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韻

清塘荷韻

《清塘荷韻》作者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併入臨清市),於2009年去世。1946年,他由德國留學回國,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其著作已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3卷。

基本信息

全文

樓前有清塘數畝。記得三十多年前初搬來時,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記憶里還殘留著一些綠葉紅花的碎影。後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里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麼荷花了。

我腦袋裡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空蕩蕩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麼。這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麼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中國舊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頤的《愛蓮說》,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幾乎可以說,中國人沒有不愛荷花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願望,蓮芽能不能長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

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心裡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願違,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麼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上卻仍然沒有露出什麼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於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清塘荷韻 清塘荷韻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蹟。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臥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於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淒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里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蹟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著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並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範圍的擴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裡積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了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雲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後,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這個局面。

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他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裡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賞一番。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裡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裡。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

晚上,我們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邊石頭上納涼。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銀光灑在荷花上。我忽聽撲通一聲。是我的小白波斯貓毛毛撲入水中,她大概是認為水中有白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緻,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切的數目。在荷葉底下,石頭縫裡,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蓇葖,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池塘里的荷葉雖然仍是綠油油的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冬天如果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種植蓮子

清塘荷韻 清塘荷韻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願望,蓮芽能不能長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心裡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願違,投下去的第清塘荷韻

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麼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①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上卻仍然沒有露出什麼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於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奇蹟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蹟。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臥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於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淒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里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清塘荷韻 清塘荷韻

真正的奇蹟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著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並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範圍的擴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裡積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了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雲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

萌生萬物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後,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這個局面。

清塘荷韻 清塘荷韻

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他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裡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②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賞一番。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裡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池花影落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裡。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

晚上,我們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邊石頭上納涼。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銀光灑在荷花上。我忽聽撲通一聲。是我的小白波斯貓毛毛撲入水中,它大概是認為水中有白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

夏天的荷

趙新建《清塘荷韻》 趙新建《清塘荷韻》

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緻,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切的數目。在荷葉底下,石頭縫裡,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蓇葖③,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粗略估計,今年大概開了將近一千朵。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觀了。

祝福季荷

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好像是一下子從夏天轉入秋天。池塘里的荷葉雖然仍是綠油油的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冬天如果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註解

清塘荷韻 清塘荷韻

本文選自199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

①〔旖旎(yǐ nǐ)〕柔和美好

②〔睥睨(pì nì)〕眼睛斜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③〔蓇葖(gū tū)〕花骨朵兒

人教後記

清塘荷韻 清塘荷韻

很多植物都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自古至今很多文人不斷歌詠著這種生命力:春天的小草、岩縫裡的種子、漫天飄舞的飛絮……本文從嘆息宅前荷塘空蕩蕩寫起,由此引出投蓮子入塘以及漫長的期待。這以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作者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心裡多了一線希望。幾棵弱小的蓮子,就在這關注、企盼中慢慢長葉、開花,最後蔓延成片,被朋友喜稱為“季荷”。這繁茂的“季荷”,不正是綿綿生命的象徵嗎?

蓮子於淤泥中孕育新生,由纖弱轉成茁壯,這是人所共見;寒冬將至,鮮荷不見,而荷花在冰下做著春天的夢,這則是作者的獨到之思。細讀本文,我們難道不會從這獨到之思中感悟到某種哲理嗎?

可將本文與《荷塘月色》作比較閱讀。《荷塘月色》寫月夜荷塘的靜態,力求描繪出物境之美;本文寫荷花從無到有、從弱小到繁茂的成長動態,重在表現蓮荷頑強的生命力以及作者由此得到的欣慰與希望。

個人成就

季羨林,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併入臨清市)。1930年進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主修德文,期間發表散文和譯文多篇。1946年,他由德國留學回國,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其著作已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個人事件

1935年9月

1935年9月,根據清華大學文學院與德國交換研究生協定,清華招收赴德研究生,為期兩年 。季羨林被錄取,隨即到德國。在柏林,和喬冠華同游。10月,抵哥廷根,結識留學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學,"我夢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讀一點書,讀點古代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這個夢。”(《留德十年》)

1936年春

1936年春,季羨林選擇了梵文。他認為"中國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太大了。我要對中印文化關係徹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發明。因此,“非讀梵文不行。”“我畢生要走的道路終於找到了,我沿著這一條道路一走走了半個多世紀,一直走到現在,而且還要走下去。”(《留德十年》)“命運允許我堅定了我的信念。” 季羨林在哥廷根大學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選英國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為副系,並加學南斯拉夫文。季羨林師從"梵文講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學者瓦爾德施米特教授,成為他唯一的聽課者。

