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眺

謝眺

謝眺(464~499),南朝齊詩人,並善辭賦和散文。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據為謝安之兄,父緯,官散騎侍郎。母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永明元年(483年),謝眺“解褐入仕”。永明九年(491年)春,謝朓作為隨郡王蕭子隆的文學(官名),隨同蕭子隆赴荊州,留下了不少詩篇。永明前、中期,他擔任朝中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官,過著無憂無慮的貴族生活。他廣結詩友,家世既貴,少又好學,為南齊藩王所重。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眺未預其謀,被誣死於獄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謝眺(464~499),南朝齊詩人,並善辭賦散文。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據為謝安之兄,父緯,官散騎侍郎。母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永明元年(483年),謝眺“解褐入仕”。永明九年(491年)春,謝朓作為隨郡王蕭子隆的文學(官名),隨同蕭子隆赴荊州,留下了不少詩篇。永明前、中期,他擔任朝中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官,過著無憂無慮的貴族生活。他廣結詩友,家世既貴,少又好學,為南齊藩王所重。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眺未預其謀,被誣死於獄中。
謝眺謝眺
謝眺入政後,初為太尉豫章王蕭嶷行參軍,遷隨王蕭子隆東中郎府,轉王儉衛軍東閣祭酒,後為隨王鎮西功曹,轉文學。永明九年,隨王為荊州刺史,“親府州事”,謝眺也跟著到了荊州,“以文才尤被賞愛”。後調還京都,任新安王中軍記室,兼尚書殿中郎,又為驃騎諮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建武二年,出為宣城太守,後遷尚書吏部郎。

東晉初,謝氏舉家隨元帝南渡長江,遷居京邑建康(今南京)烏衣巷。謝眺的高祖謝據,是“淝水之戰”的東晉統帥謝安的弟弟。作為南朝歷數百年經久不衰的門閥士族的冠冕——王、謝、袁、蕭四姓之一,謝氏不但在政治上頗有影響和勢力,而且也出過很多有名的詩人,諸如謝安、謝道韞(女)、謝靈運、謝莊、謝混、謝惠連等等,都長於寫景,每有清新的風格。謝朓秉承家風,史稱他“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又說他“善草隸,長五言”,因而能與響逸百代的劉宋山水詩人謝靈運並稱“大、小謝”,早早地在文壇上嶄露頭角了。

謝朓沒有逃脫政治濁浪的裹挾。蕭鸞死去後,其兒子荒淫無度的東昏侯蕭寶卷登位。在始安王蕭遙光,貴戚江祏、江祀、劉渢等合謀的又一起奪位陰謀中,因為謝朓拒絕了他們奉立蕭遙光為帝的要求,終於受誣而死。那時,他只有三十六歲。

詩詞風格

謝眺永明詩
謝眺主張“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南史·王曇首傳附王筠傳》),他的詩歌創作正是貫徹了這一審美觀點。要達到“圓美流轉”,聲律是一個重要因素。他把講究平仄四聲的永明聲律運用於詩歌創作中。因此他的詩音調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悅耳。

謝眺是永明詩人的代表,在當世就享有盛名。蕭衍說:"三日不讀謝(眺)詩,便覺口臭。"名重一時的劉孝綽也很推崇謝眺。“常以謝詩置几案間,動靜輒諷味”(《顏氏家訓·文章》篇)。他關於聲律對仗和寫景狀物的技巧,對於唐代詩壇有著深刻的影響。

杜甫說“謝眺每詩篇堪誦”(《寄岑嘉州》),李白更是經常提起謝眺,“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三山懷謝眺,水澹望長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謝眺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可見李白對於謝眺的傾倒,所以清人王士稹《論詩絕句》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謝眺詩歌不僅影響了唐代詩人,而且影響了一代詩風。宋趙紫芝詩云“玄暉詩變有唐風”,嚴羽也說“謝眺之詩,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明胡應麟《詩藪》認為唐人“多法宣城(謝眺)”。

五言上品

謝眺五言詩
謝朓的五言詩,較早地運用了《四聲譜》的成果,並汲取了經唄新聲之變的營養。他深有體會地說:“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他的詩善於攝取自然景色中最動人的瞬間,以清俊的詩句,率直地道破自然之美。如《游東田》中的“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和徐都曹出新林渚》中的“結軫青郊路,回瞰蒼江流。日華川上動,風光草際浮”,《治宅》中的“辟館臨秋風,敞窗望寒旭。風碎池中荷,霜剪江南綠”等等。在盛唐王維等五言詩出現之前,可以說是詩苑的上品了。

