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藍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coeruleopunctatus
分類;鱸形目
特徵:體側扁,口大。魚體為黑色,散布許多白色圓斑,尾鰭圓形。
形態特徵
本魚胸鰭較眶後區為短。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體呈紫褐色,體側有大小不一之白色斑點。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不甚明顯之扁棘。背鰭軟條部、臀鰭、胸鰭及尾鰭皆有白色邊緣,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15~17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1-61枚;縱列鱗數86-109枚。幼魚及未成年魚體色黑,成熟後變淡或墨色。體長可達76公分。
習性
生活於2~65公尺海域,幼魚常出現於潮池中,偶爾還會進入河口區,成魚棲息於礁石斜坡、礁沙混合區及海藻繁盛區。性兇猛、機警,具領域性。肉食性,以小魚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具性轉變,為先雌後雄,成長速度緩慢。
分布
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附記
可食用魚。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二十八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