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火絨草

高山火絨草

高山火絨草,所屬植物界,是菊目、菊科、火絨草屬植物。原產於歐洲的高山地區,在庇里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和喀爾巴阡山等山區。生於海拔1400-3500m的高山和亞高山的林、乾燥灌叢、乾燥草地和草地,常在片生長。分株和播種繁殖。味微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消炎利尿等功能。

基本信息

英文名字:Edelweiss
別名:高山薄雪草、小白花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學名:Leontopodiumalpinu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菊目
科:菊科
屬:火絨草屬
種:高山火絨草

名稱與語源

高山火絨草又叫做高山薄雪草、雪絨花、小白花等。高山火絨草在很多種歐洲語文都稱為“Edelweiss”,此名稱是由德文的edel(高貴的)和weiß(白色)所組成的。火絨草屬的屬名Leontopodium是由希臘文leon和podion所組成的,意思是獅子的腳爪。

形態特徵

高山火絨草多年生草本,高10-80cm。根狀莖分枝短,骨數個至10餘個簇生的花莖和少數與花莖同形的不育莖,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無蓮座狀葉叢。莖稍細弱,被蛛絲狀密毛或灰白色綿毛;腋芽常在花後生長,成長達10cm而葉密集的分枝。葉寬或狹線形,長10-40mm或更長,寬1.3-6.5mm,基部心形或箭形,抱莖,上面被灰色棉狀或絹狀毛,下面被白色茸毛。苞葉多數,與莖上部葉多少等長2-4倍,披針形或線形,兩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密茸毛,開展成直徑2-7cm的星狀苞葉群,或有長總苞梗而成數個分苞葉群。頭狀花序徑約4-5mm,5-30個密集,少有單生;總苞長3-4mm,被白色長柔毛狀密茸毛;總苞片約3層,先端無毛,乾膜質,漸尖或近圓形,遠超出毛茸之上;小花異型,有少數雌花,或雌雄異株;花冠長約3mm,雄花花冠漏斗狀;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基部稍黃色;雄花冠毛上部多少粗厚,有短毛狀密齒或細鋸齒;雌花冠毛絲狀,有細齒或密鋸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頭狀突起或短粗毛。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400-3500m的高山和亞高山的林、乾燥灌叢、乾燥草地和草地,常在片生長。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產地分布:廣泛分布於新疆東部、青海東部和北部、甘肅、陝西北部、山西、內蒙古南部和北部、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山東半島。生於乾旱草原、石礫地,山區草地,稀生於濕潤地,極常見。海拔100-3200米。也分布於蒙古、朝鮮、日本和蘇聯西伯利亞

栽培管理

繁殖:分株和播種繁殖。分株,在春季進行為好,把叢生狀的高山火絨草扒開後可直接盆栽。播種,也以春播為主,種子發芽適溫為20攝氏度,播後10天后即發芽。

栽培:高山火絨草適宜生長在肥沃疏鬆的腐葉土壤中,所以盆土要注意選擇腐葉沃土。播種出苗後需間苗,具3片真葉時即可移盆栽。生長期盆土不宜過濕。每月施肥一次,注意肥液不能沾污葉片。冬季盆土保持稍乾燥為好。

象徵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分布在亞洲和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一帶。這種花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通常生長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由於它只生長在非常少有的岩石地表上,因而極為稀少。
由於高海拔氣候和生長環境的限制,頑強的高山火絨花選擇了在岩石的小洞、縫隙中生存。奧地利人說,高山火絨花頑強而且獨立,她們不懼怕惡劣條件和孤獨。
在奧地利,高山火絨花象徵著勇敢,因為野生的高山火絨花生長在條件艱苦的山上,常人難以得見其美麗容顏,所以見過高山火絨花的人都是英雄。從前,奧地利許多年輕人冒著生命危險,攀上陡峭的山崖,只為摘下一朵高山火絨花獻給自己的心上人,只有高山火絨花才能代表為愛犧牲一切的決心。
關於高山火絨花,奧地利有許多傳說。人們相信高山火絨花王可以指引那些採摘者們找到他們尋覓已久的花,但如果誰將花兒連根拔去,這個人將會墜入萬丈深淵。

結構特徵

採用PEG和Epon-812二次包埋方法,利用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對烏魯木齊河源區海拔4000m、3400m、2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500m三種不同高度的火絨草(Leontopodiumleontopodiodes(Willd.)Beauv.)葉片剖面及表面結構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火絨草葉片既具有中生植物又兼有旱生和濕生植物的部分結構特徵;其葉片厚度、表皮細胞外壁角質層表面、外角質層蠟質分泌物的有無、表皮細胞形狀、氣孔器分布特徵、保衛細胞極區"T"型角質加厚程度、氣孔開口(長/寬)、氣孔密度、維管束形態、CTR值、葉肉細胞葉綠體含量等性狀特徵,在不同海拔的火絨草間呈現出明顯差異;而表皮的氣孔水平位置類型、毛狀附屬器等性狀則差異較小.數值分析火絨草葉結構各類性狀以及不同性狀狀態的組合,顯示出個體形態的多樣性及其對高山環境和海拔高度的適宜性特徵.

