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北齊徐州蘭陵郡王高長恭]

蘭陵王[北齊徐州蘭陵郡王高長恭]

蘭陵王(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北齊權臣、北齊奠基人神武帝高歡之孫,北齊文襄帝高澄第三子,封蘭陵王。母親姓氏不詳,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據傳高長恭相貌柔美,為在戰場上威嚇敵人,而戴面具上陣。在洛陽之戰後,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慶祝勝利,遭帝猜忌,573年(武平四年)5月,北齊後主高緯派遣使者送毒酒給高長恭,被毒身亡。墓碑於光緒二十年由磁州知州裴敏中挖出,今立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南劉莊村東路口。

基本信息

簡介

高長恭字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北齊權臣、高長恭墓碑北齊奠基人高歡之孫

戴面具作戰:悲情王子蘭陵王。戴面具作戰:悲情王子蘭陵王。
,北齊文襄帝高澄第三子,封蘭陵王。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是北齊世宗文襄皇帝三子,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累遷并州刺史。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邙山之戰,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衝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很快敵人被迫撤走。)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貨,後為太尉。與段韶討柏谷,又攻定陽。韶病,長恭總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行第

《北齊書》《北史》的高長恭本傳中,都稱他是高澄第四子。然而高長恭的墓碑碑文中卻稱

蘭陵王蘭陵王
他是高澄第三子,這與《北齊書》、《北史》中高長恭受封蘭陵王時記載的行第一致,馬忠理據此推斷高長恭實際是高澄的第三子。關於高長恭行第存在矛盾的情況,馬忠理指出齊武成帝高湛的長子和次子同日而生,弘德李夫人所生高綽比胡皇后所生高緯早兩個時辰,但高湛以高綽之母不是嫡妻為由,將高綽貶為次子。高澄第五子高延宗之母陳氏身為廣陽王家妓都被史書記載,高長恭之母卻沒有記載姓氏,高長恭之母肯定比李夫人甚至廣陽王妓地位還低下,而生高孝琬的卻是高澄的嫡妻元氏,為東魏皇帝元善見的姐姐,高孝琬出生時,元善見親臨高澄府邸看望外甥並大加封賞。這與高綽、高緯兄弟長兄被貶為二弟的情況非常類似,正是《北齊書》中高長恭是三兄或四弟記載矛盾的根源所在,而高長恭的行第,應以碑文“第三子”為是。

軍事

高長恭曾經擔任贈州刺史。當突厥攻入晉陽時,他全力襲退敵人。河清三年(564年)12月洛陽之戰時,北周攻擊洛陽地區,圍城卻不得攻取。段韶斛律光與高長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高長恭率領500名騎兵沖入北周的軍隊,到達被圍困的金墉城(現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為高長恭戴著面具,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至高長恭脫下面具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中的人用繩索墜下弩手救援高長恭;之後,高長恭成功替金墉城解圍,北周軍隊最後撤營而退。這場戰役是高長恭最受矚目的戰役。根據《北齊書》的記載,士兵們因著這場勝戰而歌頌他,即是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564年12月,因功受命為尚書令

他後來歷任司州青州瀛州的地方首長。武平元年(570年)7月,被任命為為錄尚書事。武平二年(571年)2月擔任太尉。571年3月,與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聯合進攻蹺谷,抵禦北周宇文憲的攻擊。5月,段韶包圍定陽城,而北周汾州刺史楊敷堅守住城池,段韶久攻不下。段韶病倒之後,由高長恭接替統領全軍,他成功的利用伏兵擊敗了從城中撤退的楊敷軍隊。武平三年(572年)8月,他被任命為大司馬,武平四年(573年)4月擔任太保。他前後因各項戰功被封為巨鹿郡長樂郡樂平郡高陽郡等郡公。

死亡

洛陽之戰後,北齊後主高緯曾問高長恭說:“這樣衝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么

高長恭墓碑高長恭墓碑
辦?”高長恭回答說:“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而後主因為他說的“家事”,又聽到士兵們唱的《蘭陵王入陣曲》,開始猜忌他會謀反。

