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關鎮

藍關鎮

藍關鎮地處關中東部,隸屬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距市區22公里。東南以秦嶺為界與渭南、華縣、洛南、商州、柞水等縣市相望,北部以橫嶺與臨潼區為鄰,西部與長安區、灞橋區接壤。藍田自古為秦楚大道,是關中通往東南諸省的要道之一。藍關鎮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南部為秦嶺北麓延伸地帶,東部為驪山南麓溝壑區,中西部川原相間,灞河水系鑲嵌其中,藍田地貌類型分河谷沖積階地、黃土台塬、黃土丘陵、秦嶺山地。藍關鎮結合“三排查、三落實”活動,抓了村級調委會班子的建立,鎮領導親自掛帥,組成了三個組分別進駐三個村,及時協調、解決了民眾反映的移民搬遷、環山路修路款的兌付等問題。

基本信息

位置概況

藍關鎮位於藍田縣中部偏北,灞河北岸,距西安市區45千米。縣政府駐地。轄3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西街村。G40高速、312國道、101省道、107省道過境。古蹟有荊軻墓冢、西周弭國城邑。蕢山是西漢時劉邦起義軍與秦軍決戰的古戰場。簣山頂有祝國寺。

名稱由來

藍田灞河川道中心,現政府駐地。西漢時因面對嶢山,得名嶢柳城,三國時魏在此設青泥軍,北周時將青泥軍改名青泥關,不久改名藍關,關和軍都是軍事單位。隋代將藍關遷往商山路上的七盤嶺。1983年設鎮時因歷史上曾設藍關,命名藍關鎮。

歷史沿革

建國初為城關鄉,1958年建超英公社,1964年改為城關公社,1984年設藍關鎮。1996年,面積5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個居委會和新城、北門、東楊、西街、南關、西寨、西關7個行政村。

大寨鄉位於藍田縣中部,灞河南岸,距縣城2千米。建國初為嶢山鄉,1958年建天馬公社,同年更名嶢山公社,1960年遷新址改大寨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大寨、馮林寨、徐家山、蔣家寨、新寨、張寨、賈河灘、胡家巷、圪塔、林家河、陳河、乎沱、文劉坡、榆林、宣堡、王村、黃溝、陶玉河、雷家灣、薛家村、王村溝、坡底、火燒寨、營上、樂寨25個行政村。

2002年,藍關鎮轄西街、新城、北門、東場、南關、西關、西寨、大寨、馮林寨、徐家山、蔣寨、新寨、賈河灘、張寨、胡家巷、林家河、陳河、圪塔、滹沱、文劉坡、榆林、宣堡、王村、黃溝、陶峪河、雷家灣、薛家、火燒寨、王村溝、坡底、營上31個行政村。

鄉鎮簡介

藍關鎮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南部為秦嶺北麓延伸地帶,東部為驪山南麓溝壑區,中西部川原相間,灞河水系鑲嵌其中,藍田地貌類型分河谷沖積階地、黃土台塬、黃土丘陵、秦嶺山地。藍田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冷暖分明,年平均氣溫13.1℃,日照2149小時,平均降水量720.4毫米,主要集中於7—9月。 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種有38種,其中金屬礦主要有金、銀、鉛、鉬等17種,非金屬礦主要有花崗岩、大理石、高嶺土、石灰石等20多種。2008年,已探明的優質石灰石礦儲量在1.2億噸以上,優質花崗岩8億立方米,石英礦2000萬噸,藍田玉礦1000萬立方米。藍田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列入國家第一個玉石類原產地域保護產品。水資源總量7.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總量為6.9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1200立方米;已探明礦泉水分布點17處,地下溫泉分布點5處,具有較高開發價值。

全縣常用耕地面積62萬畝,牧草地9萬畝,天然林地113萬畝,森林復蓋率39.2%。糧食播種面積103.7萬畝,2005年糧食總產量29.1萬噸。以城郊型農業為方向,一批農業產業園、示範園正在崛起,食品加工業、飼草飼料加工業已形成產業鏈,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根據區域自然優勢,在山區發展了秋紫豆、架豆王、青筍、菜花、甘蘭等無公害蔬菜,在嶺區發展了大蔥、秋延黃瓜、晚夏西紅柿等反季節蔬菜,在川、塬地區發展了無公害設施蔬菜,全縣名、特、優果業帶初步形成,特色水雜果栽植面積13.4萬畝,已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大杏、櫻桃生產基地之一,產品遠銷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畜牧業規模不斷擴大,已建成各類養殖小區8個,規模養殖場52個,實現了畜牧業開發為業化。建成經國家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6個。