性味功能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味微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消炎利尿等功能。1.2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cm,全株密被白色絨毛。莖通常從基部叢生,直立或斜上,不分枝。葉互生,無柄,披針形或條形,全緣,長1~3cm,寬3~5mm,兩面密生白色絨毛。夏季開花,頭狀花序,無梗,3~5個簇生於莖頂,基部有3~5片三角披針形苞葉,苞葉密被灰白色毛,總苞的苞片覆瓦狀排列,外層苞片較小,被密毛,內層較長,先端膜質。瘦果長圓形,有短毛,黃褐色

 化學成分

從高山火絨草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可溶部分經溶劑萃取、矽膠乾柱層和離心薄層分離等方法,共分得3個結晶單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體,分別為咖啡酸(caffeic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和一種含有酚羥基的醛類化合物,並分得原兒茶醛和反式桂皮酸。

從高山火絨草95%乙醇提取物的甲醇可溶部分分得阿魏酸(ferulicacid)和β-谷甾醇,兩者系首次從該植物中分得。

國外對高山火絨草L.alpinum和黃白火絨草L.ochroleucum的化學成分進行過研究,已分離和鑑定出:木犀草素(luteoin)、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苷(luteolin-7-β-D-glucoside)、大波斯菊苷(cosmosin)和polustrin。但有關火絨草的化學和藥理活性尚未見報導。

臨床套用

高山火絨草是東北民間治療蛋白尿、血尿等腎臟疾病的常用中藥之一。據文獻記載有清熱涼血、消炎利尿、清除尿蛋白及血尿等作用。湯劑用量常為15~20g/d。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所內科研究室用高山火絨草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提取物可溶部分治療急、慢性腎炎,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此外,長春中醫學院用以高山火絨草為主的複方製劑治療小兒急、慢性腎炎,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高山火絨草具有多種治病功能,現已分離和鑑定出:咖啡酸、香草酸、原兒茶醛、反式桂皮酸、β-谷甾醇和阿魏酸等6種化學成分。其中前3種成分經藥理試驗已證明具有抗炎作用,是治療急、慢性腎炎的主要有效成分。然而,目前對火絨草的研究僅僅停留在其抗炎和利尿作用上,對其抗感染活性尚未見報導。

高山火絨草的化學成分是相當複雜的,目前只報導了為數不多的幾種主要化學成分。高山火絨草具有極其豐富的資源和廣泛的生物活性,因此,深入研究和開發套用具有廣闊的前景。

美容

高山火絨草是歐洲著名的高山花卉,被許多國家列為受保護的植物,更被瑞士尊為國花。火絨草具高度的自御能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力,能抵抗惡劣的天氣及其他生長環境。其精華成分蘊含豐富的礦物質,對肌膚具舒緩、鎮靜、美白及滋養保護作用。是當地婦女的天然美容聖品。高山火絨草美白類產品,萃取高山火絨草之精華成份予以套用,能有效舒緩、鎮靜肌膚,排出皮膚內有害物質,有較佳的美白、補水、保濕及抗皺效果。可給予肌膚周到的滋養呵護。讓肌膚長期保持瑩白嬌嫩,讓人隨時展現一種典雅高貴的迷人氣質!天然美白成分及芳香精華,能夠溫和而深層清潔皮膚,去除表皮的油脂及毛孔內污質,同時舒緩皮膚緊張狀態,柔和不緊繃,天然美白成分,能夠滲入肌膚,幫助分解代謝雜質,防止色素沉著,用後肌膚柔滑細緻,白皙光澤。

