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謝朓樓位於安徽省東南部的宣城。謝眺樓托依對應於宣城的景色,產生出一幅幅蕭疏淡遠、平和寧靜、搖曳出塵的寫意水墨圖卷:“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日出眾鳥散,山螟孤猿吟”、“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余雪映青山,寒霧開白日”、“暖暖江村見,離離海樹出”、“望山白雲里,望水平原夕”……
“玄暉詩變有唐風”。謝脁在文學史上有“繼漢開唐之功”。杜甫稱:“詩接謝宣城”、“謝脁每篇堪諷味”。狂傲的李白也“一生低首謝宣城”。沈約稱謝眺“調與金石諧,思逐風雲上”、“二百年無此作也”。謝脁的融情入景山水詩風,直接影響王維、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詩人。謝眺在中國詩歌史上有特殊的貢獻與地位。
詩文
中國的多數名樓,往往是擁有一篇傳世的詞賦而譽滿天下,招引現代的觀光客如潮而至。始建於名人,得名於名人,並且文采相續了1000多年的謝脁樓,在歷史上的聲譽及在文化史上的影響,難有比肩者。謝脁樓是江南的四大名樓之一。
高陵自可脁,況復更層樓。登斯樓也,城郭皆在掌中,山川盡人心目,但見山川交錯、阡陌縱橫、煙霞變幻、雲樹生輝,北望敬亭崛起於川原之中,東送兩水婉轉於白雲之間。歷代文人墨客紛紛然慕名而來,並且賦詩無數。錄於志書上的北樓詩文有130多篇,這其中包括李白、白居易、杜牧、梅堯臣、文天祥、貢師泰、施閏章、梅文鼎等著名詩人的上品佳作。李白的兩篇名作就產生於此:“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長空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由於李白之詩廣為傳頌,故該樓又被稱為“謝公樓”、“謝朓樓”。此後在樓的周圍建有條風、清署、迎春、觀風、雙溪、懷謝等亭閣。歷代文人名士慕名而來,登樓觀賞者絡繹不絕,賦詩題詠者難以計數。
唐代白居易曾隨長兄白幼文寓居宣城並作有《窗中列遠岫》一詩,抒發登此樓的觀感。該詩被當時的宣歙觀察使所知,大為讚賞,並舉薦其赴京應試,得中為第四名進士,從而步入仕途。直至他晚年還作有《寄題郡齋》詩曰:“……無復新詩題壁上,虛教遠岫列窗間。再喜宣城章句動,飛觴遙賀敬亭山。”
歷史
謝脁在宣城期間,在郡治之北的陵陽峰上自建一室,取名高齋,作為理事起居之所。史志記載:謝脁“視事高齋,吟嘯自若,而郡亦治”。唐初高齋改建為樓,取名北樓,後又稱北望樓、謝公樓、謝跳樓。
唐鹹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獨孤霖將北樓改建,因其地勢高且險,崖疊如嶂,故題名“疊嶂樓”,並作記以志。明嘉靖年間知府方逢時重修,並復名“高齋樓”,也作題記。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許廷式重新修葺,並說:“疊嶂之名以地命也,謝公之稱以人傳也。北樓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並在其中矣。”遂題名曰:“古北樓”。清光緒初,知府魯一員,重修一新。修整後的北樓分上下兩層,上圓下方,全木結構,頂蓋琉璃瓦,四邊飛檐翹角。上層題額曰“疊嶂樓”,圍以木欄桿,下層題為“謝朓樓”,四方置屏風門。樓基周圍有歷代詩文碑刻和修樓碑記。
