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拉格斯賽道

英特拉格斯賽道

巴西聖保羅的英特拉格斯賽道是在1940年由私人建造並開放使用的,到20世紀70年代,聖保羅的英特拉格斯賽道成為了巴西F1大獎賽的賽地。英特拉格斯賽道距離聖保羅市中心約25公里,位於卡洛斯-佩斯賽車場,自從1991年開始這裡便成為了F1巴西大獎賽的舉辦地。

賽道概況

英特拉格斯賽道英特拉格斯賽道

賽道名稱:巴西聖保羅英特拉格斯賽道
賽道彎道名稱

1、塞納S(SenneS);
2、庫爾瓦(Curva Do Sol);
3、奧波斯塔(Reta Oposta);
4、多拉戈(Des cida do Lago);
5、法拉杜拉(Ferra dura);
6、平黑林霍(Pinhe rinho);
7、梅爾古霍(Mergulho);
8、儒卡奧(Juncao);
地址:CBA Rua da Glória 290 20241-180 Rio - Brazil
官方網站:http://www.ainterlagos.com
賽道長度:4.309公里
賽道記錄:1分11秒473 (2004,蒙托亞,威廉士)
比賽總長度:305.909公里
比賽總圈數:71圈

歷史

英特拉格斯賽道地圖形狀英特拉格斯賽道地圖形狀

1938年,巴西兩位房地產發展商買了一大塊土地準備蓋房子,但其中一塊地不適合蓋樓,於是看好巴西方興未艾的賽車運動的他們決定建造賽車場,英特拉格斯誕生了。
賽道的設計參考了美國紐約當時的羅斯福地賽道(Roosevelt Field,原來是空軍基地,名稱是為了紀念美國總統索德爾·羅斯福的兒子昆丁·羅斯福。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空戰中犧牲了)。
英特拉格斯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一直“病病殃殃”地存活到70年代才隨著偉大的巴西冠軍埃默森·費提博蒂在賽車世界的成功而開始主辦一些頂級賽車。位於巴西聖保羅市郊區的25公里處的英特拉格斯賽道始建於1940年,不過當時這條賽道並不是專業的F1賽道,而是私人建造的賽道。後來英特拉格斯賽道於1973年改建,並在同年2月11日正式舉辦第一次F1比賽。

賽道特徵

英特拉格斯賽道英特拉格斯賽道

英特拉格斯賽道一共設計有10個彎道,但由於比賽是沿逆時針方向賽跑,所以英特拉格斯賽道中出現了9個左彎和4個右彎,最高時速能達到325kM/h。這條賽道對於車手而言,並不是什麼好賽道。因為英特拉格斯賽道整體狹長而曲折,儘管這條賽道又在2000年進行過一次重新鋪設和修整,但跑道還是非常顛簸,所以比較適合該賽道的下壓力調校應為中級或者高級。

賽道數據

中低速彎角:15個彎角中有7箇中低速彎角(以F1官網公布的數據為準)對引擎中低轉速下的動力和扭力的輸出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同時,賽車在彎內的轉向靈敏度和操控穩定性更決定了單圈成績的好壞。
不平衡彎角數目:10個左彎和5個右彎這種不平衡搭配讓輪胎的磨損不均現象加劇。特別是在第3、5、6、7、11、13、14、15這8個5檔或6檔的高速彎中有6個是左彎,讓輪胎的不平衡磨損情況雪上加霜。
這裡的比賽要進行71圈,單圈長度4.309公里。理想的超車位置是第1彎,塞納S彎和第4彎。兩個地方都是在大直路的尾端。換句話說,車手在這裡拼的是看誰能夠更晚剎車進彎,形成超越。這就要求:第一,賽車在直路上的速度要夠快,能抓住對手的車尾真空帶;第二,進彎時,重剎車情況下的賽車操控和轉向的穩定性。

賽手體驗

英特拉格斯賽道英特拉格斯賽道鳥瞰圖

現在的車手一談起英特拉格斯賽道就是:顛簸,逆時針,長直道的全油門

高速直道所要求的小壓力和中段低速彎角大下壓力的矛盾對於車隊的調校來說也是幾乎每個賽都都需要關注的問題,對於車隊的空氣動力和機械調校都不算是最大的困難。這完全是一個“度”的掌握:轉向不足,轉向過度,車手駕駛特點和喜好等等。
真正比較麻煩的地方有三個方面:顛簸,大量的中低速彎角和左右彎數目不均造成的麻煩。雖然在2004年,英特拉格斯賽道經過了大規模賽道平整和翻新。讓車隊能夠把底盤高度降低,但顛簸問題依舊沒有完全解決。實際上,這也是這條賽道的最大特徵。顛簸的賽道會讓賽車更容易底盤觸地,讓賽車的底部氣流瞬間改變,車手瞬間失去操控。

