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多生於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坡、灌叢路邊或溪河溝谷灌叢中。
暖帶樹種。喜溫暖、陰濕環境。對土壤要求酸性。萌櫱力強,耐修剪整形。
產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江西南部(安遠、尋烏、全南、龍南、信豐)、福建與南沿海及西南部(福州、福清、永泰、連江、長樂、惠安、莆田、龍巖、連城、南靖、上杭、長汀)、台灣(台北、台中、台東、南投、高雄)、湖南南部(宜章)、廣東、廣西南部(南寧、邕寧、橫縣、上思、平南、桂林、柳州、武鳴、梧州、欽州)等地。模式標本采自廣東省。
變種
光枝米碎花(變種)
var.glabraHuetL.K.LinginAct.Phytotax.Sin.11:314,1966;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2:491,1983;福建植物志3:504,1987;;廣東植物志2:175,1991.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頂芽和嫩枝完全無毛。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6-7月。
星散分布於福建(福州、莆田)、廣東(英德、連縣、德慶、廣州、惠陽)及四川(南川)等地;多生於低山丘陵陽坡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德慶。
繁殖培育
用播種、扦插或分株繁殖。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來源】山茶科柃木屬植物米碎花EuryachinensisR.Brown,以根及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曬乾。
【性味歸經】甘、淡,微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除濕斂瘡。用於預防流行性感冒;外用治燒燙傷,膿泡瘡。蛇蟲咬傷;外傷出血。
【選方】治膿皰瘡:米碎花五錢,金銀花藤三錢。煨水服和外洗。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粉麻油調搽患處。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園林用途
在園林綠化中可作綠籬栽培,亦可植於建築物周圍或草坪、池畔、小徑轉角處,或用以點綴岩石園,富有生氣。
茶科——柃木屬植物
柃木屬約13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及西南太平洋各島嶼。我國有81種,13變種,4變型,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個別種類可達秦嶺南坡,多數種類分布於廣東、廣西及雲南等省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