謝脁樓最後一次毀於1937年日軍的轟炸。解放後,這兒被建為烈士陵園。1997年,一座四檐高飛、曲徑迴廊、氣勢可觀的新的謝脁樓在舊址之上重現。它笑對開元塔,俯牽宛溪水,雄踞鬧市中心,盡覽古城新貌。
1998年5月,謝脁樓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為一座高6米、面積1500平方米的高台。為保護謝脁樓遺址,劃定的保護範圍是遺址基座四周各50米;劃定的建設控制地帶是保護範圍之外向南100米,向西80米,向東、北各50米。謝脁樓管理處及謝脁公園已經成立。有識之士呼籲建設一個謝脁樓景觀區,有關部門已在謝脁樓下規劃建設一座較大規模的文化廣場。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名樓已再現,文運興可期。
詩云:
弦歌幾度憶高齋,小謝留蹤李杜來。
漫灑天花文星下,丹閣今又映霞開。
詩文傳承
高齋視事詩
【南齊】謝朓
余雪映青山,寒霧開白日。
曖曖江村見,離離海樹出。
披衣就清盥,憑軒方秉筆。
列俎歸單味,連駕止容膝。
空為大國憂,紛詭諒非一。
安得掃蓬徑,銷吾愁與疾。
《郡內高齋閒望答呂法曹詩》
【南齊】謝朓
結構何迢遰,曠望極高深。
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
日出眾鳥散,山暝孤猿吟。
已有池上酌,復此風中琴。
非君美無度,孰為勞寸心。
惠而能好我,問以瑤華音。
若遺金門步,見就玉山岑。
《宣州謝朓(tiǎo)樓餞別校(jiào)書叔雲》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xìng)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zhāo)散發弄扁(piān)舟。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寄崔侍御》
【唐】李白
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長為不繫舟。
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
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難一作還)登謝脁樓。
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
《窗中列遠岫》
【唐】白居易
天靜秋山好,窗開曉翠通。
遙憐峰窈窕,不隔竹朦朧。
萬點當虛室,千重疊遠峰。
列檐攢秀氣,緣隙助清風。
碧愛新晴後,明宜反照中。
宣城郡齋在,望與古時同。
註:公元799年(唐貞元十五年),白居易在哥哥白幼文和任宣州溧水縣令的叔叔白季康的介紹下,參加了宣歙觀察使崔衍舉行的鄉貢考試,應試中正是這首五言排律《窗中列遠岫詩》和另一首《宣州試射中正鵠賦》,以橫溢的才華贏得了崔衍的賞識, 而獲推舉去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從此開始多彩人生。詩中描述了從謝朓樓的窗戶中所看到的自然美景即作者的感慨,詩名為考試詩題,出自謝眺名作。
《宣州崔大夫閣老忽以近詩數十首見示吟諷之下竊有所喜因成長句寄題郡齋》
【唐】白居易
謝玄暉歿吟聲寢,郡閣寥寥筆硯閒。
無復新詩題壁上,虛教遠岫列窗間。
忽驚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還。