沈約十分服膺謝朓的五言詩,盛讚道:“二百年來無此詩也。”蕭衍在稱帝後還追慕不已,說謝朓的詩“三日不讀,便覺口臭”。所以,謝朓的五言新詩,是“永明體”的旗幟,而謝朓則是南齊詩人的冠冕。

詩詞列表

《謝眺逸集》思歸賦《游後園賦》
《詠風》《玉階怨》高松賦
《同王主簿有所思》《王孫游》《杜若賦》
《銅雀悲》《金谷聚》《賦貧民田》
《拜中軍記室辭隨王》《齊海陵王墓志銘》《賽敬亭山廟喜雨》
《謝眺集》《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詠竹》

藝術成就

謝眺山水詩
謝眺詩歌創作的主要成就是發展了山水詩。晉宋以後,山水文學產生了,但多少還受玄言詩的影響,總帶點玄理。謝靈運的山水詩就是如此。謝眺和謝靈運同族,世稱"二謝",謝靈運為大謝,謝眺為小謝。小謝詩學大謝,都善於模山范水,以山水詩見長;但二人的詩境和詩味卻有別。大謝的山水詩仍然帶有一些“玄言”的色彩,小謝的山水詩則抒發了思想感情,玄言詩的影響差不多已被消除殆盡。謝眺的山水詩把描寫景物和抒發感情自然地結合起來。他浮沉於政治鏇渦之中,目睹仕途的險惡和現實的黑暗,因此常常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現出對於宦途的憂懼和人生的苦悶。《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中寫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羅者,寥廓已高翔”。正表現了這種徨徨的心情,詩中的景物也因此籠罩了淒涼的氣氛。

謝眺一生遊宦於諸王府邸之間,不能不寫些“頌帝功”、“頌藩德”的應命之作。這類作品也常常通過景物來表現頌揚之意,如《隨王鼓吹曲十首》中的《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既是一曲頌歌,也是一幅壯麗的圖畫。不管是何種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來表現,而且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這是謝眺詩歌的重要特點,也是他對於詩歌藝術發展的重要貢獻

才藝從政

謝眺齊明帝蕭鸞
建武二年(495年)夏日,謝朓出任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實現了他“凌風翰”,“恣山泉”的願望。他既捨不得放棄袞袞公服,又想遠離血的現實,只得追求一種“仕隱”的境界。《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一詩中,“既歡懷祿情,復協滄州趣。囂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過。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就是這種矛盾心理的顯現。在宣城任上,謝朓將他的詩歌創作推向了數量和藝術的高峰。流傳至今的詩歌,大多是宣城時期流傳下來的。所以謝朓又被後人稱為“謝宣城”。

建武四年(497年),謝朓被任命為齊明帝蕭鸞天生殘廢的長子蕭寶義的鎮北諮議、兼南東海太守。這時蕭鸞已身染沉疴,而北魏軍隊常渡江騷擾,南北兵刃數次相接。當時,謝朓岳父王敬則任會稽太守。因為他是齊武帝的心腹猛將,所以蕭鸞對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監視。王敬則怖懼萬狀,深感大禍臨頭。他的第五個兒子王幼隆派人到南東海治所與謝朓密談。謝朓深怕自己被捲入,扣住來人,逕自告發。王敬則被族滅後,謝朓因功升任尚書吏部郎
宋、齊之世的政壇是極其黑暗的,憤恨和不平,謝眺在新林道上,面對大江,吟下了《贈西府同僚》,結尾四句:“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就是這種恐懼心理的真實流露。蕭鸞廢去蕭昭業的帝位,改立他的胞弟蕭昭文為帝誅殺盡武帝的諸王子,最後又廢殺了蕭昭文自己,從血泊中爬上了皇帝的寶座謝朓被這同室相殘,刀光血影的殺戮場面驚呆了。他唱道:“因此得蕭散,垂竿深澗底”(《始出尚書省》),“安得凌風翰,聊恣山泉賞”(《值中書省》)。

謝眺樓

謝眺謝眺樓
謝眺樓位於宣州市區,系南齊著名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謝眺於南齊明帝建武年間(494年—496年)出任宣城太守,於城關陵陽山頂建造一室取名曰“高齋”,在任期間理事、生活於此。曾作《高齋視事》詩,又作《高齋閒望》、《後齋回望》等詩篇。

