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世界各民族民俗文化節日]

節日[世界各民族民俗文化節日]
節日[世界各民族民俗文化節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節日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基督教國家的聖誕節。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

基本信息

(圖)節日節日
節日

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基督教國家的聖誕節。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

中國節日

起源

(圖)節日節日

節日是中國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體說來,節日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曆法節氣。中國自古以農為本,以農立國。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農業已經出現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為主,南方以稻作為主。農業生產有很強的季節性特點: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從遠古時代起,中國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農業生產特點的曆法知識。相傳古代有黃帝、顓頊、夏、商、周、魯六家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經有了曆法紀年,《尚書·堯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節氣的劃分,戰國時代發展為24節氣。中國古代先後推行過100多種曆法,其中(漢)太初曆、(唐)宣明歷、(元)授時曆、(明)大統歷、(清)時憲歷,都有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端陽佳節》《端陽佳節》

這些曆法根據氣候變化的特點,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24節氣,72候,約365天,從而構成了歲時節日的計算基礎。曆法反映了農業生產規律,對指導農業生產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為歲時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節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則是由節氣直接發展而來的。歲時節日與曆日節氣關係十分密切,但曆日節氣本身並非節日,除上述少數者外,只是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提,節日的形成還必須有一定的風俗為其內容。

2.原始崇拜

中國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動物奉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龍圖騰崇拜。圖騰崇拜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極為深遠,古代吳越人每年在端午節這天都要舉行祭祀龍圖騰的“龍舟競渡”活動,這種龍圖騰崇拜是端午節風俗形成的淵源之一。“農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農作物根植於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稱祭祀土地神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許多祭祀“毫土”的卜辭。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稱社日或社王節,主要民俗活動是祭祀土地神,祈求農業豐收。

3.禁忌與迷信

在生產不發達的上古時代,當人們無法解釋大自然的奧秘,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時候,便產生了許多禁忌和迷信觀念。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放爆竹習俗原意是避山魈惡鬼,後來增加了祭祖、供神、團圓、娛樂等內容。據說桃木能避邪驅鬼,所以,舊時除夕這天,家家戶戶削桃木,製成神荼鬱壘二神畫像置於大門之上,以防鬼進門。春節還有許多禁忌,如禁水土出門,不能掃地潑水,以免財氣出門。忌說“死”,稱這類話語為“烏鴉嘴”。這類禁忌迷信是一種消極防範手段,反映了人們趨吉避禍的願望。

4.祭祀

最明顯的例子是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這三個節日原是以祭祖為源,以祭祖事鬼為主要節俗活動,所以又叫三“鬼節”。清明掃墓包含有懷念祖先,勉勵後人之意。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有放河燈拯孤照冥的習俗。寒衣節時人們在祖先墓前焚化紙衣。

5.宗教

中國民俗節日深受宗教影響,許多節日都來源於宗教。以佛教為例,有二月十五日薪盡日(佛離世日),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誕辰日,四月八日浴佛節(佛祖釋迦牟尼誕辰日),五月十八日目連僧母誕辰,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七月三十日地藏節(地藏菩薩誕辰日),八月八日轉法輪日(釋迦牟尼說法日),十二月八日臘八節(佛祖成道日)。屬於道教的節日有:一月九日天誕節(玉皇大帝誕辰),一月十五日上元節,一月十九日燕九節,二月一日天正節,二月十五日真元節太上老君生日),三月三日蟠桃節(王母娘娘壽誕),四月十四日八仙呂洞賓誕辰,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誕辰,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九月九日重陽節(斗姆星君誕辰日),十月十五日下元節。上述宗教節日流傳到民間,逐漸形成了廟會等一系列節俗活動。

