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特色
蘿蔔餃子雖然也叫餃子,但其製作原料以及製作方法卻與北方水餃大相逕庭。北方水餃主要原料為麵粉、瘦肉和蔬菜,而蘿蔔餃子主要原料為大米、黃豆和蘿蔔。北方水餃多為下水煮熟,而蘿蔔餃子則非下油鍋炸不可,否則就不能成形。所以吃起來的時候,水餃要輸蘿蔔餃子一段香脆。上好的蘿蔔餃子要選用打過霜的新鮮蘿蔔,因為打過霜的蘿蔔味甜、細嫩少渣,口感好。另外要選用上好的大米以及顆粒飽滿的黃豆作原料。具體製作方法是將90%的大米和10%的黃豆浸泡5個小時,再磨成漿。蘿蔔切成細絲,撒上鹽、蔥、胡椒粉、芫須粉、味素等調料,拌勻待用。將植物油倒入鍋里燒至八成熟,然後開炸。油炸之前,先在特製的彎月狀鐵勺中抹一層底漿,然後放上拌好的蘿蔔絲作餡,放時要放滿鋪勺,中間稍厚,兩邊略薄,再澆上米漿,然後放入油鍋炸至金黃即成,炸好的蘿蔔餃子形似彎月,外焦里嫩,鮮、香、辣、燙。
每到秋末,宜昌最著名的傳統小吃蘿蔔餃子便會被擺上街頭,薄薄的一層米漿包上白嫩的蘿蔔絲,放進油鍋葉中炸得金黃焦脆,皮已經溶入餡料之中。這種小吃多少年來甚得宜昌人的喜愛。
營養價值
食療價值
1、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2、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3、吃蘿蔔可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結石等疾病。4、蘿蔔還是一味中藥,其性良味甘,可消積滯、化痰清熱、下氣寬中、解毒。5、東北紅蘿蔔能夠有效調節體內酸鹼平衡,所以對痛風患者十分有利。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藥用價值
南朝梁陶弘景之在《名醫別錄》中提到:蘿蔔又名萊菔,其性味辛、甘、涼,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痰咳失音、吐血、消渴、痢疾、頭痛、小便不利等症。現代醫學實踐證明: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糖化酵素和木質素,具有提高機體免疫能力以及防癌、抗癌的功能,胡蘿蔔又被人們譽為“小人參”。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則充分肯定了蘿蔔的藥用價值。從這層意義上講,蘿蔔餃子不失為小吃中的藥膳。產地
做法
首先是材料,蘿蔔和麵粉當然是必需的,另外還有鹽,花椒、胡椒、味素、辣椒粉、香菜、小蔥等。
先選上好的紅皮蘿蔔洗乾淨,切成細絲生加少許鹽醃起來,便可以調麵粉了,倒入適量的麵粉在盆中,加水攪拌,調成稀糊狀,放入少量的鹽。蘿蔔醃十來分鐘後,再加入生薑末、味素,花椒粉、胡椒粉、辣椒粉、香菜、小蔥等佐料並將之拌勻。在鍋中倒入油,待油燒熱後把麵糊澆在一個由兩片圓弧形的鐵片夾成的,約45度角,似小鏟子,外圈呈弧狀的模具上,澆好後再把拌好的蘿蔔放在上面,接著再澆上一層麵糊,把蘿蔔餡全部掩蓋,這樣一個蘿蔔餃子便有了個雛形了,然後帶著模具將餃子入進油鍋中炸,一、二分鐘後餃子便脫離了模具,便可把模具取出,繼續炸餃子了,記著火一定不要太大,否則外面炸糊了而裡面卻還不熟。5、6分鐘後等餃子呈現出金黃色時,裡面的蘿蔔也熟透了,便可以撈起來了,放著漏勺里瀝一會兒油。
餃子炸好了,看上去仿佛是披著金黃色的襖子,聞起來香氣撲鼻,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實在是美味極了。外面的一層麵糊脆中還有一絲柔軟,微微泛起的鹹味也掩映期中,軟配著脆,香配著辣,面的蘿蔔已經酥軟,鹹中帶麻,麻中帶辣,辣中帶香,真是爽啊。
每當秋冬蘿蔔上市之際,街頭巷內,到處都有賣蘿蔔餃子的小攤,生意也都很興隆,每每都有三五人圍著在等候著剛出鍋的熱餃子,聞者垂涎三尺,口水直往肚裡咽。
特點
食之外酥內軟、辣而不刺,味鮮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