定陽之戰時,高長恭代替段韶的職務統率軍隊,但是常常收取賄賂,累積財富,屬下尉相願問他:“您既然受到國家的委託,為什麼要如此貪心呢?”高長恭沒有回答,尉相願繼續問:“是不是因為邙山之戰大勝,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長恭說是的。尉相願說:“如果朝廷真的對您有所妒忌,這件事情更容易被當成是罪名,不能避禍反而更快招來禍害。”高長恭流淚屈膝問尉相願解決的方法,尉相願說:“您之前已經立下戰功,這次依然打勝仗,聲望太大,最好之後都裝病在家,別再管國家的政事。”高長恭同意他的說法,可惜沒有辦法成功退出。573年(武平四年)5月,北齊後主高緯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給高長恭,高長恭跟妻子鄭氏說:“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哪裡有辜負皇帝,而要賜我毒酒?”妻子回說:“為什麼不親自當面去跟皇帝解釋呢?”高長恭說:“皇帝怎么可能會見我?”之後就飲酒而死。高長恭死後,朝廷追贈他為假黃鉞太師、太尉公,諡號忠武。高長恭的子嗣在史書中沒有記載。1996年,考古人員在龍門石窟調查發現其孫高元簡為母親修建的菩薩像龕。

軼聞

• 據說高長恭帶兵時,事必躬親,所得美食均分享與士兵。

• 高長恭在瀛州時,屬下陽士深因為列出高長恭收賄的證據而被免官。當定陽之戰時,陽士深也在軍隊服務,害怕被懷恨報復。高長恭聽到之後說,“我本來沒有這樣想”,於是故意找了一個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杖,讓他之後不再擔心。

• 有一次北齊武成帝高湛為了獎賞他的戰功,命令賈護幫他買了20個女人送他,他只接受一個。

• 他死前將所有欠他錢的借據全部燒掉,據說總金額達黃金千兩。

墓志銘

高長恭墓碑於光緒二十年由磁州知州裴敏中挖出,今立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南劉莊村東路口。

碑首圭額鐫陽文四行16篆字“齊故假黃鉞太師太尉公蘭陵忠武王碑”

碑陰圭額鐫高長恭五弟高延宗興感詩一首

五言、王、第五弟太尉公安德王經墓興感:
夜台長自寂,泉門無復明。
獨有魚山樹,鬱郁向西傾。
睹物令人感,目極使魂驚。
望碑遙墮淚,軾墓轉傷情。
軒丘終見毀,千秋空建名。

碑身碑陽勒18行,每行36字,隸書,共鐫刻646字。碑陰風化過甚,但仍可看出共鐫刻26行,滿行52字,除空格16字,碑陰刻字為1336字。全碑刻文2064字。

王諱肅,字長恭,勃海條人,高祖神武皇帝之孫,世宗文襄皇帝之第三子也。神則龍首,元火師而成帝,兵稱虎翼,擰水母而稱雄。王命守巨寶,惟卿族均大名而復始,逾盛德之後昆。撫天潢而煥落,臨地軸而彪明,祝祭孔明,史詞無愧。王應含寶之粹氣,體連譬之英精,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譬茲爾不跨,玄指而揚榮,若彼高鴻,摩天霄而遠翥。天保八年,起家通直散騎侍郎。王滿觀兵,實惟綺歲,扶風待謂,兆復黃中,落甚不明,雖容顧問,感興恆貫,倫望允歸。九年封樂城縣開國公,食邑八百戶。愛應利建,選荒邑社,求帶厲之書.游山川之錫。十年,除儀同三司。象服畫龍,輜車倚廄,(冒夫)鍾猶予之愛,亦推尚德之無。其年,進上儀同三司。游息錦組之味,雲月沛輔,推其對易準安恥其傳騷石。嶺外河地窮虞漢,紫津玄塞,閒以邊營,刃以屢驚。桔槔時動,將循條務,良在懿親。仍以本官行肆州事。王少覽治章,北閒敕術束經期,乃復著民謠。又進儀同三師。乾明元年,除領左右大將軍,增邑一千戶。陟降朱墀,統茲近習,去來青屋,勤深衛奉。其年三月,除蘭陵郡王。逾往上乘,更(足柬)高官,響白京而洧鉞,振絛綬而交彩。皇建元年,增邑通南一千五百戶,轉中領軍,加開府儀同三司。爰董榮戍,廣命僚屬,門有玳瑁之簪,庭躡珠綦之履。雄兒撫劍,兆止蓮花,交人荻藻,動成雪氣。肅宗大漸,顧托受遺,喪君有君,清宮夜拜,乃至龍山作鎮,俯瞰雙流,虎落旁通神□珍思,□營櫛比,戍役相尋,築逮能邇,咎難逃其選天。世祖武成皇帝踐祚,除使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并州刺史,余官昔如故。而王乃勉其耕桑,又能均其勞逸,朝夕思念,哀矜勿喜,雖復宣光寒食之請,細飲勸馬之謁,其為官效,無以過也。二年,別封鉅鹿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進領軍將軍。令命在?實廳武府契問,夷險在誠,彌亮既而半馳,煌羯奔狐雜種肉闐,下都矢及離殿,天兵雷動,輿羈□□往道□□□□□□□剝□需而□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