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居洞

龐居洞

龐居洞在襄樊市襄陽城東南20餘公里的漢水東岸。背靠霸王山和廟門山。傳東漢末名士龐德公在此隱居,故名。龐德公,襄陽人,躬耕於襄陽城南峴山。與司馬徽、諸葛亮、徐庶等友善。其從於龐統“鳳雛”,以知人著稱。劉表為荊州收時,他拒絕禮請,隱居鹿門山,採藥以終。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龐居洞龐居洞附近山水景色

鹿門山上的“三高祠”龐德公,字山民,漢末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大約生活在漢靈帝建寧至三國蜀漢昭烈帝章武年間。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他進府,皆不就。與當時隱居襄陽的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過從甚密,被譽為知人。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諸葛亮之姐為妻。諸葛亮以師禮對待德公,每次來訪,獨拜於床下。今襄陽城東門外龐公鄉是龐德公的出生地。後隱居於鹿門山,採藥以終。鹿門山上的“三高祠”即是為紀念龐德公和唐代詩人孟浩然皮日休而於明代所建。

龐居洞系一天然石室,前寬後狹,冬暖夏涼,頗適居住。龐居洞門為拱圓形,兩旁石柱上鐫刻對聯:“山中日月閒來住,洞山煙霞自古今。”橫額是:“隱士居”。傳洞前原有房屋數十間,惜已毀廢。今有一合抱之樹,稱為“紅葉樹”,每當秋末冬初,葉紅似火,色燦如霞。洞南北兩邊還有祠堂洞、牛洞、青蛙洞等,均掩映於翠林之中,野趣天成。

地理環境

龐居洞龐居洞

龐居洞位於襄樊市襄陽城東南部,這裡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既有滔滔漢水流經,又有乾冷、暖濕空氣交綏,冬寒夏暑,冬乾夏雨,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加之複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對氣候要素產生明顯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內氣候形成了各種類型。境內繁多的植物、動物種類,即受惠於氣候的複雜多樣性。全市年平均氣溫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間,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無霜期在228-249天之間。全市熱量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具有較明顯的過渡性,可以說兼備了南北氣候特點。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為107-135天。太陽輻射較為豐富,年平均總日照時效為1800-2100小時。又由於境內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強的季節,正是主要農作物的旺盛生長季節,故全市氣候資源上的優勢,極有利於農業生產潛力的發揮。

襄樊旅遊交通優勢突出,“一條漢江、兩座機場、三條鐵路、四通八達公路”是襄樊水、陸、空立體交通的寫照,尤其是高速公路發展十分迅速,以我市為中心的高速公路呈“十”字形與周邊城市相聯,可與1000公里左右的大城市朝發夕至。同時,也為襄樊市發展現代物流業和商業提供了條件,襄樊正在成為鄂西北及鄂豫陝渝毗鄰地區的物流中心,樊城有華洋堂、襄城有鼓樓商場;人民廣場有解放路品牌專賣店一條街;另外還有著名的白鶴市場、新華市場等,居全國最佳商業城市第54位。襄樊的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較高,科研院所、大學院校、金融機構、涉外服務、醫療單位等比較完善,如襄樊學院,中心醫院等等,在鄂西北及毗鄰地區堪稱一流。

歷史文獻

龐居洞龐居洞隧道

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荊州刺史列表數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謂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龐公笑曰:“鴻鵠巢於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於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釋耕於壟上,而妻子耘於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後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嘆息而去。後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採藥不反。

