提高了探測器的性能,大大降低了造價,為L3實驗所採用,並在《核儀器與方法》上發表了文章。”陳和生在博士後期間的最大收穫就是證明了在國內也能對國際高能物理實驗合作的蒙特卡洛模擬和數據分析做出高水平的工作。 高能物理在科學的前沿進行研究,是一種知識的探索,並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用處,但他相信今天的科學將是明天的技術。而且,正是因為研究的“無用”,高能物理成為國際合作的視窗,即使是冷戰時期,全世界的高能物理學家們也在合作。

1988年後的十餘年時間裡,陳和生一方面主持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使改造後的高能加速器性能比從前提高了近百倍,成為國際上最先進的雙環對撞機之一。另一方面,他結合國際粒子物理最新進展,提出加強非加速器物理實驗研究,如粒子天體物理實驗、羊八井宇宙線觀測和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等,做出了很多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包括發現了一些新粒子。同時,他還領導高能所積極加強國際合作,取得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成果。

陳和生 陳和生

中國高能物理的發展凝聚著中國幾代高能物理家的夢想與心血。經過幾十年的奮鬥,BEPC/BES讓中國高能物理在世界占據了一席之地,使高能所成為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科學家們在BEPC和BES所獲得的數據比此前國際上其它實驗高出一個數量級以上,質量良好,構成了當今世界上粲能區的最大數據樣本,取得了豐碩的物理成果。僅2004年,BES合作組在世界著名雜誌上就發表了論文26篇,超過歷史水平,刷新了國際權威粒子數據手冊的一大批數據。 陳和生正在領導BEPC的重大改造工程,將它的性能提高兩個數量級,這將是國際上在該能區最好的加速器,預期將能獲得重大的創新成果,保持和發展我們在粲能區物理的國際領先地位,並有力促進中國加速器和探測器技術以及相關領域高技術的發展。

研究領域

陳和生在參加Mark-J實驗中系統地發展了簇射計數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解析度,從而提高了能流測量精度,為三噴注事例的發現做出了貢獻。參加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L3實驗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測器設計,負責過強子量化器程式包的重建工作,開展了有關物理結果分析、L3上檢驗標準模型、測定電弱參數和中微子代數等工作。作為阿爾法磁譜儀大型永磁體系統研製的技術負責人,領導和協調合作組工作,在系統總體方案、運用高能物理蒙特卡洛方法設計、最佳化探測器和空間環境模擬試驗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主持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方案設計、可行性論證和一些預研工作。提出BEPCII的方案,領導BEPCII的設計、預研和工程立項,制定雙環方案和主持工程建設與調試工作。

陳和生在加速器物理實驗包括:(1、精確檢驗標準模型,測量其基本參數;2、τ輕子物理,電荷不對性,極化不對性,τ衰變分支比,尋找τ的反常衰變等。3、尋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現象。)非加速器物理實驗包括:(1、阿爾法譜儀:尋找宇宙中的反物質和暗物質研究天體物理,2、L3宇宙線測量:尋找宇宙線中未知重粒子,精確測量宇宙線諧譜等)。高能物理實驗探測器的設計:(蒙特卡羅模擬、最佳化和研製,運用計算機進行蒙特卡羅模擬)。

科技成果

國際地位

陳和生介紹研究所 陳和生介紹研究所

陳和生做出來了很多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包括發現了一些新的粒子,這次重要的科技成就它使得中國所在的能量的領域,叫璨物理的研究的能量領域這個牢牢處在國際領先地位,而且這次研究成果引導了在這個領域裡的國際方向產生了這個領域的熱點。

影響力

雖然大型強子對撞機建在了歐洲,但它是一個寄予了全人類共同的夢想,並且由全人類共同打造的科學奇蹟,也許還不知道,這也是中國第一次以平等合作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國際頂尖科研項目當中,不僅有很多科學家參與了對撞機的研製和兩項主要試驗,對撞機探測器的部分結構也在中國研發,並且中國科學家今後可以分享對撞期間的研究數據。

社會任職

陳和生 陳和生

1992年,任命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97年,任命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1998年,任命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2015年,當選中國物理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2015年,東莞理工學院敦聘陳和生為 “雙聘院士”

歷任中國高能物理學會理事長、國際未來加速器委員會委員、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主席等職。

獲獎記錄

科技獎
  • ▪ 2017 全國創新爭先獎 (獲獎)
  • ▪ 2013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提名)
  • ▪ 2000 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獲獎)
  • ▪ 1999 獲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獲獎)

人物評價

陳和生已經被視為中國粒子物理學家中的佼佼者,是論文被國際同行引用頻次最高的中國大陸科學家之一。 (人民畫報社)

陳和生提出了L3強子量能器的最佳化設計方案,被L3實驗組採用,節約了數百萬美元的建造費用。他發展了Bootstrap方法,將採樣量能器的蒙特卡洛模擬速度提高了2個數量級,被權威的GEANT3程式庫做為推薦範例,正式收錄。他的工作得到了國際合作組的高度評價,在大型國際合作組的激烈競爭中站住了一席之地。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陳和生在參加Mark-J實驗中系統地發展了簇射計數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解析度,從而提高了能流測量精度,為三噴注事例的發現做出了貢獻。 (科學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