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戰役

昌都戰役

昌都戰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談判破裂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昌都進行的戰役。 此次戰役在昌都城關鎮消滅了藏軍主力,降低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士氣,從而迫使西藏地方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西藏的主權。

基本信息

背景

解放昌都解放昌都
在與西藏當局和平談判毫無進展時,為了排除阻力,以戰求和,儘早儘快的驅逐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出西藏,維護祖國統一,解放西藏人民,人民解放軍被迫舉行昌都戰役。

重要性

昌都戰役昌都戰役解說圖
昌都戰役是解放西藏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戰,中央、毛澤東和西南局、西南軍區都極為重視。當時從中央到十八軍主要擔心的是糧食問題。1950年2月26日,西南局、西南軍區關於要求推遲進軍時間,在向中央軍委的報告中提出,“十八兵團進駐雅安之兩個團,因蓉雅(成都至雅安)交通受阻,食糧尚感不足,而入藏部隊(指十八軍)所需之大批食糧(這是該軍最擔心的問題,據張國華同志面談,只要糧食有保障,其他任何困難都有信心克服)則更無法趕籌。”在6月26日關於推遲昌都戰役給軍委的報告也是根據“絕難提前搶運最低數量之糧食”而提出的。

毛澤東8月23日同意西南軍區關於昌都戰役實施計畫給西南局、西北局的電報中特別詢問:“你們一萬六千人(指五十二師和軍直三個加強營、一個輜重團等部人數)由甘孜向昌都進軍,糧食全靠部隊攜帶及氂牛載運……甘孜是否已有這樣多的糧食,部隊及氂牛是否有這樣大的運輸力。”8月26日康藏公路通車甘孜,支援司令部準備的物資已開始車運甘孜。十八軍制定的昌都戰役方案也於9月22日被西南軍區批准,但張國華仍不下達具體執行的命令,因他在考慮如何攜帶和向昌都運輸糧食。直至他與其他幾位領導同志在甘孜訪問土司頭人並取得他們出動大批氂牛投入運輸的承諾後才下命令。這些,足以證明各級領導對糧食的重視和糧食對作戰的關係,以及後勤工作包括藏胞支援的重要性。

經過

1950年10月6日
昌都戰役解說圖昌都戰役解說圖
昌都戰役的序幕拉開後,實施外線遠距離大迂迴的北線右路部隊(一五四團和青海騎兵支隊等),在高原上縱橫跨三個省區(西康、青海、西藏),14天走了約1500華里,穿過橫斷山脈,兩渡金沙江瀾滄江及許多不知名的山河,在甲藏卡和類烏齊等地打了幾仗;因連續行進,許多戰馬先亡,不少騎兵變成步兵,終於在軍、師要求的時間內,趕在藏軍西撤之前到達昌都以西稱為“五路口”的恩達,艱苦地完成了大迂迴包圍的任務。然後從西往東堵擊由昌都撤出的藏軍,勝利地配合主攻部隊,將昌都地區的藏軍全部、乾淨、徹底地殲滅。

迂迴部隊渡江後,南北兩線的幾路攻擊部隊,分別在幾個渡口陸續渡過金沙江,迂迴部隊和跟進的北線左路主攻部隊渡江時未遇藏軍抵抗,北線左路和南線攻擊部隊在德格崗托和巴安(現巴塘)西北之宋瓦卡美兩個點渡江時遇阻強攻,雖我傷亡較大,但都很快渡江成功。渡江後,北線左路主攻部隊在小烏拉等地遇到藏軍較強的抵抗,藏軍在我強大攻勢下被殲滅或棄陣潰逃。

為了不給藏軍喘息機會,各部隊忍受著空氣稀薄、饑寒、勞累等痛苦,日夜兼程,連續作戰,連戰皆捷。崗托方向的北線左路攻擊部隊在追擊中,於同普之足雍將大股藏軍殲滅。南線之五十三師一五七團,殲藏軍近一個甲本(相當小連)。在人民解放軍的政治攻勢和政策感召下,藏軍第九代本主官格桑旺堆於10月11日率部起義,寧靜(現芒康)和平解放。雲南之一二六團,消滅和驅逐“民兵”、僧兵和一部藏軍,占領鹽井等地區。一五七團和一二六團隨後向西發展,並分別執行攔截藏軍之任務。昌都藏軍無力抵抗,棄城西撤,北線主攻部隊一五六團隨之進城(左路部隊和一五五團相繼跟進),並消滅沒有撤走的藏軍200餘人,昌都從而解放。昌都總管阿沛·阿旺晉美率殘部西撤至拉貢附近,當聽說解放軍已堵住去路後,折回昌都西的朱古寺,與解放軍聯繫後,令藏軍2700餘人全部放下武器。1950年10月24日,戰役全部結束。

從10月6日至24日,昌都戰役歷經19天,先後打了20多仗,共殲滅藏軍5700餘人,計有5個代本全部,3個代本大部。1個代本起義。共俘代本以上高級官員20餘名,俘獲在藏軍中服務的英國人福特、柏爾及印度人2名。可以說,在昌都戰役中,藏軍主力已被消滅。

影響

昌都戰役不是為戰而戰,也不是只為消滅藏軍和解放昌都而戰,仍是為和談而戰,打下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礎。昌都戰役情況傳播到西藏各地後,西藏上層統治集團一片混亂,發生分化,攝政達扎不體面地下台,達賴喇嘛提前親政。達賴親政後,即於1951年2月派出西藏地方的全權代表5人前往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進行談判。其中,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晉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