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姜祠

顏文姜祠

顏文姜祠又名靈泉廟、順德夫人祠,俗稱大廟,位於山東[地理區域]省博山區城郊西南境內鳳凰山南麓。它始建於北周(公元557年),更建於唐天寶元年(742年),宋熙寧八年(1075年)擴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增建,一九九三年春夏經過建設整修,集聲光電動功能塑制《顏文姜的傳說》十組群像,整補描繪殿字,更新石階,重砌南道,新植花草,增添鐘樓,裝點茶室,占地3660餘平方米,顏文姜祠是僅存的3座唐代木質建築物之一。整個建築物規矩嚴謹,金玉交輝,華麗中透著古樸,優美中伴著剛健,充分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建築技巧。2006年05月25日,顏文姜祠作為元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顏文姜祠顏文姜祠
顏文姜祠,始建於北周,重建於唐朝天寶五年,占地3660餘平方米,是一組擁有四進院落,殿房83間,為淄博市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典建築群。顏文姜祠的興建,源於顏文姜的傳說。

主要景點

顏文姜祠顏文姜祠
顏文姜祠內主要建有山門、香亭、宋代碑碣、靈泉、無梁大殿、東西兩廡、寢殿等殿房,設有淄博陶瓷博物館和博山金代壁畫墓陳列等。這座古祠於九三年春夏經過建設整修,祠內恢復巨型木雕彩繪鬥神兩尊,重塑祠內神像十一尊,集聲光電動功能塑制《顏文姜的傳說》十組群像,整補描繪殿宇,更新石階,重砌甬道,新植花草,增添鐘樓,使“文姜古祠再展新姿,孝婦神容重放異彩”。

全祠南北長64米,東西寬61米,主要建有山門、香亭、正殿、東西兩廡、寢殿等計73間,建築面積1324平方米。山門,坐北朝南,面闊3間11米,進深1間6米。歇山頂,單檐琉璃瓦,前後均有斗拱,門上懸“顏文姜祠”匾額,行書陰文,系中國著名書法家舒同於1982年秋題寫。山門兩側有石獅1對,門內頂梁有“大清乾隆三十四年歲次乙丑六月吉旦中書科中書將令長等重修”,“時大清道光八年歲次戊子桂月吉旦重修”和“公元一九八二年九月重修”三道嵌梁,建築風格莊重樸實。

院內迎門有重檐四角攢尖式香亭1座,為人們進香之處,高8.5米,長5.1米,寬4.7米。重檐歇山,後牆及兩側底部為石基,中砌青磚,門窗皆為朱色木雕扇,布局協調,玲瓏別致。

前院中央是靈泉,為孝婦河的主要源頭。呈7.5米見方的正方形,深3米,四周護有獸雕石欄。泉旁有一石碣題云:“孝婦河名自古今,泉頭一派更弘深。何當汲去為霖雨,洗盡人間不孝心”。現泉已乾涸,改為人工泉水循環池內。

前院正中為正殿,俗稱無梁殿。是顏文姜祠的主體建築,面闊3間13米,進深3間14.5米,高約15米。歇山頂,單檐斗拱,木架結構,上復琉璃瓦。殿前檐下有木製卷廊,檐枋皆飾以彩繪,殿內頂樑上有“大清順治丁酉九月吉旦欽命督撫,山東領尚書孫廷銓、御史趙班璽重建”、“中華民國拾叄年歲次甲子荷月上浣吉旦邑重修”、“1982年大修”三道嵌梁。前院兩廡均為硬山式斗拱建築,面闊各5間,進深各1間。

顏文姜祠的後院北殿一列正中,為寢殿,面闊3間,進深1間,懸山頂。東、西兩側分別為公婆殿和爺娘殿,均系硬山頂,木扇,為清代一般建築;西殿一列為郭公祠、百子殿;東殿一列為鐘鼓樓、王爺殿。

東跨院為三公祠,西跨院為顏神轄處。

祠內碑碣石刻較多,計有宋以來歷代碑碣79塊,多嵌於祠內各殿的牆壁上。

靈泉

靈泉--又名孝泉。聞名遐邇,被詠為“籠寒泉萬古聲”,位於香亭和正殿之間,瓮石為池,深三米,正方形,四周雕欄環抱,柱頭獅、獸、蓮等石雕頗精,舊時,泉水自正殿殿基下涵洞湧出,甘冽清冷,荇藻郁茂,常年不竭,是孝婦河之源。池北正殿台基中嵌一石碑,題云: " 孝婦河名自古今,泉頭一派更弘深,何當吸去為甘霖,洗盡人間不孝心 " 道出了博山一帶自古以來敬老愛幼的樸厚民風。