氣候條件

藍關鎮藍關鎮

藍關的氣候在全國氣候分區中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地帶。具有溫暖、雨量適中、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生產潛力大,但氣象災害亦多且頻繁的特點。境內由於半封閉的盆地地形和山地的影響,氣候的地域類型豐富多樣,為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1)光照:藍田縣多年平均太陽輻射值為114.5-118.5千卡/平方厘米.年,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077.1-1845.1小時。豐富的光照資源及其與作物生長期匹配一致的特點,對形成較高的作物產量和良好的品質是極為有利的。

(2)熱量:藍田縣多年平均氣溫13℃,≥0℃積溫4826.7℃,持續期長達299天;≥10℃積溫4224.6℃,持續期長達204天;≥20℃積溫2488.0℃,持續期長達98天,無霜期212天。宜於喜涼和喜溫作物生長,可滿足一年兩熟作物的要求。

(3)降水:藍田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33.3MM,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為53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6%;雨熱同季為其主要特點。此外,降水日數分布較為均勻,多年平均降水日數107.4天,平均3.4天有一次降水。降水的均勻分布對以旱作農業為主的區域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最多年(1983年)多達1131.7MM,最少年(1986年)僅509.2MM,高低年間相差622.5MM,年際變率高達84.1%,這種變化也亦產生旱澇災害。然而,評價一個地區的降水量是否適宜當地的作物,還主要決定於同期的蒸發與降水之比值,一般認為,當該比值大於1.0時,需要灌溉彌補水分之不足;而小於1.0時,水分則有盈餘,需要排水。據計算,藍田縣≥10℃積溫期內,此值為1.04,這表明,藍田縣是屬於濕潤而微顯水分不足的區域,若無特殊的氣候異常,這種水分條件對旱作農業的需水是基本滿足的。

(4)地域差異:從氣候的區域差異考慮,可劃分為四個氣候區。河谷川道東部區,年均氣溫12℃左右,年降水高於740MM,為溫和濕潤區,可兩熟而熱量稍顯不足。河谷川道西部地區,年均氣溫13℃,年降水在740MM以下,屬暖溫半濕潤氣候區,作物一年兩熟,但水分略顯不足。驪山黃土丘陵區。因海拔高度的影響,年平均氣溫10-12℃,≥10℃的積溫3500-4025℃,降水量700-800MM,屬光照充足,氣候溫和的半濕潤區,作物可兩年三熟。但該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保水性能差,容易發生旱澇災害。秦嶺高山地區,大部分海拔在1100-15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在8℃左右,≥10℃積溫在3500℃上下,降水800MM以上,屬溫涼濕潤氣候,農業在1500米以下可一年一熟。本區突出的是氣溫低,生長期短,限制了農業的發展。

城鎮發展

藍關鎮藍關鎮

藍關鎮緊緊圍繞,加快發展這條主線,著力加強鎮域經濟和基礎建設。截止2008年,已完成基本項目建設2個,總投資達350萬元,占年計畫任務的87.5%,為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2008年以來,藍關鎮本著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原則,著力在“實”字上下功夫,在“乾”上見成效,在“抓”字上做文章。藍關鎮結合“三排查、三落實”活動,抓了村級調委會班子的建立,鎮領導親自掛帥,組成了三個組分別進駐三個村,及時協調、解決了民眾反映的移民搬遷、環山路修路款的兌付等問題。在保穩定的同時,他們結合鎮域實情,又抓了產業調整,在北城區建立了蔬菜和商業貿易區,形成了專業商業街5條,又有投資200萬元對北門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新增攤位、門點31個,發展了以大寨村水泥預製品為集群的加工企業,形成了以林家河等村為主的畜牧業基地,以馮林寨等村為主的草編加工業,使當地農民以此項加工業年總增收到2520萬元。

與此同時,他們積極擴大招商引資,狠抓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行了領導包項目,幹部包企業、包工程制度,經過鎮領導的多方協調努力,投資1000萬元已完成了大寨村新農村建設項目,投資800萬元在西寨村啟動新農村建設,投資818.7萬元在東場、新城等8個村實施鄉村道路硬化。並且他們已引進資金350萬,引進項目2個,其中山東客商投資的200萬元火燒寨村木鏇板廠已建成投產。

風景名勝

藍關鎮藍關鎮

藍關古道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也是爭奪天下,發兵東南必經的第一要塞,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次出巡,有兩次經過這裡。歷代在西安建立王朝的統治者,無不把藍田視為溝通秦嶺南北,促進東西經濟、文化、商貿交流和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樞紐。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被貶潮州,途經藍關時留下“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至今仍膾炙人口。

藍關古道早在商周時已有雛形。秦統一六國後,大修以鹹陽輻射天下的馳道,藍關古道是當時通往荊楚的東南馳道上最接近鹹陽的一段險道。從藍田縣城南七里火燒寨村上嶢山、登七盤,經亂石岔、蟒蛇灣、雞頭關、風門子、六郎關、下十二箏坡到古藍橋,再由藍橋經新店子、牧護關入商洛、出武關到達秦嶺東南各地,這就是藍關古道的路線。