唐初,宣城人為懷念謝眺,於“高齋”舊址,新建一樓,因樓位於郡治之北,取名“北樓”,又因該樓建成時,敬亭山已經揚名,登樓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稱為“北望樓”。唐代李白曾多次來宣城,登此樓憑弔,賦詩抒懷。《秋季登宣城謝眺北樓》詩膾炙人口,千古傳唱。詩曰:“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由於李白之詩廣為傳頌,故該樓又被為“謝公樓”、“謝眺樓”。此後在樓的周圍建有條風、清署、迎春、觀風、雙溪、懷謝等亭閣。歷代文人名士慕名而來,登樓觀賞者絡繹不絕,賦詩題詠者難以計數。

唐代白居易曾隨長兄白幼文寓居宣城並作有《窗中列遠岫》一詩,抒發登此樓的觀感。該詩被當時的宣歙觀察使所知,大為讚賞,並舉薦其赴京應試,得中為第四名進士,從而步入仕途。直至他晚年還作有《寄題郡齋》詩曰:“……無復新詩題壁上,虛教遠岫列窗間。再喜宣城章句動,飛觴遙賀敬亭山。”

唐鹹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獨孤霖將北樓改建,因其地勢高且險,崖疊如嶂,故題名“疊嶂樓”,並作記以志。明嘉靖年間知府方逢時重修,並復名“高齋樓”,也作題記。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許廷式重新修葺,並說:“疊嶂之名以地命也,謝公之稱以人傳也。北樓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並在其中矣。”遂題名曰:“古北樓”。清光緒初,知府魯一員,重修一新。修整後的北樓分上下兩層,上圓下方,全木結構,頂蓋琉璃瓦,四邊飛檐翹角。上層題額曰“疊嶂樓”,圍以木欄桿,下層題為“謝眺樓”,四方置屏風門。樓基周圍有歷代詩文碑刻和修樓碑記。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該樓被日機炸毀。現已復建如初,重現昔日風采。

謝眺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四大名樓。

後人評述

謝眺鍾嶸著作
謝朓的詩也有一些缺點。譬如它們往往不能做到全篇盡善盡美;與篇首相比,結尾顯得比較平躓。因而它們只能是向盛唐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中間”作品。然而正因為如此,它們在文學史上就愈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謝朓的詩歌除了“語皆自然流出”(劉熙載《藝概》),依然清新自然外,還將佛、道的哲理自然地織入詩篇,使人讀來“覺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別有一段深情妙理”(沈德潛《古詩源》),因此每有篇什,皆臻絕唱。鍾嶸《詩品》中說,謝朓的詩歌“至為後進士子所嗟慕”,想見其在當時曾風靡詩壇,對文風有推動的作用。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吟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可上九天攬明月。”這是對謝朓詩歌的最恰當的評價。李白自己一生追求的便是象謝朓詩歌所體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自然的藝術風格。此外謝朓的詩歌,對盛唐“詩佛”王維、“詩聖”杜甫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一切都充分說明了謝朓在中國詩歌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貢獻

“竟陵八友”

謝眺齊武帝蕭賾
齊武帝蕭賾的次子、竟陵王蕭子良素好佛經、酷愛文學,因而廣召文士。出入他的藩邸的文人前後不下三百餘人,其中謝朓和王融任昉、沈約、陸倕范雲蕭琛、蕭衍等為首的八人,最為竟陵王愛重,時人稱之為“竟陵八友”。在“八友”中,謝朓的成就最高。

“竟陵八友”的詩歌創作,在體制和聲韻上都有創新,歷來被文學史家們稱為“永明體”新詩。這八個人中,任昉以工於文筆著稱,而謝朓詩名最重;沈約兼善詩文,但比前二者又稍遜。但是沈約編寫了《四聲譜》,意在總結詩歌從樂府詩的樂章里脫出後,怎樣尋求它自身的音韻規律。儘管它還很不成熟,比較複雜繁瑣,但在當時來說,無疑有其積極的意義。