再喜宣城章句動,飛觴遙賀敬亭山。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北樓》
【唐】韓愈
郡樓乘曉上,盡日不能回。
晚色將秋至,長風送月來。
《陪范宣城北樓夜宴》
【唐】張祜
華軒敞碧流,官妓擁諸侯。
粉項高叢鬢,檀妝慢裹頭。
亞身摧蠟燭,斜眼送香球。
何處偏堪恨,千回下客籌。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樓書懷》
【唐】杜牧
兵符嚴重辭金馬,星劍光芒射鬥牛。
筆落青山飄古韻, 帳開紅旆照高秋。
香連日彩浮綃幕,溪逐歌聲繞畫樓。
可惜登臨佳麗地,羽儀須去鳳池游。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
【唐】劉長卿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
人煙湖草里,山翠縣樓西。
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後池兼北樓宴二首》
【唐】許渾 《全唐詩》卷535)
陪泛芳池醉北樓,水花繁艷照膺舟。
亭台陰合樹初晝,弦管韻高山欲秋。
皆賀虢岩終選傅,自傷燕谷未逢鄒。
昔時恩遇今能否,一尉滄洲已白頭。
江上西來共鳥飛,剪荷浮泛似輕肥。
王珣作簿公曾喜,劉表為邦客盡依。
雲外軒窗通早景,風前簫鼓送殘暉。
宛陵行樂金陵住,遙對家山未憶歸。
《宣城北樓,昔從順陽公會於此》
【唐】鮑溶 《全唐詩》卷485)
詩樓郡城北,窗牖敬亭山。
幾步塵埃隔,終朝世界閒。
憑師看粉壁,名姓在其間。
《懷宛陵舊遊》
【唐】陸龜蒙 《全唐詩》卷629)
陵陽佳地昔年游,謝脁青山李白樓。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風影落春流。
註:陸龜蒙時太白樓尚未建,故陵陽佳地的太白樓應指謝朓樓。
《題宛陵北樓》
【唐】鄭準 《全唐詩》卷694)
雨來風靜綠蕪蘚,憑著朱闌思浩然。
人語獨耕燒後嶺,鳥飛斜沒望中煙。
松梢半露藏雲寺,灘勢橫流出浦船。
若遣謝宣城不死,必應吟盡夕陽川。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
【宋】黃庭堅
試說宣城郡,停杯且細聽。
晚樓明宛水,春騎簇昭亭。
罷稏豐圩戶,桁楊臥訟庭。
謝公歌舞處,時對換鵝經。
註:晚樓即謝朓樓。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
【宋】王禹偁
平生聞說宣城郡,水石幽奇人物俊。檻外澄江練不收,窗中遠岫眉初印。
六朝繁盛至隋唐,才人名士遙相望。謝公向此憑熊軾,白傅曾為鹿鳴客。
江樓山寺多賦詩,往往題名在僧壁。皇家早歲平吳後,翰林賈公為太守。
至今清話玉堂中,夸詫江山不離口。吾君御極初選藝,東樞貳卿新擢第。
解褐曾縻佐郡官,首得宣城為歷試。紫微田郎次登科,東樞受代傳廳事。
第三榜中第二人,今在烏台為察視。邇來通倅少名流,雲泉竹樹應包羞。
今春忽命姚著作,學術縱橫才磊落。當年雄揖第三名,官路迍邅久漂泊。
去歲獻文重召試,新恩始上芸香閣。未教修史未演綸,宣城奉使聊親民。
且忻彩服得就養,莫嘆朱衣未即真。舊遊應有交朋在,此去仍言婚宦新。
下車布政民休休,高吟淺酌誰獻酬。夜深紅燭在何處,綺霞閣通疊嶂樓。
公權書札燕許詞,未免山僧乞撰碑。撰碑書碑即三載,眼看徵詔在丹墀。
卻愁未盡江南興,閒坐蓬瀛揮玉柄。黃樞侍臣兩制官,待君同說宣城景。
《疊嶂樓》
【宋】 梅詢
謝公城上謝公樓,百尺闌乾掛鬥牛。碧瓦萬家煙樹密,蒼崖一檻瀑泉流。