人物介紹

龐居洞襄樊旅遊地理圖

龐德公,字山民,漢末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名士,大約生活在漢靈帝建寧至三國蜀漢昭烈帝章武年間,生卒年待考。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他進府,皆不就。劉表問他不肯官祿,後世何以留子孫,他回答說:世人留給子孫的是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壞習慣,我留給子孫的是耕讀傳家、過安居樂業的生活,所留不同罷了。龐德公與當時隱居襄陽的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過從甚密,稱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徽為“水鏡”,龐統為“鳳雛”,“皆龐德公語也”被譽為知人。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諸葛亮二姐為妻。“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諸葛亮以師禮對待德公,每次來訪,獨拜於床下。清人阮函在《答鹿門與隆中孰優說》中說:“龐公卻辟劉表,知其不足與為;而智辯昭烈,隱然出武侯以自代。在國可扶炎鼎之衰,而在已無改岩林之樂。”阮函認為龐德公對諸葛亮的成才起了關鍵的作用。現代學者譚良嘯則認為龐德公實際上就是諸葛亮的老師。龐德公對於自己的侄子龐統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視的。《襄陽記》中說:統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見德操。德操與語,既而嘆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龐德公對龐統的成材、成名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今襄陽城東門外龐公鄉是龐德公的出生地。後隱居於鹿門山,採藥以終。鹿門山上的“三高祠”即是為紀念龐德公和唐代詩人孟浩然、皮日休而於明代所建。

著名景點

龐居洞襄樊習家池

三顧堂

隆中位於襄陽城西十三公里處的群山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襄樊市近郊文物風景區,總面積十二平方公里,景區內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及其所屬的谷地。

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起伏盤鏇,勢若蟠龍;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頭高昂,一頭緩緩下垂,型如臥虎;山上茂林修竹,鬱鬱蔥蔥,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澗小溪流水潺潺。

中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隱居隆中,躬耕苦讀,廣交名士,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也都發生在這裡。

三顧堂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紀念堂。劉備與諸葛亮會面的房屋已在明朝遭到破壞,現在的三顧堂是清康熙年間重建的。

孟浩然墓

孟浩然墓在襄樊市襄陽城東風林南麓。孟浩然(689一約740),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唐代著名詩人,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應進士不第,在江淮吳越漫遊數年。後為荊州長史張九齡幕僚,不久歸隱。所作詩風格恬淡,意境清遠。多表現田園逸情,與王維齊名,時稱“王孟”,為李白、杜甫所稱讚。有《孟浩然集》。《湖北通志》載:其墓在唐德宗年間(780-805)有所“癉壞”,節度史樊澤“乃更為刻碑”與“封寵其墓”。清末存土冢。現高1米餘,底徑約3米。保存尚好。

襄樊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襄樊襄陽樊城的合稱,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東連江漢平原,西通川、陝,南接湘、粵,北達宛、洛,自古就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說。據方誌載,周宣王封仲山甫於樊,是為樊國,建城至今已有2800多年;襄陽古稱襄國,漢初置襄陽縣。1983年襄樊市與襄陽地區合併,轄襄陽、宣城、南漳、保康、谷城五縣和棗陽一市,代管隨州、老河口兩個縣級市,總面積26563平方公里,人口600萬,其中市區面積326平方公里,人口54.3萬人。
景點 抱璞岩|承恩寺|夫人城|古隆中|廣德寺| 隆中山|五道峽|白竹園寺|米芾紀念館 | 水鏡莊|李曾伯紀功銘摩崖|鹿門山|鹿門寺|綠影壁|孟浩然墓|米公祠|龐居洞|水鏡莊|唐杜工部之墓|習家池|襄陽古城|徐庶廟|漁梁洲|九連墩戰國古墓|五道峽|薤山旅遊度假區|楚皇城城址|湯池峽溫泉度假區|宜城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南漳香水河風景區|襄樊襄王府綠影壁|唐梓山風景區|三顧堂|戰國長城遺蹟|洪湖藍田生態園|東山遊樂園|巴楚樂宮|車溪民俗風景區|林家大灣林彪舊居)|老塔山|畢升森林公園|吳家山森林公園|英山烈士陵園|南河風景區|青龍山熊河風景區|保康野花谷自然風景區|錦繡園高新農業觀光園|南河小三峽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