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荷花影](/img/3/29a/nBnauM3X4ATN2ATNygTMzgDM4QTM3IDO1gzMxADMwAzMxAzL4E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白石老人對構圖的精心設計和對設色的奇思妙想,也可反映出老人在作畫前對自然景物觀察的仔細。這幅畫反映了老人豐富的生活閱歷、深厚的文化修養、未泯的童心童趣和隨心所欲的筆墨技巧。畫面布局也極為考究,荷花在上,背景空白,是天空;花影在下,數條波紋,是池水,而且上靜下動;荷花用濃色、焦墨和渴筆,求其實;花影用淺色、淡墨和濕筆,求其虛。上邊的荷花只畫半朵,下連的花影卻畫整朵,避免重複,中間以題款隔開,拉開距離,造成對比……如此講究、簡練和鮮明的繪畫語言,更令人欽慕不已。
作品分析
在《荷花影》中,從物理學和人體生理學的角度說,在陽光下觀看荷塘里的一株荷花,觀者可以看到兩個“影”:一個是在水面上的“正影”,即空間的荷花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的陰影;一個是水中的“倒影”,即陽光照射到荷花上,經水面折射到人的視網膜上形成的“影”,這個“影”本來也是“正影”,但經視神經傳入大腦,通過大腦處理後,變成了“倒影”,並不像賀先生的意思,“倒影”是荷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形成的。白石老人取“正影”作畫,那么,“倒影”哪裡去了?其實,是他取景時,有意把它留在畫面外了。
請君到荷塘邊,找陽光從右後上方向偏左前方射去的地方,慢慢下蹲來調整自己水平視線的高度,選擇空間的荷花進行取景,到能夠把“倒影”留在畫面外的下方為止。可以理解空間的荷花為何位於畫面的上部、“正影”位於畫面偏左的下部了。空間的荷花是位於“正影”的右後方的。再把視線從空間的荷花垂直投到水面上,便會落在“正影”的右前方。“正影”也必然落在畫面偏左的下方。這是符合物理學這門學科的。白石老人可能不懂物理學,但是,他是非常深入細緻地觀察了生活,才有此“神來之筆”的。畫面上,白石老人未用留白示水法,而是用波線示水法,這樣就更突顯出水面效果,以利判斷“正影”和“倒影”的位置。但是,“正影”應該是暗灰色的,可白石老人卻用了淺紅色塗之。因為這一塗,便使“正影”活了,有了生命,於是引得一群蝌蚪向它聚集,更加渲染了意境。
專家誤認
認為白石老人是把“倒影”畫成了“正影”呢?主要是沒有對自然景物作深入細緻的觀察、物理和人體生理學知識不足導致的。另外,也是被白石老人以淺紅色塗“正影”給迷惑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水中“倒影”跟空間中的實物是一樣顏色的,所以一看“影”是紅的,就以為是荷花的“倒影”無疑了,其實忽略了深紅與淺紅這一顏色差異。用淺紅色代替“正影”的暗灰色,是符合中國畫畫理的,正如紅花可用墨寫,綠竹可以朱塗。如果,用暗灰色塗“正影”,則失去了生氣和童趣。
作者簡介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擅長中國畫、書法、篆刻和詩歌。一生作畫不輟,留下大量詩、書、畫、印作品。傳世畫作有《墨蝦》、《牧牛圖》、《蛙聲十里出山泉》等。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有三卷本《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山水畫選》等畫冊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