波光灩灩前溪滿,剎影亭亭古寺幽。此地近除新太守,綠窗明月為君留。
《早夏陪知府學士登疊嶂樓》
【宋】梅堯臣
高陵自可眺,況復更層樓。峨峨眾山翠,活活寒溪流。新篁未掃籜,緣險已修修。
曲道出林杪,飛宇跨城頭。春餘眾芳歇,子結累蔓抽。庭空野鼠竄,日暝啼禽留。
誰知郡府趣,適有林壑幽。主人易吾土,惟襲是瀛洲。伊我去閭井,爾來三十秋。
昔望白雲下,今從輕軒游。
《九日陪京東馬殿院會疊嶂樓 》
【宋】 梅堯臣
誰言天去遠,山上有樓台。峰色引溪色,共入茱萸杯。
行當登泰山,雲掃日月開。柏烏與城烏,兩處休鳴哀。
《病癒登疊嶂樓》
【宋】張耒《柯山集》
沉疴幸蕭散,登覽慰無聊。江南春尚早,余雪冒山椒。野梅臨風謝,溪澌映日消。
晴林鳥聲樂,幽墅水文搖。新年人意樂,初霽物華饒。共理慚良牧,無政載風謠。
《病起登疊嶂樓》
【宋】張耒《柯山集》)
病來久不上層台,窗有蜘蛛徑有苔。
多少山茶梅子樹,未開齊待主人來。
《疊嶂樓》
【宋】宋祁
霍射盤西北,高樓勝覽並。景閒思謝守,名重擬宣城。
天闕雲來緩,風微鳥去輕。客憂銷更有,須到此中傾。
《次韻侯宣城疊嶂樓雙溪閣長篇》
【宋】 蘇轍《欒城集》卷十三)
作官如負擔,一負當且馳。不知息肩處,妄問道遠邇。我乘章江流,卻入宛溪水。
舍舟陟崔嵬,行路極旬已。名都便欲過,佳處賴公指。仰攀疊嶂高,俯閱雙溪美。
不悟身乘空,但覺風吹耳。雲煙變遙壑,歌吹聞近市。倦遊得清曠,行役有新喜。
公言頃榛穢,斬伐従我始。堰水種蒲蓮,開山蒔梅李。擁本待成陰,養花要食子。
遺風揖桓謝,父老邀黃綺。邦人魚依蒲,食客莪在芷。春陰迫寒食,謂我姑且止。
嗟余去鄉國,屢把刀環視。感公鵠鷺修,憐我鳧鴨庳。異邦逢故人,寧復固辭理。
高談雲漢上,爛醉笙歌里。落日盡公歡,推挽未應起。
《次韻侯宣城題疊嶂樓》
【宋】蘇轍《欒城集》卷十四)
小邑來時路,宣城最 近鄰。樓台百年舊,花竹一番新。
登覽春深日,凝思病後身。何時對樽酒,重為洗埃塵。
《宣城書懷》
【宋】 朱翌 《潛山集》)
高爽清涼郡,登臨佳麗都。上連三蜀重,旁挾兩淮趨。天分光牛斗,溪行走舳艫。
新林天際浦,青草柳邊湖。丁令鶴歸晚,琴高鯉疾驅。高城布渠答,近市表浮屠。
龍具深耕雨,牛車富入租。鍾魚廣教飯,簫鼓敬亭巫。禱請俱先詣,齋修必盡愚。
虔恭問杯珓,疇昔夢摴蒱。桃李萬家邑,魚鹽百賈區。棋爭三品勝,錢為七郎輸。
湖上同皇甫,樓中記獨孤。五雲裘可作,天馬錦應無。射的穿雲白,蓮房照水烏。
山精今及采,鷹爪得同拘。右史隸題榜,太和存漏壺。劘牙虞吏像,衣褐卯神圖。
蠍走收宵螫,蜂讙保穴雛。泉甘黃薜舊,茶雋白雲腴。幽寂谷留馬,凌歊舟若鳧。
山登天柱石,水暖句溪蒲。洞啟三天秘,灘愁六刺迂。輕煙藏石女,微雨浴花姑。
半夜笛聲起,臨軒桂影敷。謝公亭別范,孔子井猶洙。舟起鷺前導,橋橫龍未雩。
子安飛遠近,杜宇訴朝晡。示爽歸田約,懷冰灑篆娛。白公謝霞綺,荀媼進雕胡。
神王能旁達,心閒免外虞。白龜飛入楚,赤馬棹通吳。孤枕喧鼯鼠,南亭聽蟪蛄。
貢先紅毯貴,俗尚褐袍粗。蟬蛻裴丞相,聰明陸大夫。劉詩送拄杖,班傳出葫蘆。
露柱從師指,金杯受賜殊。漢書國史法,心要藏經郛。鮒活有奇術,歸還真夢驅。
苦心思懿老,一缽走元孚。潛隱大中主,躬行外域膜。儲神天北極,繫念水西隅。
內屏如來地,當陽造化爐。千年猶可想,一絕定非諛。昔在中書省,親聞大禹謨。
土階臨黼座,文石上絲絇。紅繞當階藥,陰留一院梧。不才持史筆,有愧但書廚。
卜築隨鯤徙,囚山與鵬俱。忘懷從北院,歸命只南廬。作賦先招隱,移文卒謝逋。
晚歸真發覆,豈意辱噓枯。黃屋南巡岳,侯圭畢會塗。時持莘野鼎,來采會稽菰。
聖主新更化,羈臣首辨誣。書修天祿閣,游並道山儒。汩沒顏容改,因循歲月徂。
此生甘泛梗,餘論許分符。節近書雲日,輪驅畫鹿朱。川華冰片合,山曲臥屏紆。