正殿

正殿--也是顏文姜祠的住建築。正殿建於泉西北台基上,是顏文姜的主體建築,內有顏文姜藝術彩塑,構思別致,造型生動。因該殿梁架結構系全部用斗拱攢成,俗稱 " 無梁大殿 " 。原形式四面皆為木雕槅扇,清初,內秘書院大學士,本鎮人孫廷銓恐年久侵損,遂以磚石圍築東、西、北三面,致有今

日之規制。殿宇雕樑畫棟,上復琉璃瓦,採用單檐歇山頂,前無續檐,另建卷棚代替出廈的形式。獨具匠心。雄姿勃勃的吻獸立於正脊、重脊之上,使大殿更加壯觀,富有神采。整個建築物規矩嚴謹,金玉交輝,華麗中透著古樸,優美中伴著剛健,充分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建築技巧。前院東西配廡均為硬山式斗拱建築,東配廡現為陶瓷陳列室。

後院

後院--後院正殿一列,中為寢殿,東為公婆殿,西是爺娘殿,西殿一列分別是郭公祠、百子殿;東殿一列分別是鐘樓、王爺殿。全祠雖不宏闊,但布局有序,鳴泉淙淙,環境極為幽雅。祠中古代碑刻甚多,自北宋以來歷代碑刻七十九塊,多嵌於殿,廡牆壁間,其中北宋《牒文石碣》、《敕女石碣》請孫廷銓撰文碑,趙執信手書《重修順德夫人墳院記》碑都保存完好,清乾隆三十一年任博山知縣的楊春喈之妻吳靜君所畫 " 風雨竹 " 刻石,為其中佼佼者,歷來為人們所珍愛,嵌於正殿壁上。

2006年05月25日,顏文姜祠作為元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歷史

顏文姜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的歷史,據元代《齊乘》記載:顏文姜祠,後周建(公元 557-581 年)建,唐朝天寶五年(公元 764 年)更建。到標榜以孝治天下的宋代,更有人將顏文姜附會為復聖顏回的後代,於是靈跡遠播,香火日盛。熙寧八年宋神宗敕封顏文姜 " 順德夫人 " ,賜靈泉廟為額,對祠廟進行擴建,以後歷代均有重修,現存建築為典型明清風格,為 1984 年修葺的,電視劇《武松》、《宋江》、《庚娘》、《碧血珠光》都曾在該祠進行拍攝。該祠牆闕嚴整,內有山門、香亭、正殿、東西配廡、寢殿、爺娘殿、公婆殿等共七十三間,其中主體建築三十四間。山門、香亭、正殿、寢殿、靈泉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整個建築物布成四個院落,前後兩進,左右對稱,形成一組完整的建築群。

布局

顏文姜祠顏文姜祠
山門東南向,單檐歇山頂,上復琉璃瓦,前後均為斗拱結構,建築風格莊重樸實。山門兩側各蹲石獅一個,高一米許,雌雄相對,遙相呼應。雄獅右前肢踩一繡球(象徵寰宇統一和權力),雌獅左前肢撫一隻仰臉作玩耍狀的乳獅,表現出它們母子間親切相依的感情(乳獅俗稱 " 太師太保 " 或 " 少師少保 "),雕刻精細,為明代作品。門楣上懸 " 顏文姜祠 " 金匾額,為當代著名書法家舒同手筆。

香亭,雙檐四角攢夾式,翼然臨於靈泉之南,為善男信女進香之所。門東南向,為朱色木雕槅扇,其餘三面為木槅窗扇,漏窗雕戶,玲瓏剔透。香亭兩側各立石碑兩通,高三米多,龍額貝蚨。因有 " 松掛唐詩月,苔封宋代碑 " (陳壁《詠老泉》)之句,可知此碑為宋代遺物。

傳說

靈泉、孝婦河的傳說

相傳遠在周朝,鳳凰山下住著一戶姓郭的人家,娶了個美貌兒媳顏文姜,婚後不久,丈夫去世,生性勤勞善良的顏文姜就擔起了全家的重擔,侍奉年邁的公婆,撫養小姑。此地水源奇缺,婆婆喜歡用清洌的泉水沏茶,顏文姜就天天翻山越嶺,往返三十多里山路到石馬莊為婆婆挑來深山泉水。泰山老母聞知此事,半信半疑,就變成一個騎馬的老者在路上等候文姜以試探她的孝心。待文姜挑水行至“老人” 面前,“ 老人”求她賜水以飲馬。文姜答允用後一桶飲馬,“老人”問她原因,她回答道:“後一桶水是我喝的,前一桶水是給婆婆用的”。

