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能葳

百能葳

百能葳(學名:Blainvillea acmella)是菊科百能葳屬的植物。分布於美洲、非亞洲熱帶、非洲、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東、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2,1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疏林中和山頂斜坡草地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

百能葳

種拉丁名

Blainvillea acmella (Linn.) Phillipson

種別名

科中文名

菊科

科拉丁名

Compositae

屬中文名

百能葳屬

屬拉丁名

Blainvillea

國內分布

雲南廣西西部、廣東及其沿海島嶼。生疏林中或山頂斜坡草地上。

國外分布

也分布於亞洲熱帶、非洲美洲澳大利亞

命名來源

(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Journ.Linn, Soc.Bot. 39: 424. 191l】

中國植物志

75:348

族中文名

向日葵

族拉丁名

Trib.Heliantheae Cass.

亞科中文名

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

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

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

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40一60厘米,基部徑約3毫米,多分枝,下部分枝對生,上部分枝互生,具細溝紋,稍被開展的柔毛,節間長7—11厘米。下部莖葉對生,有長達1厘米的柄,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連葉柄長4—7厘米,寬2—3厘米,基部楔形,頂端漸尖,邊緣有疏鋸齒,兩面被硬糙毛,離基三出脈或有時於中脈中上部有1一2對細脈,網脈不明顯;上部葉較小,通常互生,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3厘米,寬1.3—1.5厘米,基部常圓形。頭狀花序腋生和頂生,徑約1厘米;花序梗細弱,長15—40毫米,被稍開展的糙毛;總苞片近2層,外層葉質,綠色,卵狀長圓形,長約6毫米,頂端短尖或有時鈍,背面密被基部粗腫的糙毛,內層卵狀長圓形至長圓狀線形,長約5毫米,頂端尖,被疏毛。托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頂端具芒尖,上端背面被毛。舌狀花1層,黃色或黃白色,舌片短,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頂端2—4齒裂。管狀花鐘形,檐部稍擴大5齒裂,裂片卵狀漸尖,被疏毛。雌花瘦果3棱形,長約4毫米,兩性花瘦果扁壓,長約5毫米,全部瘦果乾時淺黑色,頂端稍縮小,被密毛。冠毛短,不等長,2—5個刺芒狀,基部連合。花期4—6月。

產地分布

雲南廣西西部、廣東及其沿海島嶼。生疏林中或山頂斜坡草地上。也分布於亞洲熱帶、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亞。

參考文獻

Blainvillea acmella(1.)Phillipson in Blumea 6(2):350.1950.——Ver· besina acmella l·,F1.Zeyl.309.F.1.1748.——Eclipta latifolia L.F·,Su ppl.378.1781.——Brlainvillea latifolia(1.F.)DC·,Prodr.5:492.1836: Gagnep· in Lecomte, F1. G6n. Indo·Chine 3:592, f· 64, t. 6—7.1924; Merr,in Lingn.Sci.Journ.6:332.1928;Chang in Sunyats.3:293.1937, p.P.,S.Y.Hu in Quart.Journ.Taiw.Mus.18:321.1965;海南植物志3: 405;圖808.1974.——Blainvillea rhomboidea sensu Dunn in Journ.Linn, Soc.Bot.39:424.191l,non Cassinii 1823.

菊科·向日葵族植物

向日葵族(Trib. Heliantheae Cass.),菊科、管狀花亞科的一個族。本族中國產11個屬,歸化者約有9或10屬,栽培者有7-8屬。在外來的植物中,栽培最廣的是向日葵屬 Helianthus,為食品和輕工業提供重要的原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