入臘占三白,登堂展七扶。人家多露積,村鼓不鳴桴。身奉三年最,魂收一紀逾。
可無人嘆息,粗免鬼揶揄。夜引星朝斗,晨瞻日出嵎。兩旗嘆潦倒,五馬忘崎嶇。
嚴瀨猶如睦,崑山恐是蘇。深憐百口逐,只辦四方糊。鏇磨魚千里,彌縫金十奴。
何如今守馥,猶愧舊官呼。笏有看山拄,歌無擊缶嗚。江山真肺腑,魚鳥自葭莩。
正賴管城子,能抬墨客徒。李梅詩格律,斑竹政規模。事省囚寬系,年豐酒易沽。
近分駟監,遣牧決波騟。苗獮申軍法,蕃宣奉帝俞。校旗推妙手,齧鏃視張弧。
杼軋絲雙繭,篁包米一桴。遇風專戒火,聽雨甚憂圩。酒盞經旬把,歌茵特地鋪。
賜金夸魏絳,雇曲少周瑜。碩果園林密,春山雨露濡。木瓜紅鏤體,銀杏綠勻膚。
栗發風前罅,柑垂霜後株。蟻侵梨釀蜜,盤走芡圓珠。野蔌多將藒[去曷補旱],春盤細剪蔞。
誰同九日菊,難得一枝萸。水閱尋魚鶒,沙連合陣鸕。愛閒多閉閣,因事或操觚。
每捷慚銅缽,工夫體轆轤。僧談曾接會,老境合師瞿。窗月重重鏡,松風一一竽。
飫餐佳境蔗,鏇鱠早秋鱸。本是煙霞痼,何疑山澤癯。計難出柏馬,收必在桑榆。
舊事論新事,今吾非故吾。意中不足致,身外復何須。朝市安能隱,田園久已蕪。
斯言誠有味,端不減醍醐。
《謁金門 送林子長同年起官宣城》
【宋】 丘崈
風又雨。吹面落花紅舞。把酒不禁春思苦。別離聞杜宇。
疊嶂樓頭佳處。猶想襞箋容與。思人云山便好語。莫辭頻寄取。
《題宣州疊嶂樓》
【宋】 文天祥《文天祥詩集卷六》)
初日照高樓,輕煙在疏樹。峨峨遠岫出,泯泯清江去。檐隙委殘籀,屋隅連宿莽。
薈蔚互低昂,熹微分散聚。城郭諒非昔,山川儼如故。童鬢已零落,姝顏慰遲莫。
沈沈澹忘歸,欲歸重回顧。
《題疊嶂樓》
【宋】程昭 萬里天光入茗甌,半窗雲氣撲簾鉤。奚奴解指唐朝寺,歸燕猶知謝氏樓。
村市酒旗搖竹徑,野川漁艇逆溪流。讀書人已成陳跡,有客重登未白頭。
《宴北樓次韻》
【明】林宗放
浮空紫翠撲層台,謝守吟容一夜開。雲影四垂高卷幔,溪痕渾落淺膠杯。
紅蓮綠水嘉簪盍,白鳥孤雲八句來。緩放笙歌下樓去,涼州重聽徹崔嵬。
《和府判給事登疊嶂樓喜雨韻》
【明】林宗放)
風流不獨占才名,水鏡冰壺表里清。千里溪山娛暇日,一天風雨送秋聲。
飽聆玉屑霏談塵,燦睹驪珠出管城。臥轍遮留能幾日,捲簾煙景若為情。
《寄題疊嶂樓》
【明】 胡纘宗)
○疏影 出宣州北門,水石蕭瑟,問梅堯臣故墅,無知者。晚歸,登謝元暉北樓,倚檻乘興。發此清響(清 王詒壽 轉引自清杜文瀾《憩園詞話》卷六)
林回徑復。趁碧天雨霽,野色新沐。梗稻香中,吠蛤聲聲,筍?奚踏遍煙綠。水西何處詩人宅,但滿目、疏花涼槲。更斜陽、雁背馱來,紅寫幾家秋屋。獨自行吟歸也,孤雲帶粉堞,斜倚山曲。卻被天風,吹上危樓,調徹腰間橫玉。餘霞如綺紅如練,悵五字、新詩誰續。漸暮笳、飛滿江天,燈火依微林麓。
《書宣州疊嶂樓》
【唐】獨孤霖 《全唐文》卷八百二)
郡地四出皆卑,即阜以垣,故於樓為易,而賦名必著。其當正據扉,亦雄?戶競侈。由是繚步逾千,方目相瞪,則壯邦麗廨之勛,慊在第一。繁絲機羅,錯卉障錦,春以融。獨峰揉雲,雙波屹風,夏以澄。曉黛頻入,夕蟾娟來,秋以揚。雲並半空,冰偏一岸,冬以明。此概舉爾,?縷不盡也。然而月話方狎,竹醉始酣,則防城健卒籌三而還警緒至。越筵走榻,匯呼族噪,雖黃度展和,不能不憮而?攵。響之歷舉四美,悉估而倍之,不足贖矣。予春至逮秋,偶步池北,得小亭之直上,居然最勝。因命植棟鮭梁,出城屋之脊。周方數間,小亭如初,而中與諸樓相差者,自為一地。其上則朗出高際,平與空等。響所謂越噪者,不復游慮。則其四美不俟說而聞,不假到而見。非聞非見,其然也。始聞始見,其向之未必然也。且聞且見,而今之所以然也。向既舉?,今不可默。夫北望條風清暑之流,皆偏擅攸戡,莫全厥美。或能伸左臂,或睇右目,或獨全正面。總而有諸,則我無許。斯又不聞不見,而以其然為然矣。郡以溪山著名,而蹊小負,則疊嶂之命為宜。至於蘭乾榻道,沙子門戶等,鹹有曲旨,成於新致,舉之則縷,將煩於?,故抑之,而中地亦晦而不彰。鹹通十二年十二月辛亥,宣州刺史獨孤霖書。