6.多神信仰

中國是個多神信仰的國家,有些神話傳說和歷史人物被奉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而產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節日。如一月五日路頭神生日;一月八日諸星下凡,有祭星祈歲風俗;一月二十日天穿節,北京白雲觀舉行廟會,做煎餅置屋上補天穿;一月二十五日倉生日,祀倉神,可保糧豐囤滿;二月一日太陽生日,祀太陽神;二月二日龍抬頭日,又為土地神誕辰,是日雨為社翁雨;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誕辰,有文昌廟會;二月十二日花王生日,祭花神,有花神廟會;三月三日北極星君誕辰;三月五日大禹生日,有禹王廟會;三月六日,麥王生日,是日天晴麥可豐收;三月十五日龍王節,祀龍王,有龍王廟會;三月二十八日東嶽大帝誕辰,有東嶽廟會、泰山廟會;四月十二日毒蛇生日,祀蛇王,雨則麥壞;四月二十八日藥王誕辰,祀神農,有藥王廟會;五月十三日關帝誕辰,別稱關公單刀赴會日,有關帝廟會;六月十三日(一說五月七日)魯班誕辰,木石泥瓦等行業祀魯班先師,舉行魯班會;六月二十三日雷公誕辰,祀雷公;六月二十四日二郎神誕辰,祀二郎神;七月七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鵲橋會,拜祭牛郎織女,是日雨稱灑淚雨;八月五日萬壽節,又稱聖節,祀皇帝生日;八月二十七日聖誕節,孔子誕辰,有祭孔廟會;十月一日牛王神生日,祀牛王;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節,別稱灶君升天日,祭社神。二歲時節日是一個能動的文化因子,節日雖有固定的時間,但它的內容卻處於不斷發展和變化之中。

發展歷程

大體說來,中國節日經歷了五個發展時期:

1.先發生期。就節日風俗而言,許多節日元素早在遠古時代已經出現了萌芽。流傳至今的春節、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節日元素,先秦時代大部分已經形成,但當時的節日比較少,內容不夠豐富,時間也不那么固定。節日習俗大都建立在原始崇拜基礎上,信仰色彩濃厚。同時,節日大多是一些需要防範、禁忌的日子,如春節避山魈惡鬼,上已禊祓,端午划龍舟等。

2.漢代定型期。漢代,中國主要節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都已基本定型。一方面,一些歷史人物如屈原、介子推等成為某些節日的紀念人物,取代了原始崇拜和信仰,增強了節俗的人情味和真實感;另一方面,在節俗自身的發展中,一些風俗上升為禮俗,一些禮俗變為風俗,風俗和禮俗融為一體,被人們約定俗成地接受並沿襲下來。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首先,漢代大一統局面的出現,促進了各地區風俗的融合,先秦時期的荊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吳越文化圈、齊魯文化圈、秦文化圈等,到漢代逐漸融為一體,強有力的國家政權對節日風俗的統一起了重要促進作用。其次,漢代節日定型與當時科學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太初曆”確立了以建寅月為歲首,打破了先秦時代的原始崇拜信仰,為節日風俗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此外,漢代儒家獨尊地位確立以後,儒家倫理道德觀念對節日風俗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許多節日禮俗大多可以在漢代找到它的源頭。

3.魏晉南北朝融合期。這個時期的民族大遷徙、大融合,推動了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促進了節日文化的融合與發展。這種融合與發展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推動力:一是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帶來了節俗文化中那些雜技遊藝成分,如騎射、蹴鞠等。二是宗教信仰與節日相結合,使節日更加深入人心,推動了節日的傳播和發展。道教講究陰陽,以奇數為陽,節日中多取奇數,為吉利的象徵,如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五月五日又叫天中節,體現陰陽均衡之意。十二月八日“臘八節”,佛教謂是日佛祖成道,制粥舍眾,此傳說傳到民間以後,形成了吃臘八粥習俗。三是魏晉玄學和清談之風對節俗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宴飲遊樂方面,如高談飲樂、詩酒風流等,為這一時期的節日風俗增加了新的內容。