本組概述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火絨草組—Sect.Leontopodium.Subgen.Euleontopodium§Heterogama§§IntermediaBeauv.InBull.Soc.Bot.G6n.S6r,2,2:245.1910,etPerfectaBeauv.1.C.245.1910,p·p.Subgen。Euleontopodium§Dioiea§§StolonifertaBeauv.1.C.245.1910,p·p·,et§§NobiliaBeauv·,1.C.4:13.19.1912,p·p~PseudantennariaBeauv·,1.C.17.1912.——Subgen.Euleontopodiumsect.AipinaHand.·Mazz.InSchrSt·,Pflzleb.D.Alp·2Aufl.505.1924,nomem,inAct.Hort.Goth.1:1.1924,etinBeih.Bot.Centralbl.44,2:73.1928.——-Sect.Haastioidea(Hand.·Mazz.)Kitam.EtPseudantennaria(Beauv.)Kitam.InMere.Coll.SC.KyotoUniv.15:226.1937~.Sect.Intermedia(Beauv.)Kitam·,1.C.231.1937..多年生草本,一般較低小;花莖草質,不分枝;下部葉通常在花期生存,稀枯萎;根出條或莖下部葉通常有鞘部,稀幾無鞘部。個別的種頭狀花序而無苞葉群,或苞葉或葉被黃色長柔毛。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至亞洲中部、東部及東北部,少數分布於歐洲中部;以在中國西部和北部的種最為豐富。

亞屬概述

火絨草亞屬---Subgen.Leontopodium---Subgen.EuleontopodiumBeauv.InBull.Soc.Bot.G6n。Set.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2,4;·17.1912,Hand.-Mazz.InSchr?t·,Pflzleb.D.A1p·Aufl.2:504.1924;Hand.-Mazz。InAct.Hort.Goth.1:111.1924etinBeih.Bot。Centralbl.49,2;44.1928,emend.---Subgen.PseudoantennariaBeauv·,1.C.17.191.2.冠毛至少在雄花向上部漸粗厚,或有短毛,稀上端纖細而有細鋸齒;在雄花和雌花除基部外白色,有時紅色、紫褐色或橙黃色,雄花花冠細或寬漏斗狀管狀。多年生草本,簇生、叢生或墊狀;苞葉當存在時兩面被同樣的或上面被更密的毛茸,有時上面近無毛或脫毛。約有50種。在本亞屬,中,少數種(紫毛亞組)的冠毛在雄花和雌花同形,不向上端漸粗厚,苞葉在下面較上面有更密的茸毛。但從其它特徵來說,這些種仍應列於火絨草亞屬。