季先生長年任教北大,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現在即使在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評價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老先生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季羨林先生備受關注的《病榻雜記》近日公開發行。在書中,季羨林先生用通達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這三項桂冠的,他表示:“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季老三辭

一辭大師

“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占‘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

現在在某些比較正式的檔案中,在我頭頂上也出現“國學大師”這一燦爛輝煌的光環。這並非無中生有,其中有一段歷史淵源。

約摸十幾二十年前,中國的改革開放大見成效,經濟飛速發展。文化建設方面也相應地活躍起來。有一次在還沒有改建的北京大學大講堂里開了一個什麼會,專門向同學們談國學。當時主席台上共坐著五位教授,每個人都講上一通。我是被排在第一位的,說了些什麼話,現在已忘得乾乾淨淨。一位資深記者是北大校友,在報上寫了一篇長文《國學熱悄悄在燕園興起》。從此以後,其中四位教授,包括我在內,就被稱為“國學大師”。他們三位的國學基礎都比我強得多。他們對這一頂桂冠的想法如何,我不清楚。我自己被戴上了這一頂桂冠,卻是渾身起雞皮疙瘩。

說到國學基礎,我從國小起就讀經書、古文、詩詞。對一些重要的經典著作有所涉獵。但是我對哪一部古典,哪一個作家都沒有下過死功夫,因為我從來沒想成為一個國學家。後來專治其他的學術,浸淫其中,樂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誦幾百首詩詞和幾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巨觀上談一些與國學有關的自謂是大而有當的問題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國學知識並沒有增加。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占“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劇女角詞)!我連“國學小師”都不夠,遑論“大師”!

為此,我在這裡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的桂冠摘下來。

二辭泰斗

“這樣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現在卻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這個泰斗又從哪裡講起呢?”

這要分兩層來講:一個是教育界,一個是人文社會科學界。

先要弄清楚什麼叫“泰斗”。泰者,泰山也;斗者,北斗也。兩者都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東西。

光談教育界。我一生做教書匠,爬格子。在國外教書10年,在國內57年。人們常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特別是在過去幾十年中,天天運動,花樣翻新,總的目的就是讓你不得安閒,神經時時刻刻都處在萬分緊張的情況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一直擔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麼成績,豈不戛戛乎難矣哉!我這個“泰斗”從哪裡講起呢?

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說我做出了極大的成績,那不是事實。說我一點成績都沒有,那也不符合實際情況。這樣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現在卻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這個泰斗又從哪裡講起呢?

為此,我在這裡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學界(術)泰斗”的桂冠摘下來。

三辭國寶

“是不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季羨林,所以他就成為‘寶’。但是,中國的趙一錢二孫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個,難道中國能有13億‘國寶’嗎?”

在中國,一提到“國寶”,人們一定會立刻想到人見人愛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這種動物數量極少,而且只有中國有,稱之為“國寶”,它是當之無愧的。可是,大約在八九十來年前,在一次會議上,北京市的一位領導突然稱我為“國寶”,我極為驚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處,“國寶”之聲洋洋乎盈耳矣。我實在是大惑不解。當然,“國寶”這一頂桂冠並沒有為我一人所壟斷。其他幾位書畫名家也有此稱號。

我浮想聯翩,想探尋一下起名的來源。是不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季羨林,所以他就成為“寶”。但是,中國的趙一錢二孫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個,難道中國能有13億“國寶”嗎?

這種事情,痴想無益,也完全沒有必要。我來一個急剎車。

為此,我在這裡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寶”的桂冠摘下來。

同步練習

填空

1.給下列詞語注音:

徘徊( ) 淤泥( ) 旖旎( ) 接踵( ) 睥睨( )

2.釋詞:

⑴膾炙人口:

⑵睥睨:

3.本文作者 ,本文是一篇 ,文章以“荷”為線索,寫了三件事,即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4.文中作者所描寫的荷花代表著什麼?