4.唐高峰期。唐宋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促進了節日文化的發展,其主要特點是:民俗節日從禁忌迷信的神秘氣氛中解脫出來,向禮儀性、娛樂性的方向發展,演變成為真正的良辰佳節。春節放爆竹原是一種驅鬼手段,此時變成了歡樂的象徵;元宵節祭神燈火變成了遊藝觀燈活動;中秋節祭月變成了賞月;重陽節由登高避災演變為秋遊賞菊。在節日風俗的演變中,還增添了許多文化娛樂活動,如放風箏、拔河等等。節日內容日益豐富多彩,把節日民俗活動推向了高峰。

5.明清穩定期。唐宋以後,節日的發展比較平緩,遼、金、元時期,融入了一些少數民族習俗。明清時期,節日風俗出現了三種變化:一是更加講究禮儀性和應酬性,如逢年過節,人們出於禮尚往來而互相拜訪送禮。二是明代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以後,一些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節日風俗逐漸被人們所冷淡,如祭土地神習俗已不像先前那樣受到重視。三是遊樂性繼續發展,如元宵節觀燈,明代由宋代的5天增加到10天,晝市夜燈,熱鬧異常。滿清入關以後,又增加了舞獅、舞龍、旱船、高蹺、秧歌、腰鼓等“百戲”活動。但從總體說來,這一時期的節日風俗沒有太大的變化。

世界主要節日

一月

1月1日:元旦節,陽曆新年.
1月第一個星期日:黑人日
周恩來逝世紀念日
1月十日,中國公安110宣傳日.
1月第二個星期一:日本成人節
列寧逝世紀念日
國際海關日
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世界防治麻風病日(國際麻風節)

二月

世界濕地日
世界抗癌日
2月七日,1923年京漢鐵路罷工紀念
國際聲援南非日
2月10日:國際氣象節(1991)
2月14日:情人節
2月19日:鄧小平逝世紀念日(1997)
2月21日:反對殖民制度鬥爭日(1949)
2月21日:國際母語日(2000)
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的最後一天:國際罕見病日
2月的最後一天: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2003)

三月

3月1日:國際海豹日(1983)
3月3日:全國愛耳日(2000)
3月5日:周恩來誕辰紀念日(1898)
3月5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1963)
3月5日: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2000)
3月6日:世界青光眼日
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1910)
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1925)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1979)
3月14日:馬克思逝世紀念日(1883)
3月14日:白色情人節
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1983)
3月16日:手拉手情系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
3月17日:國際航海日
3月17日:中國國醫節(1929)
3月18日: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
3月21日:世界林業節(世界森林日)(1972)
3月21日: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1966)
3月21日:世界兒歌日世界詩歌日(1976)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2001)
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復活節
3月22日:世界水日(1993)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1960)
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1996)
3月30日:巴勒斯坦國土日(1962)
3月最後一個星期一:全國中國小安全宣傳教育日(1996)

四月

4月1日:國際愚人節
4月2日:國際兒童圖書日
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
4月5日:清明節
4月5日:巴勒斯坦兒童日
4月7日:世界衛生日(1950)
4月7日:世界高血壓日
4月10日:非洲環境保護日
4月15日:非洲自由日
4月16日至18日:全球青年服務日
4月17日:世界血友病日
4月18日:國際古蹟遺址日
4月21日:全國企業家活動日(1994)
4月22日:列寧誕辰紀念日(1870)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970)
4月22日: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世界圖書和著作權日(1995)
4月24日:世界青年反對殖民主義日(1957)
4月24日:亞非新聞工作者日
4月25日: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1986)
4月26日:世界智慧財產權日(2001)
4月27日:聯誼城日
4月28日:世界安全生產與健康日
4月30日: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四個星期日:世界兒童日(1986)
4月最後一個完整星期中的星期三:秘書節

