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龍寺

羅龍寺

坐落在萬里長江的北岸,羅龍寺的上殿、中殿和後殿共占地5畝,有房間50多間.建築面積2030平方米.

介紹

坐落在萬里長江的北岸,羅龍寺的上殿、中殿和後殿共占地5畝,有房間50多間.建築面積2030平方米. 在民國五年的南溪縣縣誌中記載著,羅龍寺是現存南溪縣歷史最久遠的寺廟,羅龍寺銅鐘是南溪縣最大的一口.羅龍的上中下三池, 婉如西湖佳勝,夏初提灌疏流沿羅龍池可灌溉一萬多畝,而三池仍可熟稻,縣誌記載稱為沃土。羅龍寺山門由四大天王和四龍王鎮守,給人以雄偉高大,氣吞三河之勢;前殿堂為道教堂,有三清雕像。正殿是三座大佛,分別是如來佛、彌勒佛、觀音菩薩,兩邊是十八羅漢;後殿有一龍洞,通龍龍沱,有一匹白龍馬和西海龍王三太子雕像。在各殿中還有許多小的拜台和雕樑畫棟,寺內有石碑記錄著歷史的腳跡,“廣福寺”白雲長老寄跡處七個大字;

羅龍寺坐北朝南,複合四合院布局,有山門,前殿,正殿後殿和廂房組成.總占地面積2030平方米.

山門:磚木結構,單檐硬山頂,通高約3.5米,四柱三間,寬約6米. 石柱子有3米多高.

前殿:木結構,單檐硬山頂,抬梁穿逗式梁架四柱,面闊五間25.4米.進深一間7米,通高6米,素麵台基高0.5米,垂帶式踏道三級.

正殿:屋頂略有改變,木結構重檐歇山式頂,抬梁式梁架,檐下施斗拱6朵,八架檐屋前後乳伏蘞牽用四柱,面闊三間21.5米,進深三間13.8米,通高8米,素麵台基0.7米,踏道系重修.正殿起翹處施斗拱.

後殿:木結構單檐懸山頂,穿逗式梁架,三穿五栓,面闊五間25.4米進深一間7米,通高6米,素麵台基高0.2米. 廂房:面闊三間11米,進深一間5.8米.

.

歷史

羅龍寺在興盛時,香火興旺,熱鬧繁榮。時常有大戶人家在寺內舉辦生日壽宴,定期開展天尊 、觀音、孔子生日紀念活動和農曆清明、端陽、中秋、冬至、初一、十五等節日廟會活動。在羅龍寺內做生日都是素席,是最高水平的壽宴,在席桌上有雞、鴨、魚、肉等,但它們都是黃豆做的,素席是長江上遊民間傳統養生方法。三教九流及各種幫會組織也在寺內茶館擺龍門陣;善男信女們則在求神拜佛,點燈測字,還願祈福。同時又因羅龍寺和羅龍場緊密配合,趕場如同進香,在寧靜中有熱鬧,秩序井然。據南溪縣誌記載摘原文。“羅龍寺在羅龍場側建置無考證,原名廣福寺,明成化二年重修場以此得名,清乾隆、光緒中鄉人集資培修,今設初級國小於此。羅龍場因場有羅龍寺故名,明以前為新興場,崇禎末火毀,清康熙時修復。”保存現狀是現存山門.前殿.正殿.後殿.部分廂房較完整. 羅龍寺是一個三教合一的歷史見證。

來歷

白雲長老奉師命逆長江水行舟,選擇仙蹤靈氣的地方修建道觀,行止龍龍沱正欲掉頭向南,卻見岸上閃閃發光,遂棄船登岸繼續向北走,行至廣福寺,廣福寺不知毀於何年何月,現已無法考證,只留下千古遺撼,也留下許多佛道儒文化的遺韻軼事。