5.讀課文,回答:作者種荷的原因有三,請加以概括。

6.體會下列句子所要表達的意思。

⑴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

⑵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裡。

7.連線。

周敦頤的《 愛蓮說》 寫物境美,表達自己的心境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寫蓮荷的生命力

季羨林的《清塘荷韻》 寫蓮荷高潔的品性

讀文答題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後,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

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它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裡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與欣賞一番。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裡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

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緻,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實的朵數。在荷葉底下,石頭縫裡,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

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池塘里的荷葉雖然仍然是綠油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花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8、“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你怎樣理解?

9、“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假如你是荷,你的夢會是什麼?

10、“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你說是嗎?結合身邊的人和事說說你的看法。

11、最後一段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2、你能寫出一兩句有關荷的詩句嗎?

參考答案

1.徘徊(pái huái) 淤泥(yū ní) 旖旎(yǐ nǐ) 接踵(jiē zhǒng) 睥睨(pì nì)

2.⑴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大家都稱讚。⑵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3.季羨林;散文;種荷、盼荷、賞荷

4.荷花是張揚生命的使者,徹悟生命的智者。

5.⑴作者在記憶中曾經有荷花的碎影。⑵沒有荷花不符合作者的審美觀念。⑶中國人沒有不愛荷花的。

6.⑴展示了荷花生長的茂盛情況,讚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⑵荷花悄然離去,如此飄逸,這種豁達、充實豐厚的人生境界,才是健康的人生。(意近即可)

7.略

8.作者從滿池塘的荷中獲得了人生的感悟,體會生命力的頑強,堅信--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從而鼓起生活的勇氣。

9、略

10、略

11、對荷的讚美,對人生珍惜。

12.如:“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

美文賞析

情景交融動靜結合

夏日,在清澈的池畔,伴隨著一股股飄來的清香,展現在你面前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自然美景。這是散文《清塘荷韻》給我們帶來的美的享受。

《清塘荷韻》敘述的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一個十分平常的故事:友人從湖北洪湖捎來幾顆蓮子,作者把它投入池塘里,在一年復一年的焦急等待中,蟄伏的蓮子終於破土而出,其形其色蔚為壯觀。人們在閱讀這篇散文時感受到自然界法則中那深邃為壯觀。人們在閱讀這篇散文時感受到自然界法則中那深邃的哲理,從"生存的力量"中獲得人生的感悟。

情景交融是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你看,從蓮子入水的那一天起,作者的心境與它的命運就息息相關。從此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眼。第一年、第二年,雖引頸翹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無"生"的動靜,即使在完全灰心無望的時刻,作者仍情有獨鍾地對它寄託著期待,切盼奇蹟的出現。在第三年雖在投蓮子的地方長出幾片圓圓的綠葉,但細弱單薄,作者在憐惜之餘仍希望不減。直到第四年,一夜之間,冒出幾十支迅速擴散蔓延,遮掩半個池塘。此時狂喜過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幾次徘徊在池塘邊,興致勃勃地數那荷花的朵數,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邊伴著清香納涼,作者更把它視為家珍,譽為"季荷"。在這一系列的描述中,寫景是為了襯托人的心情,抒情是為了烘托景物的變化。蓮子、荷花的生存狀態與作者的愛好、心境、情緒全都融合到一起,成為作者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此時,達到了"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融,榮粹之迎,互藏其宅"的境界。

動靜結合又是這篇散文的另一特色。在捕捉自然景象的時候,作者善於把"動"的感受融和到"靜"的景物中,使物象成為人活動的延伸。如蓮子在水中靜臥一年二年甚至三年,到了第四年,一下子綠透了全池塘,紅染了半邊天,真是不動則已,一動則令人驚嘆!這一動一靜的反差契合顯示出自然界中難以抗拒的求生力量,也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又如在池塘畔,四周靜得人們可盡情地吮吸縷縷的清香,即使一片蓮瓣落入綠肥紅艷的水中,也未打破寧靜,真靜得出奇!但一旦小白波斯貓躍入水中,隨著"撲通"的響聲,不僅人從靜倚中驚醒,連水中的月亮也被攪得支離破碎。作者抓取人與物瞬間動靜轉化的細節,不論是虛擬或是實寫都描寫得飛動跳躍,反映了物對人的心理所產生複雜的影響,充滿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荷韻

這篇《清塘荷韻》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帶著老人的希冀和憐愛躍入了紅湖,一種頑強而高潔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圍中開始萌芽。

