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州牧介紹;
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漢武帝時設十三州部,每部設一刺史,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後廢置無常。東漢靈帝時,為鎮壓農民起義,再設州牧,並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如漢末劉表為荊州牧,袁紹為冀州牧,都等於割據政權。以後歷代設都督、總管、節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廢。唐宋時惟京師或陪都地方最高長官以親王充任者,尚稱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廢。清代往往借作知州的別稱,實際上遠非東漢州牧之比了。
州牧和刺史是同義詞,刺史秦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察院御史(監察御史)。漢初省,鏇復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武帝元封初,廢諸郡監察御史。繼之,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後通稱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後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對維護皇權,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興局面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王莽稱帝時期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漢武帝時設十三州部,每部設一刺史,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後廢置無常。東漢靈帝時,為鎮壓農民起義,再設州牧,並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如漢末劉表為荊州牧,袁紹為冀州牧,都等於割據政權。以後歷代設都督、總管、節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廢。唐宋時惟京師或陪都地方最高長官以親王充任者,尚稱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廢。清代往往借作知州的別稱,實際上遠非東漢州牧之比了。
青州牧,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青州牧,青州的最高官員。
解釋 簡介劉璋(?-220年),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東漢末年宗室、軍閥,益州牧劉焉幼子,在父親劉焉死後繼任益州牧。劉璋為人懦弱多疑。漢中張魯驕縱,不...
詳細介紹 生平介紹 論劉璋失益州 劉璋與王倫之比較豫州牧,豫州的最高地方官員。牧,意御民如牧畜,後為官職,為古九州之行政長官,手掌軍政實權,如今可稱之為實質上的小皇帝。三國時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下轄潁...
基本概念 劉備和豫州牧 古代官職體系益州牧,益州的最高官員,總理益州的治安、民政、軍事的最高長官。益州是東漢時最大的州它包括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全境和陝西省南部,雲南省西北部。有漢中、蜀、...
牧的起源 順序 牧的發展荊州牧是荊州的最高官員。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唐宋時惟京師或陪都地方最高長官以親王充任者,尚稱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廢。漢代的...
歷史東漢末年,為了鎮壓黃巾起事,朝廷不得不藉助地方力量,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權。董卓進京,靠的就是他在涼州刺史任內擁有的兵權;袁紹、韓馥興兵討伐董卓,也是聯合各...
州牧割據司州牧是古代官職名,漢朝開始將國家分九州,每個州的州牧即使本州最大的官員。
解釋 介紹冀州牧,冀州的最高官員·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漢武帝時設十三州部,每部設一刺史,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後廢置無常。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