謝眺詩全集·卷一

謝眺謝眺詩論
隋王鼓吹曲十首並序

齊永明八年,謝朓奉鎮西隋王教,於荊州道中作
鈞天已上三曲頌帝功,校獵已上三曲頌藩德。

元會曲

二儀啟昌歷,三陽應慶期。珪贄紛成序,鞮譯憬來思。
分階赩組練,充庭羅翠旗。觴流白日下,吹溢景雲滋。
天儀穆藻殿,萬宇壽皇基。

祀曲

宗禋配岳,五畤奠甘泉。整蹕游九闕,清簫開八埏。
鏘鏘玉鑾動,溶溶金障鏇。郊宮光已屬,升柴禮既虔。
福響靈之集,南嶽固斯年。

鈞天曲

高宴顥天台,置酒迎風觀。笙鏞禮百神,鍾石動雲漢。
瑤堂琴瑟驚,綺席舞衣散。威鳳來參差,玄鶴起凌亂。
已慶明庭樂,詎慚南風彈。

入朝曲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
獻納雲台表。功名良可收。

出藩曲

雲枝紫微內,分組承明阿。飛艎遡極浦,旌節去關河。
眇眇蒼山色,沉沉寒水波。鐃音巴渝曲,簫鼓盛唐歌。
夫君邁惟德。江漢仰清和。

校獵曲

凝霜冬十月,殺盛涼飈衰。原澤曠千里,騰騎紛往來。
平罝望煙合,烈火從風回。殪獸華容浦,張樂荊山台。
虞人昔有諭。明明提戒哉。

從戎曲

選旅辭轘轅,弭節赴河源。日起霜戈照,風回連騎翻。
紅塵朝夜合,黃沙萬里昏。寥戾清笳轉,蕭條邊馬煩。
自勉輟耕願,征役去何言。

註:“轘轅huányuán”:盤鏇往還。形容道路環曲。 山名,關口名,在河南,因山路有十二曲,盤鏇往還得名。 楊伯峻註:“轘轅,山名,在河南登封縣西北三十里,又跨鞏縣西南。險道也。”“寥戾liáolì”:亦作“寥唳”。形容聲音淒清高遠。

送遠曲

北梁辭歡讌,南浦送佳人。方衢控龍馬,平路騁朱輪。
瓊筵妙舞絕,桂席羽觴陳。白雲丘陵遠,山川時未因。
一為清吹激,潺湲傷別巾。

註:“北梁辭歡讌”:讌,音宴。《類篇》合語也。《戰國策》孟嘗君讌坐。《注》合語也。讌,即燕字。古同醼,同宴。

登山曲

天明開秀崿,瀾光媚碧堤。風盪飄鶯亂,雲行芳樹低。
暮春春服美,游駕凌丹梯。升嶠既小魯,登巒且悵齊。
王孫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泛水曲

玉露沾翠葉,金鳳鳴素枝。罷游平樂苑泛鷁昆明池。
旌旗散容裔,簫管吹參差。日晚厭遵渚,采菱贈清漪。
百年如流水,寸心寧共知。

江上曲

易陽春草出,踟日已暮。蓮葉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願子淹桂舟,時同千里路。千里既相許,桂舟復容與。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蒲生行

蒲生廣湖邊,託身洪波側。春露惠我澤,秋霜縟我色。
根葉從風浪,常恐不永植。攝生各有命,豈雲智與力。
安得游雲上,與爾同羽翼。

詠邯鄲故才人嫁為廝養卒婦

生平宮閣里,出入侍丹墀。開笥方羅縠,窺鏡比蛾眉。
初別意未解,去久日生悲。憔悴不自識,嬌羞余故姿。
夢中忽髣髴,猶言承讌私。

註:“猶言承讌私”:讌,音宴。《類篇》合語也。《戰國策》孟嘗君讌坐。《注》合語也。讌,即燕字。古同醼,同宴。

沈右率諸公賦鼓吹曲名二首

芳 樹

早翫華池陰,復影滄洲枻。椅柅芳若斯,葳蕤紛可結。
霜下桂枝銷,怨與飛蓬折。不廁玉盤滋,誰憐終委絕。

臨高台

時為隋王文學

千里常思歸,登台臨綺翼。才見孤鳥還,未辨連山極。
四面動清風,朝夜起寒色。誰知倦遊者,嗟此故鄉憶。

(同沈右率諸公賦鼓吹曲名二首終)

秋竹曲

□娟綺窗北,結根未參差。從風既嫋嫋,映日頗離離。
欲求棗下吹,別有江南枝。但能凌白雪,貞心蔭曲池。

詩題原註:同賦雜曲名。時為宣城守。檀秀才、江朝請、陶功曹、朱孝廉同賦詩別見。
註:“□娟綺窗北”:“□”,瀏覽器未錄入字,字結構[女便],音駢pián。 ~娟:美好,美貌,美女。參考圖片字。