泰山老母深為文姜孝行感動,便將馬鞭贈給文姜,囑咐她將馬鞭掛在水瓮里,啥時用水稍微一提就有,但如提出水瓮就會水涌成災,文姜感激不盡,將馬鞭拿回家照做,果然靈驗,而且水質更加甘洌,文姜十分高興,便小心翼翼用絹籠將水瓮蓋好,準備隨時取用。過了一段時間文姜的婆婆對文姜說:“你很長時間沒回家了,趁這兩天家裡沒事,回家看看吧! ” 文姜聽從婆婆的話回娘家。

文姜走後,小姑去水瓮里取水沏茶,見裡面有一條馬鞭,心裡十分生氣,順手猛地一提,只聽山崩地裂一聲巨響,平地冒出一股大水,頃刻間衝倒了房舍,幸而文姜尚未走遠,拚命跑回家用身體堵住了泉眼,才使狂涌的水流馴服,自此這靈異的泉便世代流澈,匯而成河,後人根據這一傳說,將鳳凰山下這一泉源稱作“靈泉” ,在泉上又建起了一座顏文姜孝感靈泉廟,並將河水命名為“孝婦河” ,把在河泉附近興起的村落稱為“顏神” ,顏文姜則因這一美麗動人的傳說被人們奉為神明。世代祭祀。一年一度農曆四月二十八“顏奶奶廟會” ,香客畢至,商賈雲集,熱鬧非凡。“ 白打春暄社,紅妝暗卜錢”,“燈火祠夜堂,依然問寢年” 。(清)安致遠《謁靈泉顏文姜祠》就是對此盛事的寫照。

顏文姜祠的傳說

唐朝初年的一個夏天,唐王李世民率大軍東征。一天,路徑西長峪道,來到顏神(今淄博市博山區)神頭這地方。因為天熱,三軍長途跋涉,人困馬乏,大家真是又飢又渴,唐王便傳旨停止前進歇息,尋找水喝。

那時,神頭四面環山,人煙稀少,十分荒涼,全軍將士東尋西找,哪裡有水源呢?個個心焦口燥,一籌莫展。正在這緊要關頭,忽然從南面來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慈眉善目,滿面笑容,身著藍粗布衣裙,左手提個四鼻水罐,右手拄一根龍頭拐杖,好象特意送水而來。

御林軍見了喜出望外,急急忙忙迎上前去說:老婆婆,唐天子東征路過這裡,想找點水解解渴? 御林軍邊說邊瞅著罐里的水,等待老人的滿意答覆。老婆婆慈祥的臉上,笑開了花,毫不猶豫地說: 喝唄!天子先喝,大家再喝,一定讓大家喝個飽。 御林軍小心謹慎地接過水罐,心中想:這個四鼻小罐能盛多少水?這么多人怎么能喝飽呢?邊想邊把水罐雙手跪獻給唐王。

唐王見了水,二話沒說,端起罐子,咕嘟咕嘟一氣喝了個飽。真奇怪!喝過以後,罐子裡的水還是滿滿。於是,他又傳給將士們喝,將士們挨個喝完後,又傳給士兵們喝,三軍將士挨個喝飽後罐子裡的水照樣滿滿的。唐王感到很驚訝,心裡揣摩:一定是神仙下凡相助,才要拜謝,抬頭一看,老婆婆卻無影無蹤。唐王立刻派人打聽這是什麼地方?有什麼神廟?

御林軍很快探得實情,便向唐王稟報: 這個地方叫顏神,後周時這地方有個孝婦叫顏文姜,她秉性勤勞賢淑,孝敬公婆,治服了洪水之患,救活了一方人的生命,人民感念其恩德,所以就在當地建立了 顏奶奶廟 ,四時香火不斷。顏奶奶救苦救難,為民造福,還常常顯靈顯聖呢! 唐王聽了以後,立刻到廟前一看,唉!原來是一座小廟!於是,馬上焚香跪拜,虔誠地禱告說: 您老人家多多保佑,待我東征勝利歸來,一定給您老人家塑個金身,建九十九間無梁大殿 。禱告完畢,大隊人馬又繼續東征去了。