疊嶂樓賦(《全宋文》卷一)
疊嶂樓記(《全宋文》卷一七○六)
相關信息
“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這是陳毅同志在皖南事變後途經宣城留下的詩句,這首《由宣城泛湖東下》的優美詩篇,把宣城山清水秀旖旎多姿的江南風光描繪得如詩如畫,似夢似幻,引人入勝……
其實,宣城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令無數文人墨客神往的地方,不僅因為她迷人的自然風光,而且更在於她深厚的人文積澱。
江南詩山敬亭山
敬亭山為何受人青睞如此出名原來,自南齊著名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以來的一千多年間,便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無虛日”的江南詩地。謝朓經常吟詩歌頌敬亭山,還特地在山上建樓攬勝,領略大自然的風光,並以清新流麗的筆觸,寫出了“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茲山亘百里,合沓與雲齊”等許多佳句名篇,勾勒出一幅幅淡遠而有情致的山水畫,開創了山水詩的新風。唐代詩人李白深受謝朓的影響,在“舉杯銷愁愁更愁”的安史之亂前後,曾七次神遊敬亭山,留詩42首,其中14首寫到敬亭山。被譽為千古絕唱的《獨坐敬亭山》詩中云:“眾鳥高飛盡,孤雲獨自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人李白以擬人的筆法,生動形象地將敬亭山這座名山傾注了無限的生命活力。
敬亭山自謝李相繼賦詩,遂名揚天下。歷代文人雅士追尋謝李的足跡,紛紛上敬亭山揮毫潑墨,唐代的顏真卿、孟浩然、王維、韋應物、劉禹錫、杜牧;宋代的梅堯臣、歐陽修、晏殊、范仲淹、蘇東坡、黃庭堅、楊萬里、文天祥;明代的李東陽、湯顯祖、文徵明、王思任;清代的姚鼐、施潤章、石濤等詩人書畫家320餘人在此留下了近千篇首詩詞、山記等,使敬亭山成為“吟無虛日”的江南詩山。
敬亭山系黃山余脈,山川秀麗,怪石嶙峋,層巒疊翠,雲泉松風。登山遠眺,萬千景象,令人心曠神怡:古城新姿,雙橋飛虹;水陽江漁歌,全國獨一無二的宋代雙塔……。春夏之交,敬亭山滿目的杜鵑花、梨花、蘭草花等爭先鬥豔,萬紫千紅。小憩時,在太白獨坐樓呷一口“敬亭綠雪”全國名茶,更使人神清意爽,心花怒放。許多墨客在敬亭山靈秀之氣的薰陶下,文思泉湧,英才煥發,一鳴驚人。杜牧的“敬亭山下百頃竹,中有詩人小謝城”;黃庭堅的“晚樓照宛水,春騎簇昭庭”;湯顯祖的“敬亭天水綠,淑節照人妍”;文徵明的“日落敬亭相映帶,雲開疊嶂浸滄浪”等詩,更是將敬亭山與古宣城相映成趣。唐代詩人白居易18歲時,在宣城通過鄉試進京一舉及第,成為轟動京都長安“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進士。他面對敬亭山,詩興勃發:“忽驚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還。再喜宣城章句動,飛觴遙賀敬亭山。”唐代詩人韓愈少年時,就避居在敬亭山下……