曲池之水

緩步遵莓渚,披衿待蕙風。芙蕖舞輕蒂,苞筍出芳叢。
浮雲自西北,江海思無窮。鳥去能傳響,見我綠琴中。

緩步遵莓渚,披衿待蕙風。芙蕖舞輕蒂,苞筍出芳叢。
浮雲自西北,江海思無窮。鳥去能傳響,見我綠琴中。

同謝諮議詠銅爵台

繐幃飄井幹,樽酒若平生。鬱郁西陵樹,詎聞歌吹聲。
芳襟染淚跡,嬋娟空復情。玉座猶寂寞,況乃妾身輕。

永明樂十首

王融同賦

其一

帝圖開九有,皇風浮四溟。永明一為樂,鹹池無復靈。

其二

民和禮樂富,世清歌頌徽。鴻名軼卷領,稱首邁垂衣。

其三

朱台郁相望,青槐紛馳道。秋雲湛甘露,春風散芝草。

其四

龍樓日月照,淄館風雲清。儲光溫似玉,藩度式如瓊。

其五

化洽鯷海君,恩變龍庭長。西北騖環裘,東南盡龜象。

其六

出車長洲苑,選族朝夕川。絡絡結雲騎,奕奕泛戈船。

其七

燕駟游京洛,趙服麗有輝。清歌留上客,妙舞送將歸。

其八

實相薄五禮,妙花開六塵。明祥已玉燭,寶瑞亦金輪。

其九

生蔑薴蘿性。身與嘉惠隆。飛纓入華殿。屣步出重宮。

註:“生蔑薴蘿性”:“薴”另作:

其十

彩鳳鳴朝陽,玄鶴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載為金皇。

註:《南齊書·樂志》曰:“《永明樂歌》者,竟陵王子良與諸文士造奏之。人為十曲。道人釋寶月辭頗美,武帝常被之筦弦,而不列於樂官。”按此曲永明中造,故曰永明樂。

附:王融同賦永明樂十首

玄符昭景歷,茂實偶英聲。長為南山固,永與朝日明。

靈丘比翼棲,芳林合條起。兩代分憲章,一朝會書軌

二離金玉相,三袞蘭蕙芳。重儀文世子,再奉東平王。

空谷返逸驂,陰山響鳴鶴。振玉躧丹墀,懷芳步青閣。

崇文晦已明,膠庠雜復整。弱台留折巾,沂川詠芳穎。

定林去喧俗,鹿野出埃霞。香風流梵琯,澤雨散雲花。

楚望傾澠滌,日館仰鑾鈴。已晞五雲發,方照兩河清。

幸哉明盛世,壯矣帝王居。高門夜不柝,飲帳曉長舒。

總棹金陵渚,方駕玉山阿。輕露炫珠翠,初風搖綺羅。

西園抽蕙草,北沼掇芳蓮。生逢永明樂,死日生之年。

同王主簿有所思

佳期期未歸,望望下鳴機。徘徊東陌上,月出行人稀。

銅雀悲

落日高城上,餘光入繐帷。寂寂深松晚,寧知琴瑟悲。

玉階怨

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

金谷聚

渠椀送佳人,玉杯邀上客。車馬一東西,別後思今夕。

註:“渠椀”:亦作“渠碗”。用車渠殼作的碗。車渠,大貝,產海中,背上壟紋如車輪之渠,其殼內白晳如玉。

王孫游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勑為皇太子作

九章,以下四言。

其一

旁求邃古,逖聽鴻名。大寶曰位,得一為貞。
葉祉,綠字摛英。升配同貫,進讓殊聲。

其二

大橫將屬,會昌已命。國步中徂,宸居膺慶。
璽劍先傳,龜玉增映。宗堯有緒,復禹無競。

其三

禮行郊社,人神受職。寶效山川,鱗羽變色。
玄塞北靡,丹徼南極。浮毳駕風,非泳非陟。

其四

能官民秀,利建天跗。枵鶉列野,營絳分區。
論思帝則,獻納宸樞。麟趾方定,鵜翼誰濡。

其五

西京藹藹,東都濟濟。秋祓濯流,春禊浮醴。
初吉雲獻,上除方啟。昔駕陽頴,今帳雲陛。

其六

嘉樂舊矣,芳宴在斯。載留神矚,有睟天儀。
龍精已映,威仰未移。葉依黃鳥,花落春池。

其七

高殿弘敞,禁林稠密。青磴崛起,丹樓間出。
翠葆隨風,金戈動日。惆悵清管,徘徊輕佾

其八

灞滻入筵,河淇流阼。海若來往,觴餚沿泝。
歡飫有終,清光欲暮。輕貂回首,華組徐步。

註:“沿泝yánsù”:亦作“沿泝”。亦作“沿遡”。順水下行與逆水上行。引申為泛舟。沿流而下。沿襲追溯。

其九

登賢博望,獻賦清漳。漢貳稱敏,魏兩垂芳。
監撫有則,匕鬯無方。瞻言守器,永愧元良。

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詩十章

其一

群分未辨,類聚茲式。天睠休明,且求至德。
御繁實簡,制動惟默。官府百王,衣裳萬國。

其二

中葉遭閔,副內多違。悠悠靈貺,爰有適歸。
於昭睿後,撫運天飛。凝居中縣,神動外畿

其三

懸象著明,離光乃位。我有儲德,徽猷淵備
長壽察書,龍樓回轡。重道上庠,行遵儒肆

其四

朝陽有乾,布葉萋萋。思皇威矣,鵷羽高棲。
出馳先輅,入秉介珪。瞻秦望井,建魯分奎。

其五

求賢每勞,得士方逸。有覺斯順,無文鹹秩。
萬箱惟重,百鍰載恤。屈草戒諛,階蓂紀日。

其六

文教已肅,武節即馳。榮光可照,合璧如規。
載懷姑射,尚想瑤池。濯龍乃飾,天淵在斯。

其七

作樂順動,實府時義。上春初吉,亦留淵寄
紅樹岩舒,青莎水被。雕梁虹拖,雲甍鳥跂。

其八

高懸甲帳,周褰黼帷。長筵列陛,激水鏇墀。
浮醪聚蟻,靈蔡呈姿。河宗躍踢,海介夔跜

其九

弱腕纖腰,遷延妙舞。秦箏趙瑟,殷勤促柱。
降席連緌,稱觴接武。稽首萬年,獻茲多祜。

其十

天地既成,泉流既清。薄暮沾幸,屬奉文明。
將標齊配,刻掃秦京。願馳龍漠,飲馬懸旌。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詩九章

其一

神理內寂,機象外融。遺情汾水,垂冕鴻宮
樹以司牧,匪我求蒙。徒勤日用,誰契玄功。

其二

往晦必明,來碩資蹇。於皇克聖,時乘御辨。
寶曆載暉,瑤光重踐。昭昭舊物,熙熙遷善。

其三

當寧日昃,求衣未明。抵璧焚翠,銷劍隳城。
九疇式序,三辟載清。虞箴罔闕蒙奏傳聲。

其四

麗景則春,儀方在震。重聖積厚,金式瓊潤。
天爵必諧,王臣鹹藎。譬諸華霍,惟邦之鎮。

註:“王臣”:一作“王蔬”。

其五

正朔蔥瀚,冠冕卬越。爭長明堂,相超魏闕。
龜象南薦,環裘西發。巢閣易窺,馴庭難□。

註:“馴庭難□”:□xuè,音穴,瀏覽器未錄入字,字結構[羽戉]。飛走、飛去貌。參見圖片字:。

其六

上巳惟昔,於彼禊流。祓穢河滸,張樂春疇。
既停罷駕,亦泛鳧舟。靈宮備矣,無待茲游。

其七

初鶯命曉,朝霞開夜。飾陛道源,回伊流灞。
極望天涯,曲阻亭榭。閒館岩敞,長廊水架。

其八

金觴搖盪,玉俎推移。筵浮水豹,席擾雲螭。
寥亮琴瑟,嗷咷塤箎。歡茲廣燕,穆穆天儀。

其九

周道如砥,康衢載直。徒愧玄黃,負恩無力。
華轓徒駕,長纓未飾。相彼失晨,寧忘鼓翼。

游山詩

托養因支離,乘閒遂疲蹇。語默良未尋,得喪雲誰辯。
幸蒞山水都,復值清冬緬。凌厓必千仞,尋溪將萬轉。
堅崿既崚嶒,回流復宛澶。杳杳雲竇深,淵淵石溜淺。
傍眺郁篻簩,還望森柟楩。荒隩被葴莎,崩壁帶苔蘚。
鼯狖叫層嵁,鷗沙衍。觸賞聊自觀,即趣鹹己展。
經目惜所遇,前路欣方踐。無言蕙草歇,留垣芳可搴。
尚子時未歸,邴生悲自免。永志昔所欽,勝跡今能選。
寄言賞心客。得性良為善。

游敬亭山詩

茲山亘百里,合沓與雲齊。隱淪既已托,靈異居然棲。
上乾蔽白日,下屬帶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聳復低。
獨鶴方朝唳,飢鼯此夜啼。渫雲已漫漫,夕雨亦淒淒。
我行雖紆組,兼得尋幽蹊。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茲理庶無暌。

