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塔萊,E.
正文
義大利詩人。出生在熱那亞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童年和少年在利古里亞海濱的療養勝地度過。自幼學習音樂,獲得優異的成績,曾嚮往成為一名歌唱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應徵入伍,作為步兵軍官在前線服役兩年。退伍後從事新聞工作,並寫作詩歌。1925年第一部抒情詩集《烏賊骨》問世,一舉成為著名的抒情詩人。1927年遷居佛羅倫斯,任市圖書館館長。1938年因拒絕加入法西斯黨,被解除公職。40年代初離開法西斯統治的義大利,流亡瑞士,並在反法西斯鬥爭高潮時期參加了抵抗運動。戰後當過記者、音樂評論家,長期擔任米蘭《晚郵報》的文學編輯。1967年,義大利總統授予他“終身參議員”稱號,以表彰他在文學領域的卓越成就。197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蒙塔萊是隱逸派詩歌的重要代表,他對生活和創作都有獨特的見解。他認為人無法探測歷史的奧秘,無力改變世界的現狀,人與人之間也喪失了溝通的可能,因此,詩人的使命不是反映普遍的真實,描述社會現實生活,而只是表現人的生存本身,尋求個性的真實,反映自我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他的處女作《烏賊骨》體現了隱逸派詩歌的主要特點。在這部抒情詩集中,蒙塔萊通過對故鄉利古里亞海濱景物的描繪,表現周圍現實世界和自然的美,著意抒發人的憂傷和孤獨,詠嘆“生活的邪惡”和人生“不可捉摸的痛苦”。這部詩集使他獲得“生活之惡的歌手”的稱號。
《烏賊骨》從思想內容和藝術上為蒙塔萊的整個詩歌創作奠定了基調。隨後發表的詩集《境遇》(1939)、《暴風雨和其他》(1956),抒寫人在痛苦中掙扎、意識到不可逆轉的結局的悲哀;表現人的驚慌不安,個性遭到暴力的踐踏。也有一些詩篇擺脫了主觀主義的藝術探索,表達為反對法西斯主義而鬥爭的人的情感。蒙塔萊還寫了一些詩章,或記敘日常生活,或獻給他的亡妻(《薩圖拉》,1971;《詩鈔:1971~1972》,1973)。他著有論文集《在我們的時代》(1973)。
在藝術上,蒙塔萊的詩歌具有象徵主義的特點。詩人在著力刻畫人的個性危機、表現人生的坎坷和苦悶時,全神貫注於自我,突出內心世界豐富、細微的情感,注重藝術形象的提煉,運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他的詩歌追求音韻,講究字句的雕琢,具有交響樂的韻味,被評論家稱作“純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