“敬亭之山黃索漠,兀新斷岸無稜角。宣城謝朓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唐代詩人劉禹錫《九華山歌》唱出了敬亭山的神韻。然而宋人林希還留有妙語:“虎丘換得敬亭山,句水松陵數舍間。天下難如兩州好,君恩乞與一身閒”說宣城的敬亭山能與蘇州的虎丘媲美,可謂絕妙無窮。
如今,敬亭山遊客如雲。中顧委常委黃鎮遊覽敬亭山後感慨萬千,書題“江南詩山”四個大字;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書法家楚圖南書寫“敬亭山”山名。這些年來,宣城市幾經對敬亭山景區進行修繕,如今敬亭山風貌更顯得魅力無窮。
獨占江山謝朓樓
謝朓樓,這座因人而得名的二層樓,與江南歷史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齊名。唐代初,宣城人為追懷謝太守,便於“高齋”舊地,建造一座上下兩層,飛檐翹角,四面開窗磚木結構的樓台。因位於州衙的北面,取名“北樓”。又因登入此樓,向北可眺望“名齊五嶽”,的敬亭山,又稱“北望樓”。李白曾多次來宣城,登此樓攬勝,吟《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詩,以懷念謝朓:“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他又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淑雲》詩中云:“長空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起,欲上青天攬明月”。
由於李白詩廣為傳誦,謝朓樓又稱“謝公樓”、“疊嶂樓”。從此,四周又建有“清暑”、“條風”、“迎春”、“雙溪”等亭閣,如眾星拱月,形成一道絢麗多姿、紛呈亮麗的風景。慕名而來登樓攬勝者絡繹不絕,賦詩題詠人難以計數,僅限收錄志書等歷代謝朓樓詩文近200首篇,史有“獨占江山謝朓樓”之稱。在謝朓樓建成後的日子裡,歷代相繼修葺。但可惜的是,在1937年秋天,被侵華的日軍飛機炸成一片廢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宣城人民對歷史名人重新進行了審視、評價。謝朓樓不僅凝聚著人民民眾的深厚情感,也體現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及豐富的文化內涵。1987年在宣州市第9屆人民代表大會上,18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重建謝朓樓;1990年市長常務會上正式通過;1997年8月8日破土動工,“重建謝朓樓”成為現實,翌年竣工。歷時一年,耗資百萬元,圓了宣城人民的多年夢。
謝朓樓坐落在敬亭山南麓萬木森森的陵陽峰上。穿過一條林陰大道,步行約半小時,亭亭玉立的謝朓樓躍入眼帘。拾級而上,登上端莊典雅、翹角飛檐、古色古香的謝朓樓,舉目遠眺,水陽江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千萬匹抖動的綠綢;千年古塔開元塔,亭亭玉立,飄逸生動,堪稱江南一絕;滿眼的高樓與縱橫的街道、綠茵草地交相輝映,令人心曠神怡,感慨萬千,正如一位作家所贊:“謝朓勝跡壯千秋,窗開四面豁兩眸。百里風光歸眼底,笑指江山宿霧收。”氣勢雄偉的謝朓樓和令人長憶的謝公將成為鐫刻在宣城人民心中的永恆。