本屬概述

R.BrowninTrans.Linn.Soc.Lond。12:124.1817,nom.Nud;ap·Cassini,inDiCt.SC.Nat.25:473.1822;Benth.EtHook.F·,Gen.P1.2:302.P·p.;Hand.-Mazz.InBeih.Bot.Centralbl.4:32.1928;Ling,植物分類學報,10:167—178.1965.——Gnaphaliuml·,Sp·P1.855.1873.——Simle·raBubani,F1.Pyren·2:196.1900.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簇生或叢生,有時墊狀。被白色,灰色或黃褐色棉毛或茸毛。葉互生,全緣,匙形,長圓形,披針形或線形;有或無鞘部。苞葉數個,圍繞花序,開展,形成星狀苞葉群,或少數直立,稀無苞葉。頭狀花序多數,排列成密集或較疏散的傘房花序,各有多數同形或異形的小花;或雌雄同株,即中央的小花雄性,外圍的小花雌性,稀中央的頭狀花序有雄性小花或同時有雄性及雌性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小花而外圍的頭狀花序僅有雌花;或雌雄異株,即全部頭狀花序僅有雄性或雌性小花。總苞半球狀或鍾狀;總苞片小數層,覆瓦狀排列或近等長,中部草質;頂端及邊緣褐色或黑色,膜質或幾千膜質,外層總苞片被棉毛或柔毛。花托無毛,無托片。雄花(即不育的兩性花)花冠管狀,上部漏斗狀,有5個裂片;花葯基部有尾狀小耳。花柱2淺裂,頂端截形;子房不育。雌花花冠絲狀或細管狀,頂端有3—4個細齒;花柱有細長分枝。瘦果長圓形或橢圓形,稍扁。冠毛有多數分離或基部合生,近等長的毛,下部細,常有細齒,雄花冠毛上部較粗厚,有齒或鋸齒。此屬約有56種,主要分布於亞洲和歐洲的寒帶、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山地。中國有40餘種,主要集中於西部和西南部。屬的模式種·:高山火絨草L.Alpinum,Cass.本屬歷經前人的系統研究,包維爾(Beauverd,1910,1913)的分類,以頭狀花序的小花類型為基礎,但小花類型在同一種中有變異,不及韓馬迪(Handel·Mazzetti,1928)以冠毛構造和生長器官類型為基礎的分類,更可表現種間的親緣關係。所以在這裡主要採用韓馬迪的系統;而加以局部的改動。本屬各種常有橫走的具鱗片或鞘的根狀莖及匍枝,或根狀莖分枝多少直立而有密集枯萎宿存的葉,可稱為根出條;或根出條極短而具頂生的葉束或蓮座狀葉叢,並於第二年在頂端成長花莖和不育莖。分布於亞熱帶和溫帶的種常無鞘部,莖下部多少木質而宿存,主要隸屬於火絨草亞屬的華火絨草組.Sect.Nobilia;分布於溫帶和寒溫帶或高山的種,在蓮座狀葉叢和莖下部葉通常有葉鞘而莖草質,隸屬於火絨草組Sect.Leontopodium。本屬植物都生於高山或亞高山地區。一些種由於適應環境有相當大的變異。無莖或莖高大的植株,頭狀花序1個或多數的植株,在同一個種之內可以見到(L.Na-numHand.·Mazz.L.HimalayanumDC·,L·monocephalumEdgew·,L.1ongifoliumLing)。一些種的頭狀花序有大;小兩個類型(L;dedekensiiBeauv·,L.StoechasHand.-Mazz.)。寬葉類型和狹葉類型的存在是許多種火絨草的共同現象。在本屬中,同一個種可雌雄同株或異株;在雌雄同株的植株上,有時全部或僅中央的頭狀花序的小花異形,—有時中央的頭狀花序僅具雄花,外圍的頭狀花序僅具雌花。一些雌雄異株的種,苞葉群在雌株和雄株的形態也有差別(L.1eontopodio·idesBeauv.)。由於這些原因,在種的鑑定上會遇到一些困難。所以下面列出兩個檢索表,以供參考。火絨草屬有不少天然雜種。其中已有野外觀察或經前人栽培試驗獲得證明的雜種,附列於種的全部記載之後。此外,前人還觀察到一些種的中間類型。此屬有許多不同的種,都通稱“火絨草”或“火艾”,都有厚密的絨毛;容易著火,在農村中或山區常用作引火的材料。另有少數種供藥用。

亞族概述

Reichenb·,F1.Germ.Exc.219.1831;O。Hoffm.InEngl.EtPrantl.Pflanzenf.4,5:182.18941TorreetHarms·,Gen.Siphon·:537.1900——1907.頭狀花序有異形小花或同型小花,或雌雄異株,盤狀。雌花花冠細管狀;總苞片乾膜質,透明或乳白色;花托有窩孔,通常無托片,兩性花花柱不分枝或有分枝,頂端截形。植物常被有棉毛或茸毛。本亞族包含較多的屬,並在全世界有廣泛的分布

本族概述

Cass.InBull.Soe.Philom.Paris190.1812,173,1815,etDiet.Sc.Nat.20:374.1821,23:559,1822,49:223,1827,60:579.1830;O.Hoffm·,Pflzfam.4.5:172.1889——1894.——Trib.AsteroideaeLess·,Synops.Comp·161.1832·p·p.Trib.SenecionideaeLess·,1.C.218.1832~-Trib.InuloideaeBenth.EtHook.F.Gen.P1.2:180.1873.——Trib.Aster~esBaill·,Hist.DesPlantes8:71.1882.草本,亞灌木或灌木。葉通常互生,全緣或有鋸齒。頭狀花序有異形小花,輻射狀或常盤狀,邊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緣的小花雌性,結果實,稀無性,中心的小花兩性,結果實或不育(常稱雄花),或頭狀花序僅有同形小花,小花全部兩性或單性,或雌雄異株。總苞片通常多層,覆瓦狀排列或近等長,草質,乾膜質或革質,稀1層。花托無托片或有托片。雌花花冠舌狀,有頂端3齒裂的舌片,或細管狀或絲狀而較短於花柱;兩性花花冠下部管狀,上部(檐部)鍾狀或漏斗狀,有4—5裂片。花葯上端有附片,基部箭形,有具絲狀或線狀、全緣或撕裂的尾部,或有時具小尖頭狀的耳部。兩性花的花柱分枝狹長,上部常較寬,略扁,上端圓形或截形,有孚L頭狀突起或筆頭狀毛,無附器,或不育花的花柱不分枝。瘦果小。冠毛通常毛狀,少有膜片狀,或無冠毛。本族分9個亞族,中國有5個亞族,即以非洲熱帶為分布中心的闊苞菊亞族Subtrib.Plucheinae,以地中海地區為分布中心的絮菊亞族Subtrib.Filaginae,鏇覆花亞族Subtrib.Inulinae,牛眼菊亞族Subtrib.Buphtalminae及分布最廣的鼠麴草亞族Subtrib.Gnaphalinae。此外最近從絮菊亞族又分出含苞草亞族Subtrib。Symphyllocarpinae,本族通常認為有二元的起源,即鼠麴草、絮菊、闊苞菊和它們附近各亞族有共同的起源,鏇覆花、牛眼菊和它們附近各亞族有共同起源。不同起源的亞族在總苞和小花(特別是雌花)的特徵上有顯著的差別。鼠麴草亞族曾經有人(J.Small)認為是最原始的亞族,它與鏇覆花亞族分別從千里光族Sene·cioneae起源,它的出現時期且較早(始新世)。但有人認為本族從菜薊族Cynare·ae起源。本族中國原產者24個屬,其中較大的是艾納香屬Blumea、香青屬Anapha-—lis、火絨草屬Leontopodium;在中國馴化或栽培者3個屬,其中原產非洲南部和大洋洲的花笄屬HelipterumDC.和原產大洋洲的貝細工屬AmmobiumR.Br.;A.AlarumR.Br.僅有栽培的觀賞植物。此二屬在本志中不詳述。本族中一些屬如艾納香屬、鏇覆花屬、蚤草屬、天名精屬等,其中有藥用植物或芳香植物。

