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片
政治盛唐
唐堯
指上古帝王唐堯的時代,前盛唐。唐朝
指唐玄宗在位的開元、天寶年間,大致相當於公元八世紀上半葉。這時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不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後盛唐成為尊頌唐王朝之詞。走向盛唐
漢文化,南方傳承的“正統”漢文化,是大唐文明的主要淵源。東漢以後經三國鼎立,西晉短暫統一,中國歷史進入長期分裂的十六列國及南北朝時代。那時,匈奴、鮮、氐等少數民族相繼南遷,君臨北方。東晉將都遷至南京,加速了南方的開發。不久,又相繼更替為宋、齊、梁、陳、史稱南朝。開始散發盛唐獨特的文化內涵—大唐。
盛唐國寶
漢文化的傳承:
遊牧民族的南遷:
絲綢之路的繁榮:
佛教藝術的變遷:
文學上的盛唐
指唐代自開元至大曆間,為唐詩的全盛時期,唐詩分期者稱為盛唐。盛唐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為主,盛唐時期,朝廷瀰漫著崇尚道家和道教的氛圍,影響所及,道教詩歌興盛。在唐朝道家
既能對皇帝的政事產生影響,又吸引聚集了一批詩人,成為詩人與玄宗之間的橋樑。盛唐道教詩歌與前代遊仙詩相比,在題材、風格、體裁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特點。
有著名詩人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等。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直至“安史之亂”
爆發以前,是唐代社會高度繁盛而且極富於藝術氣氛的時代。唐詩經過一百多年的準備和醞釀,至此終於達到了全盛的高峰。雖然,在唐詩的初、盛、中、晚四個階
段中,盛唐為時最短,其成就卻最為輝煌。這一時期,不但出現了偉大的詩人李白,還湧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優秀詩人。許多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詩
篇,便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鬱勃濃烈的浪漫氣質,是盛唐詩的主要特徵;而即使是恬靜優美之作,也同樣是生氣彌滿、光彩熠熠的。這就是為後人所艷羨的“盛唐之音”。
盛唐詩人主要分為山水田園派與邊塞詩派兩派。山水田園派以王維與孟浩然為首;邊塞詩派則以王昌齡為佳。
王維
王維與孟浩然並稱“王孟”。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鹿柴》、《送別》、《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孟浩然
孟浩然原名“孟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於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代表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送朱大人入秦》《望洞庭湖送張丞相》等篇
王昌齡
王昌齡(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0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從軍行》,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採蓮曲》等,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
李白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代表作有: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詩(《古風》59首);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其人格和詩文均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聞一多、朱自清、陳寅恪等視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是公認的華夏詩歌的最高峰,被稱為“詩聖”。杜甫的詩集前代之大成,內容上地負海涵,成一代詩史,藝術上沉鬱頓挫,波瀾老成,深受後世推崇。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閒。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代表作有: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統稱三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通稱三別)、望岳(最好的泰山詩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水調歌頭、江南逢李龜年。
宋朝的大文豪蘇軾曾寫過:“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之,而古今之能事畢矣。”自中唐以來,杜詩普遍被認為是中國詩歌的根基,杜甫是自李白以來華夏詩壇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