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品行端正、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么,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里,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著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鑽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後,在第三年,奇蹟終於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啊!雖“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雲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著這滿塘“季荷”,每天數次徜徉於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於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著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面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隨著天氣變寒,翠妝褪盡,滿池殘荷,繼而消逝得了無影蹤。此時也不必傷感哀嘆,該去的終將會離去,該來的必然會到來。待到來年春水溢,又該是翠蓋千疊,滿塘紅艷了……

清塘之荷 生命之韻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先生於八十六歲高齡時完成的一篇上乘佳作,它清新俊逸,脫盡浮華,行文平易曉暢,直白中蘊蓄著哲理,情感樸素真摯。細加品讀,如同品嘗陳年佳釀,芳香四溢,韻味悠長,讓人回味,令人嘆服。

一、戀荷之情韻

荷花是季老的愛戀所在。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流露了對荷花的極其喜愛之情,面對樓前“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數畝清塘,努力尋找30多年前殘存在記憶里的荷花“碎影”,心裡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似的,因此,每次看到清清池塘“總覺得是一塊心病”。清波蕩漾,綠柳拂水,荷葉田田,蓮花迎風,這是季先生對樓前數畝清塘的殷切期盼。這種期盼之情便十分自然地轉化為“種荷”的舉動。作者生怕“千年不爛”的洪湖蓮子不發芽,就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一條縫。種了蓮子,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一位髦耋老人的率真情感躍然紙上。可是,第一年、第二年,雖翹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無“生”的動靜,即使在完全灰心無望的時刻,作者仍情有獨鍾地對它寄託著期待,切盼奇蹟的出現。到了第三年的春天,投下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這好像使作者見到了滿塘的希望。但碧波蕩漾的樓前清塘依舊只是那幾片水浮蓮似的荷葉,仍然讓作者度過了“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以上這些文字用了相當多的筆墨盡情渲染和鋪張。為接下來描寫滿塘的荷葉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到了第四年,“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荷葉迅速擴散蔓延,遮掩半個池塘。此時狂喜過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幾次徘徊在池塘邊,興致勃勃地數那荷花的朵數,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邊伴著清香納涼,作者更把它視為家珍,譽為“季荷”。作者描繪種荷、盼荷、賞荷的過程,其實正是作者戀荷情感的自然流露。蓮子、荷花的生存狀態與作者的愛好、心境、情緒全都融合到一起,成為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中作者為我們創設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其景、其情值得我們反覆玩味,體驗。

二、繪荷之風韻

荷花是“花之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然而,荷花在季先生的筆下,卻另有一番風韻。它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靜臥一年二年,甚至第三年也只有孤零零的五六個葉片,但是到了第四年,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範圍的速度,都是驚人的快。”這不正是荷花強大生命力的體現嗎?“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茂密的荷葉、紅艷耀目的荷花也正因其頑強的生命力而盡顯風韻,成了作者眼中的一道風景。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而面對蓮瓣的凋落,作者也精心描繪:“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裡。”讀這段文字,我們好像在欣賞一個十分精彩的畫面,月下荷塘,波光粼粼,微風不經意時吹落了一葉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飄蕩。整幅畫面生動而細膩,柔和而寧靜。它似乎在啟示我們: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面對生命的消逝,它卻是如此的平靜,走得如此的飄逸,如此的灑脫。荷花是徹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們亦可領悟到季老那種豁達超然、充實豐厚的人生境界。

三、顯荷之神韻

荷,清新自然,淡雅出俗。而這篇文章語言樸實凝練、自然清新,可謂深得荷之神韻。在描寫月下荷塘的情景時,作者“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看“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動靜結合,細緻入微,給讀者呈現了一幅寧靜、安詳、柔和、清新的畫畫。這裡沒有刻意地修飾,也沒有過分地誇張,就在信手描寫中十分自然地展現了大自然的寧靜之美。再看文章最後對殘荷的描寫:“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好像一下子從夏天轉入了秋天”。“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也將消失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這是一段虛寫的文字,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對殘荷的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體現。它樸實得不能再樸實了,但感情卻是深沉而厚實的。我們讀這段文字,不僅能感受到一位老人對荷的美好祝福,更能感受到老人的厚重與踏實,它正如清水中的蓮,樸實莊重,韻味十足。此外,古詩句的熟練運用,如寫荷塘荷花盛開場面時,運用了楊萬里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月下荷塘之幽靜,運用了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等等。這不僅增加了散文的意蘊,而且使文章更具有一種清新淡雅的詩意之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