註: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三嚴武詩注引此《詩》云:“此山百里,合沓雲齊。獨鶴朝唳,飢鼯夜啼。行雖紆組,得踐幽棲。”變為四言詩。與此不同。

將游湘水尋句溪詩

既從陵陽釣掛鱗驂亦螭。方尋桂水源,謁帝蒼山垂。
辰哉且未會,乘景弄清漪。瑟汩瀉長淀,潺湲赴兩岐。
輕苹上靡靡,雜石下離離。寒草分花映,戲鮪乘空移。
興以暮秋月,清霜落素枝。魚鳥余方翫,纓緌君自縻。
及茲暢懷抱,山川長若斯。

註:“瑟汩gǔ”:水流聲。

游東田詩

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
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答王世子詩

飛雪天山來,飄聚繩欞外。蒼雲暗九重,北風吹萬籟。
有酒招親朋,思與清顏會。熊席惟爾安,羔裘豈吾帶。
公子不垂堂,誰肯憐蕭艾。

答張齊興詩

荊山嵸百里,漢廣流無極。北馳星斗正,南望朝雲色。
川隰同幽快,冠冕異今昔。子肅兩岐功,我滯三冬職。
誰知京洛念,彷佛崑山側。向夕登城濠,潛池隱復直。
地迥聞遙蟬,天長望歸翼。清文忽景麗,思泉紛寶飾。
勿言修路阻,勉子康衢力。曾厓寂且寥,歸軫逝言陟。

暫使下者夜發新林至京邑贈山西府同僚詩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酬王晉安德元詩

稍稍枝早勁,塗塗露晚晞。南中榮橘柚,寧知鴻雁飛。
拂霧朝青閣,日旰坐彤闈。悵望一途阻,參差百慮依。
春草秋更綠,公子未西歸。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

郡內高齋閒望,答呂法曹詩

呂僧珍為齊王法曹

結構何迢遰,曠望極高深。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
日出眾鳥散,山暝孤猿吟。已有池上酌,復此風中琴
非君美無度,孰為勞寸心。惠而能好我,問以瑤華音
若遺金門步,見就玉山岑

在郡臥病呈沈尚書詩

淮陽股肱守,高臥猶在茲。況復南山曲,何異幽棲時。
連陰盛農節,籉笠聚東菑。高閣常晝掩,荒階少諍辭。
珍簟清夏室,輕扇動涼颸。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
夏李沉朱實,秋藕折輕絲。良辰竟何許,夙昔夢佳期。
坐嘯徒可積,為邦歲已朞。弦歌終莫取,撫機令自嗤。

別王丞僧孺詩

首夏實清和,余春滿郊甸。花樹雜為錦,月池皎如練。
如何當此時,別離言與讌。留雜已鬱紆,行舟亦遙衍
非君不見思,所悲思不見。

註:“別離言與讌”:讌,音宴。《類篇》合語也。《戰國策》孟嘗君讌坐。《注》合語也。讌,即燕字。古同醼,同宴。

同羇夜集詩

積念隔炎涼,驤言始今夕。已對濁尊酒,復歧故鄉客。
霜月始流砌,寒蛸早吟隙。幸藉京華游,邊城燕良席。
樵採鹹共同,荊莎聊可藉。恐君城闕人,安能久松柏。

新亭渚別范零陵雲

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雲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
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廣平聽方籍,茂陵將見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離憂。

忝役湘州與宣城吏民別詩

羽齡倦簪履,薄晚忝華奧。閒沃盡地區,山泉諧所好。
幸遇昌化穆,惇俗罕驚暴。四時從偃息,三省無侵冒
下車遽暄席,紆服始黔灶。榮辱未遑敷,德禮何由導。
汩徂奉南嶽,兼秩典邦號。疲馬方雲驅,鉛刀安可操。
遺惠良寂寞,恩靈亦匪報。桂水日悠悠,結言幸相勞。
吐納貽爾和,窮通勖所蹈。

懷故人詩

芳洲有杜若,可以贈佳期。望望忽超遠,何由見所思。
行行未千里,山川已間之。離居方歲月,故人不在茲。
清風動簾夜,孤月照窗時。安得同攜手,酌酒賦新詩。

始之宣城郡詩

下帷闕章句,高談媿名理。疏散謝公卿,蕭條依掾吏。
簪發逢嘉惠,教義承君子。心跡苦未並,憂歡將十祀。
幸沾雲雨慶,方轡參多士。振鷺徒追飛,群龍難隸齒
烹鮮止貪兢,共治屬廉恥。伊余昧損益,何用祗千里。
解劍北宮期,息駕南川涘。寧希廣平詠,聊慕華陰市。
棄置宛洛游,多謝金門裡。招招漾輕楫,行行趨岩趾
江海雖未從,山林於此始。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