亞科概述

Kitam.inMem.Coll.SC.KyotoImp·Univ.Ser.B.12:5.1937.——Tubulifl0raeDC.,Prodr.5:8.1836;Endlicher,Gen.P1.356.1838;O.Hoffm.InEngl.U.Prantl.,Pflanzenfam.IV.5:118.1894.頭狀花序全部為同形兩性的管狀花,或有異形的小花,中央花非舌狀;植物無乳汁。

高山火絨草高山火絨草

本科概述:草本、亞灌木或灌木,稀為喬木。有時有乳汁管或樹脂道。葉通常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具齒或分裂,無托葉,或有時葉柄基部擴大成托葉狀;花兩性或單性,極少有單性異株,整齊或左右對稱,五基數,少數或多數密集成頭狀花序或為短穗狀花序,為1層或多層總苞片組成的總苞所圍繞;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至多數排列成總狀、聚傘狀、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托平或凸起,具窩孔或無窩孔,無毛或有毛;具托片或無托片;萼片不發育,通常形成鱗片狀、剛毛狀或毛狀的冠毛;花冠常輻射對稱,管狀,或左右對稱,兩唇形,或舌狀;頭狀花序盤狀或輻射狀,有同形的小花,全部為管狀花或舌狀花,或有異形小花,即外圍為雌花,舌狀,中央為兩性的管狀花;雄蕊4—5個,著生於花冠管上,花葯內向,合生成筒狀,基部鈍,銳尖,戟形或具尾;花柱上端兩裂,花柱分枝上端有附器或無附器;子房下位,合生心皮2枚,l室,具1個直立的胚珠;果為不開裂的瘦果;種子無胚乳,具2個,稀1個子葉。本科約有1000屬,25000—30000種,廣布於全世界,熱帶較少。中國約200餘屬,2000多種。菊科種類繁多,許多種類富於經濟價值,如萵苣、萵筍、茼蒿、菊芋等作蔬菜;向日葵、小葵子、蒼耳的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橡膠草和銀膠菊可提取橡膠;艾納香可蒸餾製取冰片;紅花或白花除蟲菊為著名的殺蟲劑;澤蘭、紫菀、鏇復花、天名精、茵陳蒿、艾、白朮、蒼朮、牛蒡、紅花、蒲公英等為重要的藥用植物;此外,菊、翠菊、大麗菊、金光菊、金雞菊以及許多種類,花美麗鮮艷供觀賞,全世界各地庭園均有栽培。按照頭狀花序中小花的構造以及植物有無乳汁等特徵,本科分為兩個亞科和13個族。本卷內容包括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Kitam.的斑鳩菊族Vernonieae、澤蘭族Eupatorieae和紫菀族Astereae,38個屬,共260餘種。

相關內容

http://www.newcoat.net/bbs/thread-29813-1-1.html

http://dict.zhuaniao.com/en/edelweiss/

http://www.gucibuluo.com/zqfg/2007-12-19/126.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