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合寺

龍合寺位於川口鎮西南24公里處,由加哇喇嘛根敦仁欽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建成。

龍合寺

亦稱“隆會寺”、“隆和寺”、“松山寺”、“塔爾垣寺”、“灘兒寺”等,康熙碾伯所志》作“湯爾源寺”,《青海志》作“龍和寺”,藏語稱“塔爾垣具喜講修洲”。位於川口鎮西南24公里處,在今塔爾垣鄉西南4.5公里的松山村。原址在今破門鄉寺口灘,清同治年間遷至今址。據《安多政教史》記載,該寺寺立即倡建者加哇喇嘛桑洛巴根敦仁欽( 1571一1640)於明萬曆十八年( 1590)去西藏學經,獲得“林塞噶居”學位,曾任哲蚌寺加哇喇嘛,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返回安多。當時,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遵照早年三世達賴在安多建寺的指示,派噶居敦珠嘉措來個民和地區,並帶來建寺的敕令和將要修建寺院的寺額。於是加哇喇嘛根敦仁欽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建成龍合寺,並建顯宗學院,任命貢哇活佛扎巴仁欽為堪布。後來,加哇喇嘛根敦仁欽被尊稱為“古雪合加”,他的轉世即第 二世古雪合加活佛名羅桑根敦(1642-?),亦名閣多嘉措,他手拉薩大昭寺塑立彌勒、釋迦佛像,經五世達賴加持後,請回本寺,立為主供佛像。圖多嘉措曾任涼州姜仁寺(沙溝寺)和甘州馬蹄寺法台,因此,該系統在涼州地區亦頗有影響,後來許多世轉生於涼州,故歷輩古雪合加活佛亦稱涼州倉。古雪合加系統共傳八世,本世名噶桑圖登晉美嘉措(?一1958)。龍台寺原有四大昂、六小易之說,四大昂中,除寺主加哇喇嘛(即古雪合加或涼州倉)外,尚有楊家昂、貢哇昂和寧夏昂。其中楊家倉末世名噶桑圖登扎巴嘉措(?一1958)。貢哇倉本世1946年生於樂部南山,寧夏倉末世為民和縣李二堡人,均還俗。六小昂是加特倉、當俄倉、西納倉、扎薩克(霍爾加)倉、堅朗倉和切阿倉。此外,有一名三家活佛者,啟己無昂欠,住貢哇昂,該系統第一世名三家羅桑格勒,學經於哲蚌寺,為五世班禪弟子,博通密宗,曾任塘爾垣寺第二十四任法台,於清雍正十年(1732)建該寺密宗學院;其第二世呆傻,今總堡鄉三家村人,19歲死後,120年未轉世,第三世名噶桑圖登記瑪,俗名三應錄,1940年生,學經於化險支扎寺,現住三家寺

注釋

龍台寺原為民和地區大寺之一,建有顯密宗學院,採用哲 蚌寺郭莽扎倉教程,寺僧最多時傳有900人,《安多政教史》當時有寺僧500餘人。其香火地為米拉、松樹、巴州三溝,即今之民和塔爾垣、新民、蘆草、陝門等鄉。歷史上傳有屬寺24座,主要為今民和縣境內的本康灘寺狼窩寺、山佛寺、張家寺、三家寺、破口大字在寺、多哇寺(臥佛寺)、工巴寺、洛巴寺、增格靜房、拉隆靜房、塔哇林寺、扎西曲科林寺(普化寺)、噶丹倫珠林寺等,位於今化隆縣境內的查主寺、加吉寺、石大倉寺、恰藏寺等,位於今樂都縣境內的蘆花寺,位於甘肅地區的馬蹄寺、沙溝寺、金羌灘寺等。該寺自清末以來日趨衰落,部分屬寺消亡。據民和縣委統戰部檔案資料,19 5 4年全寺有土地300畝,僧房273間,森林100畝,寺僧58人,當地信仰者約520戶。1958年後關閉,“文革”期間拆毀,1980年批准開放,由原來管家扎巴堅贊(俗名薛國昌)任寺管會主任。1986年,重修殿堂25間,僧會9院75間,現有寺僧18人(其中活怫1人,完德4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