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芒菊

羽芒菊

羽芒菊,所屬植物界,是菊目(Asterales)、菊科(Asteraceae)、羽芒菊屬(Tridax) 植物。1933年在台灣高雄採到標本,1947年在海南和廣東南部沿海發現。羽芒菊以種子及地下芽繁殖,易蔓延成片,危害農作物,降低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度。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羽芒菊
種拉丁名:TridaxprocumbensL.
種別名:兔草

形態特徵

羽芒菊 羽芒菊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基部節上生根,長20一40cm,多分枝,有硬毛。葉對生,卵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1–1.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不整齊粗鋸齒或羽狀淺裂,兩面被硬韋;葉柄短。頭狀花序單生於總花梗頂端,梗長10–25cm,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3層,外層的革質,卵圓形,頂端漸尖,內層的長圓形,花凸起,托片狹,乾膜質;花異形,全部結實;邊花舌狀,1層,黃色,雌性;盤花筒狀,多數,兩性。瘦果倒卵形或倒圓錐形,長1.5–2mm,有毛,冠毛羽狀,冠毛長8mm。

地理分布

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後傳播於印度、中南半島及印度尼西亞。我國引人廣東、台灣及海南等地,現已逸為野生種。

生物生態特徵

羽芒菊屬陽性植物,在空曠的荒地、耕作地上生長良好,也見於路邊及成齡椰園。常與四年生臂形草(Brachiariasubgua-driPara)、龍爪茅(DactylocteniumaegyPtium)、粗葉豐花草(Borreriaarticularis)等建立群叢。能在各類土壤上良好生長,但以在乾燥或濕潤的沙地上生長最盛。極耐乾旱,在年降雨量為400mm的情況下(海南東方縣1993年)仍能存活,並有一定的生長量。在人工栽培條件下,播種至出苗需7–10天,出苗至開花需50一60天,開花至成熟需15–20天。羽芒菊開花成熟後,僅花莖部分乾枯,而下部則繼續生長,不斷拍生大量分枝,各級分枝均能開花結實,其花果期長達4–5個月。

飼用價值

羽芒菊草質柔嫩多汁,尤其是在冬春乾旱季節,多數牧草枯黃老化時,羽芒菊仍青綠柔嫩,牛、羊採食較多。煮熟後可餵豬。嫩莖葉兔極喜食。從化學成分看,羽芒菊含量均屬中等(表90)。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質和粗纖維。

控制方法

對於已進入田間的該種雜草,可通過不同時期的耕翻,殺除已出土的雜草或將草籽深埋,或者將根和地下芽翻出地面使之乾死。同時要配合清除田邊雜草、淨化灌溉水、腐熟有機肥料等措施以減少種子來源。可利用氟磺胺草醚草甘膦、2,4-D等除草劑防治。

菊科·向日葵族植物

向日葵族(Trib. Heliantheae Cass.),菊科、管狀花亞科的一個族。本族中國產11個屬,歸化者約有9或10屬,栽培者有7-8屬。在外來的植物中,栽培最廣的是向日葵屬 Helianthus,為食品和輕工業提供重要的原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