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傣仂文

嚴格地是指老傣泐文,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老傣文。

基本信息

老傣文,又稱老傣文、蘭納文,是蘭納王國(公元1262至1558)的文字。是一種元音附標文字。創製之初僅用於宗教活動,被稱為經書(傣仂語:ᦒᧄ[tʰam˥˩])文字。用蘭納文書寫的語言主要有:
泰國北部的北泰語,又稱蘭納語,自稱傣暖語([taj˧ɲuːən˧])(KhamMueang,ᨣᩴᩤᨾᩮᩥᩬᨦ,[kam˧mɯːəŋ˧])。這種語言和泰語十分接近,有600萬人使用。但是現在已經改用泰文來書寫。
傣仂語,又稱西雙版納傣語。有70萬人使用。原本使用蘭納文。傣人是跨境民族,分居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寮國、泰國、緬甸,由於中國文化大革命等運動的迫害,原居於西雙版納的傣泐紛紛遷徙到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1954年在原文字基礎上進行了修改,新文字稱為新傣仂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傣泐人有的改用寮文,有的改用泰文。
緬甸撣邦的傣痕(昆)語。有12萬人使用。蘭納文是這種語言的唯一文字。

準確地是老傣泐文,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老傣文。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壯傣語支。歷史上傣族曾使用從梵文字母衍變而來的4種不同形體的拼音文字,即西雙版納傣文(傣泐文)、德宏傣文(傣那文)、傣繃文金平傣文,其中老傣泐文的歷史較為悠久。

1953年8月,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第二屆各族各屆代表會議,根據民眾的要求,決定對老傣文進行改進。1954年,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聽取各方意見,擬定了“西雙版納傣文改進方案”。1955年夏,經國家民委批准試驗推行。同年秋,由雲南省教育廳主持編輯並正式出版新傣文第一本國小語文教材,在部分國小試驗推行,之後,便普遍推廣。由於字母形態及書寫形式改變較大,致使學會新傣文的人一般不能閱讀老傣文書籍。而傣族文化典籍又都是用老傣文書寫傳抄承襲的,僅使用新傣文不利於傣族文化遺產傳承和研究,加之新傣文基本上在州內使用,不便於對國內外文化交流,因此,1986年5月25日,西雙版納州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關於使用老傣文的報告》,並通過了相應的決議。2004年6月23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地區馬克漢召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JTCI/sc2第13次會議和SC2/WG2第45次會議,通過了西雙版納專題小組的建議(N2825),這意味著西雙版納新傣文編碼國際標準獲得初步通過。

字母表

老傣文

新傣文

泰文

寮文

緬文

古音構擬

現代傣仂語音

字母

下標

IPA

高低

-᩠ᨠ

က

/k/

/k/

-᩠ᨡ

/kʰ/

/x/

-᩠ᨢ

/x/

-᩠ᨣ

/g/

/k/

-᩠ᨤ

/ɣ/

/x/

-᩠ᨥ

/gʰ/

-᩠ᨦ

/ŋ/

/ŋ/

-᩠ᨧ

/tɕ/

/ts/

-᩠ᨨ

/tɕʰ/

/s/

-᩠ᨩ

/dʑ/

/ts/

-᩠ᨪ

/ʑ/

/s/

-᩠ᨫ

/dʑʰ/

-᩠ᨬ

/ɲ/

/j/

-᩠ᨭ

/ʈ/

/t/

-᩠ᨮ

/ʈʰ/

/tʰ/

-᩠ᨯ

/ʔd/

/d/

/ɖ/

/t/?

-᩠ᨰ

/ɖʰ/

/tʰ/

-᩠ᨱ

/ɳ/

/n/

-᩠ᨲ

/t/

/t/

-᩠ᨳ

/tʰ/

/tʰ/

-᩠ᨴ

/d/

/t/

-᩠ᨵ

/dʰ/

/tʰ/

-᩠ᨶ

/n/

/n/

-᩠ᨷ

/ʔb/

/b/

-᩠ᨸ

/p/

/p/

-᩠ᨹ

/pʰ/

/pʰ/

-᩠ᨺ

/f/

/f/

-᩠ᨻ

/b/

/p/

-᩠ᨼ

/v/

/f/

-᩠ᨽ

/bʰ/

/pʰ/

-᩠ᨾ

/m/

/m/

ᨿ

-᩠ᨿ

/j/

/j/

-᩠ᩀ

/ʔj/

/j/

-᩠ᩁ

/r/

/h/,外來語中/l/

/r̩/

/lɯ/?

-᩠ᩃ

/l/

/l/

/l̩/

/lɯ/

-᩠ᩅ

/w/

/v/

-᩠ᩆ

/ɕ/

/s/

-᩠ᩇ

/ʂ/

-᩠ᩈ

/s/

-᩠ᩉ

/h/

/h/

-᩠ᩊ

/ɭ/

/l/

-᩠ᩋ

/ʔ/

/ʔ/

-᩠ᩌ

/ɦ/

/h/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