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目的
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等人創建的一種德育模式。
該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是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一致性。要求根據兒童已有的發展水平確定教育內容,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和思考高於其一個階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學生認知失衡,引導學生在尋求新的認知平衡之中不斷地提高道德判斷水平。
理論假設
道德判斷內容即對道德問題所作的當或不當、對或錯的回答;道德判斷形式指道德判斷的理由及說明理由過程中所含的推理方式。後者反映個體的道德判斷水平。
布萊特效應:兒童在討論道德兩難問題時,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於自己的發展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
德育的發展性原則:要求根據兒童已有的發展水平確定教育內容,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和思考高於其一個階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學生認知失衡,引導學生在尋求新的認知平衡之中不斷地提高道德判斷水平。
發展階段
道德判斷發發展的階段:三階段(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六階段(以懲罰與服從 為定向、以工具理性的相對主義為定向、以人與人之間和諧一致或“好男孩-好女孩”為定向、以法律與秩序為定向、以法定的社會契約為定向、以普通的倫理原則為定向)
二、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討論
道德兩難即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範且兩者不可兼顧的衝突情境或問題。
評價它的優缺點
優點:1、科爾伯格對於道德判斷發展6個階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們的國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總的說是可信的,值得進一步研究和發展。2、發展性原則在我國學校的知識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和套用,但在德語上還沒有更多的研究和展開。3、我國學校在系統地傳授道德知識方面頗有心得,但在提高學生道德思維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辦法。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鑑。
缺點:1、科爾伯格對道德判斷發展階段中的5、6階段的定義很可能帶有西方的文化偏見。2、科爾伯格沒有對道德判斷力不斷向更高水平和階段發展,具有不可逆性作出圓滿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