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七帶石斑魚
俗名:石斑、過魚、鱠仔
食用魚類:是
科目英文:Serranidae
經濟魚類:是

科目:鮨科
最大長度;155cm
命名者;(Thunberg,1793)
棲息深度;5-150公尺
形態特徵
軀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1-2.4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略凹。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鰓耙數8-10+11-14。前

棲地生態
主要棲息在沿岸之礁區,棲息深度在5-30公尺之水層。主要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中國及台灣等沿岸。台灣主要在北部、西南沿海及南部海域均有分布。
經濟價值
具經濟性之食用魚,現已可人工養殖。可以清蒸、紅燒以及煮湯方式食用之,風味佳。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二十八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