到了宋代,同樣是宣城人為追懷謝太守,在府山北面臨江處,又建起一座“綺霞閣”。何謂“綺霞閣”,據《宣城縣誌·卷二十九藝文志》記載:“後之作者賞其風,得公東池,累磚西偏,構為飛閣,以‘綺霞’榜之焉。” (宋·章岷《綺霞閣記》)“以‘綺霞’榜之焉”,說是用他的名句“餘霞散成綺” 的“綺霞”二字做成的匾額嵌鑲在閣上,取名“綺霞閣”。可惜,此閣建成後, “屢更成壞”。然而到了北宋嘉佑庚子(公元1060年)年間,“田曹郎石君堯夫被詔監郡關決,多暇舊宇,湫底摧撓, 將欲易狹為廣,棄危圖安。乃庀材鳩工, 益其舊址, 因壯麗而宏大之審勢適宜,興役以時人, 無靳勞,匠非遺,巧期月而新閣成。” (宋·章岷《綺霞閣記》田曹郎石堯夫這個有識之士組識修復了綺霞閣。此閣修復得非常壯觀、雄偉。“若山嶽之峻極,即之凜凜焉;若堂皇之邃密,窗迎初旭而晨霞絢爛;檐溯夕魄而澄暉皎潔。” (宋·章岷《綺霞閣記》)而且風景秀麗,成了遊人的遊覽勝地。“紅蕖吐芳於前檻;玉樹交蔭於後牖。” (同上) “方塘晚漲,文竿既投,游鯉輒聚,畫橈輕發, 警鷺瞥起,蓋游息之佳地,樓觀之勝賞也。”(《宣城縣誌·卷二十九藝文志》)
綺霞閣的修建以至以後的復修,僅僅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游息”、“觀樓”的場所嗎,當然不只如此。它是要發揚清新、涓麗的文風。根據當時宣城知府、《綺霞閣記》的作者章岷說:“因念休文八詠”。休文,南齊詩人沈約的字;八詠,是指他寫的《八詠詩》。此詩是沈約在南齊隆昌元年(公元494年)以吏部郎拜寧朔將軍、來金華任東陽郡太守登玄暢樓吟誦成的。沈約原來寫了“登台望秋月,會圃臨春風……” 八句。寫完此詩,他意猶未了,於是又以詩中的每句為題,擴寫為八首。這八首詩,詩無定句,句無定字,合計1803字,是當時文壇上的長篇傑作,後人從唐代起遂以詩名改“玄暢樓” 為“八詠樓”。沈約的“八詠詩”為近體韻文創作開闢了新境界,對永明體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章岷例舉了這一“樓與詩”的事實嫌不夠,還進一步舉出郢人(歌人)在白雪閣用柳惲之雅詠白苹渡的事例說:“麗譙峙於星婺,郢人白雪層閣構於舊楚,亭號白苹,用柳惲之雅詠渡名。”(《綺霞閣記》)綺霞閣的修建就是要“黃葉出何,涓之麗賦率採摘,雕章作崇廈百代振風騷之景。” 因謝脁的詩語言精美、音韻和諧,體現了永明體的特點,又如他在宣城的許多詩作,“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夏木轉成帷,秋荷漸如蓋”(《後齋回望》),“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游東田》)等,這些警句清新雋永,流暢和諧,對仗工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因此借修閣來繼承和發揚謝脁的詩風。“飛閣溢彩複流丹,江水悠悠去未還。舊址重修念謝守,丹青欲著倚雕欄” ,寫詩就像登閣觀景一樣,開闊視野,開拓新風。
謝脁的詩,伴著“綺霞閣”,不僅影響了隨後的唐代詩人,而且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唐代大詩人李白為謝脁傾倒,他“一生低首謝宣城”(清·王士禛《論詩絕句》)沈約也十分服膺謝朓的五言詩,他盛讚道:“二百年來無此詩也。”蕭衍在稱帝後還追慕不已,說謝朓的詩“三日不讀,便覺口臭。” 現“綺霞閣”雖然不存了,但清新、自然的詩風我們不能丟,勤政為民的作風不能丟,謝朓和“謝朓樓”、“綺霞閣”以及詩人的佳作名句是我們宣城人不可多得的一筆筆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