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蛇紋銅劍](/img/c/949/nBnauM3X2ATNyQzN3cDNxk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0E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製造年代: 戰國
材料: 青銅
介紹
戰國時代的青銅器同商代相比較,在裝飾風格上已有了很大的改變。由於商代極度崇尚鬼神的風氣,那一時期的青銅裝飾充滿了威嚴、冷峻的獰厲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鬼怪的陰影漸漸從人們的生活中淡去,相應的青銅裝飾也漸漸走上一種輕巧、優美、靈動的風格之路,並且有裝飾過於繁複的趨勢。圖為戰國時期蛇紋銅劍,這幾乎已經不能算為一把可用於實戰的銅劍了,它既無銳利的劍鋒也無光滑的雙刃,它的形式完全是裝飾性的,劍身通體布滿蛇形紋樣,或可稱“夔龍”紋樣,由此可知這樣一把劍一定具有不同凡響的象徵意義,而並非為了實用而鑄,這樣一種鏤空的方式,使得它看上去不再那么冷冰凍的。
冷兵器之劍
我國現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劍出現在殷周時期。在西周初期的車戰組合中,劍的地位並不重要,主要用於自衛或肉搏。春秋之後,因為步兵的興起,劍作為一種武器開始受到重視,長度在28--40厘米之間。到三國時期,軍隊中大量裝備的短柄兵器,就只有刀了。自東漢之後,劍在戰場上被淘汰已成定局,但佩帶寶劍的風氣未變,另外劍也作為法器或象徵物而存在。自明之後,冷兵器逐漸式微,而劍則退出了歷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