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花紋銅劍

菱形花紋銅劍

長60cm、莖長9.3cm、劍格寬5.2cm。

簡介

菱形花紋銅劍菱形花紋銅劍

【名稱】菱形花紋銅劍

【類型】文物·青銅器

【朝代】春秋

【出土】安慶市大楓鄉黃花村春秋墓出土

【外觀】長60cm、莖長9.3cm、劍格寬5.2cm。

劍首原殘經修復,圓筒莖,莖上有雙凸箍,箍上飾勾連蟠虺紋。劍格飾獸面紋,並飾以綠松石(大多已脫落),劍身窄刃,中起脊,近鋒部稍內收,劍身滿飾菱形花紋。

【收藏地】安慶博物館

鑑賞

戰國時的鎦金青銅劍,堪稱劍中珍品。通長49.7、格寬4.4厘米。劍體較長,劍身較窄,中起一脊呈直線,前鋒尖銳,兩從較直,前鍔收窄,刃部鋒利。菱形劍格平直較薄。圓莖無箍,前細後粗,中空,柄端平折成圓劍首,其內鑲嵌一琉璃珠。劍身兩從有鎦金裝飾花紋,紋樣呈菱形幾何紋片,一橫一豎相間排成一列,與脊、鍔平行。生坑,劍身略有綠色銹跡,無銹處依舊寒光閃爍。就其形制而言,與1965年冬湖北省荊州市出土的著名越王勾踐劍等十分接近,而裝飾紋樣則不見於已往著錄者。

鎦金工藝的加工方法是把黃金碎片在坩堝中加熱至400○C左右,然後熔於汞中(金、汞比例約為3:7或2:8),將製成的金汞合濟塗抹在銅器表面,經火烤使汞蒸發,金便牢固地附於銅器表面,形成金碧輝煌的色澤。它出現於春秋、戰國之際,戰國時期鎦金工藝水平進一步提高,達到了其繁榮階段。考古發現表明,這種工藝常見於帶鉤、杯、奩、盆等日常生活器具上,而且大多是通體鎦金,罕見於兵器,見於兵器的鎦金工藝僅有弩機一類,用鎦金工藝製作裝飾圖案更是少見。鎦金圖案較之通體鎦金要複雜一些,它先要在器物上設計出要鎦金的圖案,然後要把不須鎦金的地方遮蓋起來,而只在有花紋的地方按設計鎦金,以達到裝飾效果。象這柄劍身滿飾鎦金花紋者則極其罕見。只有台灣龔欽龍先生精品名劍館藏有一柄與此劍形制與紋飾如出一轍的青銅劍,但洛陽李先生藏的這柄劍比龔氏的鎏金菱片紋劍長5厘米。

雖然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劍已經成為常規格鬥、防身武器,出土數量驚人,但裝飾華美的青銅劍還是屈指可數的,且大都出土在南方。所以這種青銅劍就與一般的佩劍有著天壤之別,它不僅使用於衝鋒陷陣的撕殺,更標明持有者尊貴的身份和高貴地位,它很可能是軍事指揮權的象徵。從坑口看,這柄鎦金菱形花紋青銅劍顯系出自中原,它再現了戰國時期“七雄”爭霸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是一件難得的珍貴文物!

冷兵器之劍

我國現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劍出現在殷周時期。在西周初期的車戰組合中,劍的地位並不重要,主要用於自衛或肉搏。春秋之後,因為步兵的興起,劍作為一種武器開始受到重視,長度在28--40厘米之間。到三國時期,軍隊中大量裝備的短柄兵器,就只有刀了。自東漢之後,劍在戰場上被淘汰已成定局,但佩帶寶劍的風氣未變,另外劍也作為法器或象徵物而存在。自明之後,冷兵器逐漸式微,而劍則退出了歷史舞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