在閃閃發光的地方,原來是一池水,池中有稀世之寶掩映,仿佛是一面巨大的鏡子,向天空反射光是長江龍王爺上天的路。四面八方有村民居住,羅龍池水清澈見底,別有一番情趣。白雲長老信步漫遊,打探知情者,才知道這裡是新興場,白雲長老大喜,信口稱讚道,新興場、廣福寺其實就是羅龍池,於是將這廣福寺命名為羅龍寺。長江在此繞過一座座巍巍山丘,長江水拐彎向東繼續流去。長江兩岸各有一個平壩,長江的南岸為李莊壩,是一片草地,長江的北岸為平壩上面有上中下三池水。只見周圍幾條山樑形態各異,仿佛是幾條巨龍張牙舞爪向他奔來。山突然升高,懸崖峭壁,古藤倒懸,怪石林立,古木參天,白雲長老被眼前的奇、險、秀、美景觀驚呆了。他將西行漫遊所見如實稟報師父,紫陽真人欣然同意在長江上游建立羅龍寺,設立道觀,封白雲長老為道長,

白雲長老用自然法則教化村民。老百姓獨尊天命,拜龍王爺,雖然有一池清水,遇到大天旱,則顆粒無收。白雲長老教化百姓興水治旱,開渠修堰,從羅龍池東邊引大峽溝之水,澆灌西邊杉木沖和東風壩之地,留下五里倒流渠的景觀。當秋後淺水奔集均灌注於上中下三池,三池渾若一池,眺望瀰漫潔如煙海,兩岸村民以小船相往來,恍如西湖佳勝,夏初提灌疏流,沿羅龍池可灌溉一萬多畝,而三池仍可熟稻,縣誌記載稱為沃土。羅龍寺內有一龍洞,是一股清泉,終年不涸,四周皆為旱地,白雲長老帶領徒弟將龍洞填平封蓋。羅龍寺周邊竟一夜之間冒出了兩股清泉,當人們發現原來只裝幾挑水的旱泉,轉眼之間變為碧波蕩漾,清澈見底,東曖夏涼的涼水井,以為天賜,便把這兩口涼水井叫做龍眼。

羅龍寺建在原廣福寺的基礎上,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道觀落成,紫氣東來,吉日開觀,道教便在這山野之地傳播。白雲長老在羅龍寺附近採集中草藥給村民治病,藥到病除,分文不取,羅龍寺名聲遠揚。每年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前來燒香叩拜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村民把美好的願望寄託於名為寺廟,實為道觀,同時也是尊儒的羅龍寺呵護之中。

特色飲食

羅龍寺的素食筵席是按各種瓜果、豆類、蔬菜分門別類,製作出各種花色品種和不同品味的素菜。為了適合尊貴客人和來賓吃葷菜的習慣,又要體現主人家身分地位和恪守的清規戒律,在廚藝烹調工藝上充分體現“素菜葷做”,“素質葷形”的獨特之處。用黃豆磨漿,濾渣制提取豆筋,豆皮等,又用麵粉加鹽水制提取麵筋。豆腐皮,麵筋是仿製雞、鴨、鵝、魚、肉的主要原料,再配上田園新鮮蔬菜,山林木耳蘑菇,應時香瓜水果,調味香料火候等,經涼,炒、蒸、炸、煮等方式,可烹調出一百多道令人驚嘆的仿葷素菜。羅龍寺的大戶人家稱之為素席,不管是做生日,做法事或節慶活動,每天的菜是不同樣的,可稱為巧奪天工,得天獨厚。一般以一桌九個菜為起點,人們稱去吃酒席為吃“九大碗”,也有做得更多的是以“十八碗”為最多。

羅龍寺素席中的一道道素菜,同葷菜惟妙惟肖,難以分辨巧技神工,吃起來卻油而不膩,似葷非葷,清爽可口,口齒生香。這類不沾葷腥的菜餚,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高蛋白、低脂肪、多纖維素等。羅龍寺的素席,從現在營養保健學角度來看,如三教所倡導的蔬食、素餚是屬於健康食品,素席食品可強身體,可增壽,可增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