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
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
囂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遇。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休沐重還丹陽道中詩

薄游第從告,思閒願罷歸。還卬歌賦似,休汝車騎非。
灞池不可別,伊川難重違。汀葭稍靡靡,江菼復依依。
田鵠遠相叫,沙鴇忽爭飛。雲端楚山見,林表吳岫微。
試與征徒望,鄉淚盡沾衣。賴此盈樽酌,含景望芳菲。
同我勞何事,沾沐仰青徽。志狹輕軒冕,恩甚戀閨闈。
歲華春有酒,初服偃郊扉。

京路夜發詩

擾擾整夜裝,肅肅戒徂兩。曉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
猶沾余露團,稍見朝霞上。故鄉邈已敻,山川修且廣。
文奏方盈前,懷人去心賞。敕躬跼蹐,瞻恩惟震盪。
行矣倦路長,無由稅歸鞅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讌。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註:“懷哉罷歡讌”:讌,音宴。《類篇》合語也。《戰國策》孟嘗君讌坐。《注》合語也。讌,即燕字。古同醼,同宴。

始出尚書省詩

惟昔逢休明,十載朝雲陛。既通金閨籍,復酌瓊筵醴。
宸景厭昭臨,昏風淪繼體。紛虹亂朝日,濁河穢清濟。
防口猶寬政,餐荼更如薺。英袞暢人謀,文明固天啟。
青精翼紫軑,黃旗映朱邸。還覩司隸章,復見東都禮。
中區鹹已泰,輕生諒昭灑。趨事辭宮闕,載筆陪旌棨。
邑里向疏蕪,寒流自清泚。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零落悲友朋,歡娛燕兄弟。既秉丹石心,寧流素絲涕。
因此得蕭散,垂竿深澗底。

註:“青精翼紫軑”:軑,原字[車犬],同。

直中書省詩

紫殿肅陰陰,彤庭赫弘敞。風動萬年枝,日華承露掌。
玲瓏結綺錢,深沉映朱網。紅藥當階翻,蒼苔依砌上。
茲言翔鳳池,鳴佩多清響。信美非吾室,中園思偃仰。
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 。安得凌風翰。聊恣山泉賞。

觀朝雨

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既灑百常觀,復集九成台
空濛如薄霧,散漫似輕埃。平明振衣坐,重門猶未開。
耳目暫無擾,懷古信悠哉。戢翼希驤首,乘流畏曝鰓
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方同戰勝者,去翦北山萊。

宣城郡內登望

借問下車日,匪直望舒圓。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山積陵陽阻,溪流春谷泉。威紆距遙甸,巉嵒帶遠天。
切切陰風暮,桑柘起寒煙。悵望心已極,惝怳魂屢遷。
結髮倦為旅,平生早事邊。誰規鼎食盛,寧要狐白鮮。
方棄汝南諾,言稅遼東田。

冬日晚郡事隙

案牘時閒暇,偶來觀卉本。颯颯滿池荷,翛翛蔭窗竹。
檐隙自周流,房櫳閒且肅。蒼翠望寒山,崢嶸瞰平陸。
已惕慕歸心,復傷千里目。風霜旦夕甚,蕙草無芬馥。
雲誰美笙簧,孰是厭薖軸。願言稅逸駕,臨潭餌秋菊。

高齋誢事詩

余雪映青山,寒霧開白日。曖曖江村見,離離海樹出。
披衣就清盥,憑軒方秉筆。列俎歸單味,連駕止容膝。
空為大國憂,紛詭諒非一。安得掃蓬徑,鎖吾愁與疾。

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

去國懷丘園,入遠滯城闕。寒燈耿宵夢,清鏡悲曉發。
風草不留霜,冰池共如月。寂寞此閒帷,琴尊任所對。
客念坐嬋媛,年華稍庵薆夙慕雲澤游,共奉荊台績。
一聽春鶯喧,再視秋虹沒。疲驂良易返,恩波不可越。
誰慕臨淄鼎,常希茂陵渴。依隱幸自從,求心果蕪昧
方軫歸與願,故山芝未歇。

落日悵望詩

昧旦多紛喧,日晏未遑舍。落日余清陰,高枕東窗下。
寒槐漸如束,秋菊行當把。借問此何時,涼風懷朔馬。
已傷慕歸客,復思離居者。情嗜幸非多,案牘偏為寡。
既乏琅琊政,方憩洛陽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