藍關古道從嶢山到藍橋段是一道綿延起伏的山嶺脊樑,古稱“青泥嶺”,因此也把古藍關稱為“青泥關”。藍關古道雄偉險峻、氣勢吞雲變幻。唐時皮日休曾在《藍關銘》中描寫:“天輔唐業,地造唐關。千岩作鎖,萬障為栓。難圖其形,莫狀其秀。雙扉未開,天地如斗。軋然副啟,人濟入濟。似畫秦國,鋪於馬底。險不可侵,唯王之心,矧夫茲關,獨可規臨。”

氣象萬千的藍關古道,沿途每一處都流傳著美麗的傳說:七盤古道南面有個蟒蛇灣,相傳是神仙斬蟒除害,死蟒化形而成的地方;山谷中有一個分成兩半的卵形巨石,傳為斬蟒時的試刀石。古道旁的雞頭關上有一形似雞頭的山崖,傳說是天上的神雞私自下凡在此消滅了危害人類的蠍妖,後因違反天規而不能上天被永鎮於此,化為石雞。青泥嶺最高處的風門又稱“封門”,這裡兩山對峙,形如雙扉,其口多風,故稱“風門”,又因為從嶢山登古道後,一路皆可以回頭眺望秦川,但過此門後就再也看不到了,故又稱“封門”,古時東去的客人到此,無不落下思鄉懷親之淚。六郎關,傳說是北宋名將楊六郎駐過之地。

古時的藍橋是當時古道中最重要的驛站,因此千百年來的藍橋便成為秦嶺深山中最負盛名的地方。藍橋距藍田縣25公里,北面是藍田八景之一的“玉山並秀”,杜甫“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的詩句便指此處;南面是藍田八景之一的“藍橋仙窟”,現叫“碧天洞”,也叫“湘子洞”,傳說韓湘子在此修道成仙。山青水秀的藍橋自古被譽為人間仙境和世外桃源。明李本固的《藍橋道中》詩云:“不盡青山綠水,都來鳥語花香。攬轡,藍橋幽處,渾忘身在他鄉”。就連一些準備去長安應試的舉子也在藍橋發出“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京”的慨嘆。

1958年,為適應大煉鋼鐵的需要,曾在藍關古道上修建一條可通汽車的簡易公路至藍橋,稱嶢山公路。1974年又從古道左側的古棧道沿藍水修建了一條從水陸庵至藍橋的公路,從此永遠結束了“雪擁藍關馬不前”的歷史,古道只作為歷史遺蹟供後人憑弔。

美食美玉

藍關鎮藍關鎮

藍田因出產美玉而得名。藍田玉歷史悠久,是全國“四大名玉”之一,2004年藍田玉地理標誌產品通過國家質監局認定。藍田玉產品作為饋贈禮品已被銷往美國、日本、俄羅斯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藍田素有“廚師之鄉”的美譽,歷史上名廚遍及全國各地。2004年藍田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廚師之鄉”稱號。

主要職責

(一)轉變政府職能,鎮政府要加強統籌規劃、政策指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和監督檢查職能,減少對社會經濟事務直接管理和行政干預,把基層政權工作逐步轉到行政管理和發展公益事業上來,強化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功能。要進一步規範鎮政府和村級組織的工作職能和事權範圍,注重發揮村民委員會作為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的作用。

(二)加強對垂直管理的經濟監督和執法機構的協調和監督,黨組織關係實行屬地管理。

(三)合理界定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的職責任務,實行政事分開。事業單位原則上不得承擔鄉鎮的行政管理職能,同時把黨政機關承擔的技術性、服務性工作交給事業單位,使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按照各自的社會功能、管理規範、行為準則科學有效地運行。

內設機構

藍關鎮為一類鄉鎮,設鎮黨委、政府、人大、人武部、團委、婦聯等機構,不設政協機構。

黨政機構綜合設定設: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

黨政辦公室設主任、黨政文書、組織人事幹事、紀檢幹事、宣傳幹事、機關事務助理員等崗位;經濟發展辦公室設主任、計畫統計助理員、財政助理員、經貿助理員、農業助理員等崗位;社會事務辦公室設主任、民政助理員、司法助理員、教育助理員、科技文衛助理員、土地管理與村鎮建設助理員、計畫生育助理員等崗位。另設武裝幹事、共青團幹事、婦聯幹事等崗位。

相關詞條

那陽鎮

雲表鎮

露圩鎮

古辣鎮

和吉鎮

平朗鄉

陝西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陝西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