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中文名稱:紅陶多子盒英文名稱: Red pottery box with several lattices介紹
盛裝果品和點心之用此盒於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曹魏墓出土。泥質紅陶胎,器表施以醬紅色釉。釉面均勻而稍有光澤。器身呈長方形,分成大小不等的十個方形小格,底面附有四個曲尺形的矮足,兩個足之間以弧線相連,從而形成垂帳的效果。
這類盒多是用來盛裝果品和點心的。所分成的小格可以將食品按質地和類別分置,裝滿後上部可以加蓋扣合。
槅與樏:果盒的學名
在兩廣地區的西漢墓葬中,曾出土過許多圓形分格的食盒,被認為是古代越人的器具。但在三國時期及其以後,南方和北方的廣大地區,圓形、方形的食盒都大量出現,既有陶瓷製品,也有裝飾精美的漆木器,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廣為流行的食具。江西南昌的一座東晉時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長方形彩色漆繪格盤,在它的底部有"吳氏槅"的題銘,可知這類分成若干小格的盛食盒當時叫"槅"。"槅"與"核"同音相借,指的是桃子、梅子一類的水果,可見是因盛裝水果而得名的。不過,槅只是借稱,文獻中它的正式名稱應為"樏",其中的小格稱為"子",分成多少格,就稱為几子樏,文獻中就有"漆三十五子方樏"的記載。無論是槅,還是樏,叫起來都比較拗口,所以後來多以盒稱之,分格的食盒統稱為多子盒,無論是圓是方。
圖片
Image
Image
Image
規格: 長27.8厘米 寬17.8厘米 高6.2厘米
出處: 走進珍寶世界:中國古代飲食具
年代: 三國
類型
質地類型: 陶器
功用類型: 飲食具
欄目關鍵字: 從神壇走向塵世—秦漢魏晉南北朝 盛食具 飲食具
收藏地: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主題詞或關鍵字: 食盒
輔助分類項: 飲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