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目菊

蛇目菊

蛇目菊(學名:Sanvitalia procumbens)為菊科蛇目菊屬的植物,原產北美,在中國部分地區廣為栽培,為一、二年草本植物,入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蛇目菊
蛇目菊
基部光滑,上部多分枝,株高60一8Ocm。對生,基部生葉2一3回羽狀深裂,裂片呈披針形,上部葉片無葉柄而有翅,基部葉片有長 柄。頭狀花序著 生在纖細的枝條頂部,有總梗,常數個花序組成聚傘花叢,花序直2~4cm。舌狀花單輪,花瓣 6~8枚,黃色,基部或中下部紅褐色,管狀花紫褐色。總苞片2層,內層長於外層。瘦果紡錘形, 千粒重0·259,種子壽命3~4年。花期6~8月。常誤作兩色金雞菊(學名:coreopsistinctoria),主要區別為兩色金雞菊花瓣(舌狀花)基部三分之一為紫紅色,葉二回羽狀裂,蛇目菊花瓣(舌狀花)完全黃色,單葉不裂。

生長習性

喜陽光充足,耐寒力強,耐乾旱,耐瘠薄,不擇土壤,肥沃土壤易徒長倒伏。涼爽季節生長較佳。

地理分布

原產北美(美國:德克薩斯州;墨西哥:奇瓦瓦州、科阿韋拉州、杜蘭戈、新萊昂州、聖路易
蛇目菊植株蛇目菊植株
斯波托西、塔毛利帕斯州、薩卡特卡斯、阿瓜斯卡連特斯、恰帕斯、聯邦區、瓜納華托、格雷羅、伊達爾戈、哈利斯科、莫雷洛斯州、瓦哈卡、普埃布拉、克雷塔羅、特拉斯卡拉、韋拉克魯斯、尤卡坦)、南美(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歸化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普遍栽培。中國部分地區廣為栽培,廣東沿海島嶼有分布。

主要用途

景觀用途:花壇、花境、地被。高秧蛇目菊可栽入園林隙地,作地被植物任其自播繁衍。適作切花。入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藥用價值:蛇目菊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蛇目菊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化濕止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目赤腫痛、濕熱痢、痢疾等疾病。

栽培技術

蛇目菊蛇目菊
蛇目菊為種子繁殖。春秋均可播種。3一4月播種在5~6月開花。6月播種9月開花,秋播於9月先播入露地,分苗移栽1次,移栽時要帶土團10月下旬囤入冷床保護越冬,來年春季開花。北京地區入冬前小苗生長適度,露地可安全越冬。高秧種保持40cm株距。矮秧種20cm株距。採種時輕剪花頭,放入籮筐脫粒去雜。

程式

播種時間:常在春季進行播種
基質消毒: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催芽: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3~10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並膨脹起來。對於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播種:對於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籤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後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對於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3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後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後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後當盆土略乾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衝起來。

播種後的管理

播後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把薄膜揭開,並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後,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後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濕度管理

蛇目菊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空氣濕度過低,會加快單花凋謝。也怕雨淋,晚上需要保持葉片乾燥。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65~75%。

溫度管理

忌酷熱,不耐寒。

光照管理

喜陽光充足,略耐半蔭。

肥水管理

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的施肥(水)原則,並且在施肥過後,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乾燥:春季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最起碼每周要保證兩次“花寶”)。進入開花期後適當控肥,以利種子成熟。

菊科·向日葵族植物

向日葵族(Trib. Heliantheae Cass.),菊科、管狀花亞科的一個族。本族中國產11個屬,歸化者約有9或10屬,栽培者有7-8屬。在外來的植物中,栽培最廣的是向日葵屬 Helianthus,為食品和輕工業提供重要的原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