不久唐王東征凱鏇歸來,又路過顏神,卻把許願之事給忘了。當他的大隊人馬走到離神頭五里多遠的馬棚之時,不知從哪裡突然飛來一群大馬蜂,團團圍著唐王的坐騎嗡嗡地叫個不休,怎么轟也轟不走。唐王發怒道: 小小馬蜂,自不量力,怎敢阻擋我的大駕 。於是,命令御林軍驅散馬蜂群。誰知越趕越多,黑壓壓一片,鋪天蓋地,遮住了太陽,陰風陣陣,駭人萬分。結果把驅趕馬蜂的御林軍 蜇得鼻青臉腫,叫苦連天,頓時隊伍大亂,不能前進一步。唐王急得團團轉,如坐針氈,束手無策。他靈機一動,覺得馬蜂來得蹊蹺,一定有緣。於是,派人打聽這是什麼地方。地方官稟告說是顏神地方。唐王恍然大悟,想起了當年路過 此處顏神保佑和自己許願之事。

唐王仰首觀天,深深地嘆了口氣說道: 朕一旦食言,區區小蟲,也不相容,何況蒼天乎? 便急忙下了坐騎,焚香下拜說: 神蜂息怒,寡人因軍務繁忙,忘掉許願之事,望你寬恕,我立即辦理修廟之事,一定不負諾言。 說完之後,也真奇怪,馬蜂立刻散去,雲霧開處,紅日高照,青天再現。

於是,唐王火速傳旨,大軍就地宿營,急速責令地方官請來名工巧匠,設計圖樣,準備材料,擇地建廟。可是神頭四面環山,地方狹窄,蓋不開九十九間大殿。唐王又重新焚香禱告,說明原因,便在神頭建了九間供承攢的無梁大殿。只見琉璃瓦面,金碧輝煌;五脊六獸,栩栩如生;飛檐斗拱,古樸壯觀;雕樑畫棟,鏤金錯彩。殿前建有雙檐四角尖式的香亭,山門外有一對精工細雕的大石獅子把門,真是雄偉壯觀極了。唐王還親筆書寫“孝婦祠”三個大字,製成金字大匾,懸掛于山門的上方。

此後,在表榜以孝治天下的宋熙宗年間,又進行了重修,並改稱為“顏文姜祠”。

淄博旅遊景點導航

淄博位於山東中部魯中山區與魯北平原的交接地帶,區位優勢獨特,南連泰山,北靠黃河,東臨濰坊,西接泉城濟南。淄博是山東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鐵路貫通,公路縱橫。

淄博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淄博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經誕生、哺育過眾多的政治、思想、軍事、文化巨人。境內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遺址400多處,各類文物點804處。
景點寨里大張古瓷窯址 | 齊長城遺址 | 萊蕪故城 | 高陽故城 | 安平故城 | 小龐遺址 | 桐林田旺遺址 | 中國古車博物館 | 顏文姜祠 | 齊景公殉馬坑 | 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 | 聊齋園 | 蒲松齡故居 | 匯龍橋 | 於陵故城 | 齊故城 | 逢陵故城 | 昌國故城 | 磁村古瓷窯址 | 臨淄墓群 | 稷山洞石墓群 | 散落古墓 | 辛店乙烯墓地 | 楊寨塔 | 振衣閣 | 碧霞元君行宮 | 四世宮保坊 | 華嚴寺 | 忠勤祠 | 漁洋祠 | 爐神廟 | 青雲寺 | 趙執信故居 | 碑碣墓誌 | 北魏造像 | 姜太公旅遊中心 | 馬踏湖風景區 | 泉河頭風景區 | 淄川遊樂園 | 留仙湖公園 | 梓童山鬼谷洞風景區 | 文峰山公園 | 馬鞍山抗日遺址 | 王漁洋紀念館 | 焦裕祿紀念館 |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 | 源泉 | 樵嶺前風景區 | 魯山 | 沂源溶洞 | 萌山風景旅遊區 | 博山溶洞 | 聊齋城 | 古車馬博物館 | 博山開元溶洞 | 陶瓷博物館 | 王士禎紀念館 | 周村大街 | 淄川奎盛園風景區 | 玉黛湖莊園 | 觀狐園 | 原山泰山行宮 | 淄博市博物館 | 蒲松齡書館 | 沂源九天洞景區 | 周村大染坊 | 魯山國家森林公園 | 管仲紀念館 | 淄博魁聖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