比賽影響

此賽道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有許多超車機會的賽道。除了是逆時針方向比賽之外,英特拉格斯賽道還異常的崎嶇。它的路面已經被重鋪和維修過,此外維修站的出入口也在多次投訴後得到修改,以減低從出口回到賽道上的車手和賽道上比賽中的車手發生碰撞的危險性。比賽中較適合的下壓力調校是由中級到高級,所以這條賽道對車手的體能要求極高。

聖保羅的高溫同樣威脅著參賽車手。車手的體能狀況成為車手奪冠的又一枚砝碼。這個賽道有很多左拐彎道。超車的最好時機在衝刺之道上,當車手以每小時280公里的速度通過塞納S(SenneS)型彎道的時候。最後一個剎車減速的將會第一個通過這個彎道,並為自己在整個賽道的比賽中爭取有利位置。

賽道攻略

英特拉格斯賽道英特拉格斯賽道實景

賽車氣氛在英特拉格斯賽道是非常地強烈,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兩位賽車英雄Carlos PaceEmerson Fittipaldi曾吸引聚集了巴西車迷的追逐。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塞納更是成為了巴西民族英雄,而受到巴西車迷的崇拜和敬仰。法拉利車隊巴里切羅則是巴西人後來的新希望。英特拉格斯賽道並不是一個受車手歡迎的賽道,因為賽道的路段非常的顛簸,而且由於為逆時針方向的跑賽,賽道多數的彎道為左彎。這對車手的頸部考驗是非常大的,並且賽道還有兩條很長的直線路段。

在英特拉格斯賽道,賽車出發之後到直線路段底的時速可達6或7檔(各車隊所使用變速箱不同)296km/h,然後急剎車以2檔88km/h~3檔148km/h的時速通過下坡的兩個連續S型1號彎道與Senna's'彎,車手通常會在這裡有超越的動作,然後換檔加速以2檔200km/h通過第3個Curva do Sol彎道,這裡的彎道可達2.4G值。

接著進入第2條直線路段,賽車再度加速到6檔或7檔290km/h,路底再大腳剎車以3檔143km/h通過第4個Descida do Lago彎道,彎道口路面相當的顛簸,常常會有賽車在此滑出賽道;經過一小段直線路段後又是一個4檔245km/h的左彎,這裡的G值可達2.5,然後賽車可加速到5檔275km/h,接著準備進入Ferradura彎;Ferradura與Laranja是一組雙頂點型複合彎道,路面極端的顛簸,這可能是本賽道最困難的一個彎道。過彎先是以4檔185km/h通過Ferradura彎,2檔75km/h的Laranja彎緊接而來;一小段直線路段後,迎面襲來的是2檔85km/hPinheirinho左急彎的大彎角,過彎後的賽車速度隨即保持在2檔74km/h通過接踵而至的Bico de Pato彎道。

通過Bico de Pato彎道,賽車升檔加速通過走Mergulho彎道,一直到進彎前可加速到3檔177km/h,接著又以2檔88km/h通過Juncao彎道,然後到了最後的階段。賽車從Juncao彎經過Subida do Boxes彎以及Arquebancada彎在到達終點前(起跑直線道前),是個為大弧度的左向彎道,賽車速度可達4檔244km/h,這裡彎道的G值可達1.9G,最後就是起(終)點線前的最後衝刺了。

歷屆冠軍榜

2005:蒙托亞(麥拿輪車隊)-J-P. Montoya (Mclaren)

英特拉格斯賽道

英特拉格斯賽道

英特拉格斯賽道

2004:蒙托亞(威廉士車隊)-J-P. Montoya (Williams)

2003:費斯切拉(喬丹車隊)-G. Fisichella (Jordan)

2002:麥可.舒馬赫(法拉利車隊)-M. Schumacher (Ferrari)

2001:庫塔(麥拿輪車隊)-D. Coulthard (McLaren)

2000:麥可.舒馬赫(法拉利車隊)-M. Schumacher (Ferrari)

1999:哈基寧(麥拿輪車隊)-M. Hakkinen (Mclaren)

1998:哈基寧(麥拿輪車隊)-M. Hakkinen (Mclaren)

1997:維倫紐夫(威廉士車隊)-J. Villeneuve (Williams)

1996:達蒙.希爾(威廉士車隊)-D. Hill (Williams)

1995:麥可.舒馬赫(貝納通車隊)-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4:麥可.舒馬赫(貝納通車隊)-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3:塞納(麥拿輪車隊)-A. Senna (McLaren)

1992:曼塞爾(威廉士車隊)-N. Mansell (Williams)

1991:塞納(麥拿輪車隊)-A. Senna (McLaren)

1990:普羅斯特(法拉利車隊)-A. Prost (Ferrari)

1989:曼塞爾(法拉利車隊)-N. Mansell (Williams)

1988:普羅斯特(麥拿輪車隊)-A. Prost (McLaren)

F1相關信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