五月

5月1日:國際勞動節(1889)
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
5月4日:中國青年節(1939)
5月4日:五四運動紀念日(1919)
5月5日:馬克思誕辰紀念日(1818)
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1948)
5月8日:世界微笑日
5月第一周的星期二:世界哮喘日(1998)
5月第二個星期六:世界高血壓日(2005)
5月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1914)
5月11日:世界肥胖日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1912)
5月15日: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1994)
5月15日:國際家庭日(國際諮詢日)(1994)
5月17日:世界電信日(1969)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1977)
5月20日: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1990)
5月20日:中國學生營養日(1990)
5月20日:世界計量日(1999)
5月22日:生物多樣性國際日(2000)
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1990)
5月23日:世界讀書日(1995)
5月25日:非洲解放日(1963)
5月26日:世界向人體條件挑戰日(1993)
5月27日:上海解放日(1949)
5月29日:國際維和人員日(2002)
5月30日:“五卅”反對帝國主義運動紀念日(1925)
5月31日:世界無菸日(1988)

六月

6月1日:國際兒童節(1949)
6月1日:國際牛奶日(1961)
6月4日:受侵略戕害的無辜兒童國際日(1983)
6月5日:世界環境日(1974)
6月6日:全國愛眼日(1996)
6月8日:世界海洋日(2009)
6月11日:中國人口日(1974)
6月12日:世界無童工日(2002)
6月14日:世界獻血日(2004)
6月17日: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1995)
6月20日:世界難民日(2001)
6月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1934)
6月22日: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
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1948)
6月23日: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全國土地日(1991)
6月26日:國際禁毒日(國際反毒品日)(1987)
6月26日:禁止藥物濫用和非法販運國際日(1987)
6月26日:國際憲章日(聯合國憲章日)(1945)
6月26日:支援酷刑受害者國際日(1997)

七月

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日(1921)
7月1日:香港回歸紀念日(1997)
7月1日:亞洲30億人口日(1988)
7月2日:國際體育記者日
7月第一個星期六:國際合作節(國際合作社日)(1995)
7月8日: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1937)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987)
7月11日:中國航海節
7月26日:世界語創立日(1887)
7月30日:非洲婦女日(1962)

八月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1927)
8月5日:恩格斯逝世紀念日(1895)
8月6日:國際電影節(1932)
8月8日:全民健身日(1988)
8月12日:國際青年日(1999)
8月13日:國際左撇子日(1976)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日(1945)
8月22日:鄧小平誕辰紀念日(1904)
8月23日:販賣黑奴及其廢除的國際紀念日
8月26日:全國律師諮詢日(1993)

九月

9月1日:全國中國小開學日
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45)
9月8日:國際新聞工作者日(1958)
9月8日:世界掃盲日(1966)
9月9日:毛澤東逝世紀念日(1976)
9月10日:中國教師節(1985)
9月10日:世界預防自殺日
9月14日:世界清潔地球日
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1994)
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國國恥日)(1931)
9月20日:全國愛牙日(1989)
9月21日:國際和平日(1981)
9月22日:世界無車日(1998)
9月第三個星期六:全民國防教育日(2001)
9月21日:世界老年性痴呆宣傳日
9月27日:世界旅遊日(1980)
9月第四個星期日:國際聾人節(1958)
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世界心臟日(2000)
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世界海事日

十月

10月1日:國慶節(1949)
10月1日:國際音樂日(1980)
10月1日:國際老年人日(國際老人節)(1990)
10月2日:國際和平與民主自由鬥爭日(1949)
10月4日:世界動物日
10月5日:世界教師日(1944)
10月第一個星期一:國際住房日(世界人居日)(1986)
10月第一個星期一:國際建築日(1985)
10月第二個星期四:世界視覺日
10月8日:全國高血壓日(1998)
10月9日:世界郵政日(萬國郵聯日)(1969)
10月10日:辛亥革命紀念日(1911)
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心理健康日)(1992)
10月第二個星期三:減少自然災害國際日(1990)
10月11日:聲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1日:世界鎮痛日(2004)
10月12日:世界60億人口日(1999)
10月13日:中國少年先鋒隊誕辰日(1949)
10月13日:世界保健日(1950)
10月14日:世界標準日(1969)
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白手杖節)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
10月17日:世界消除貧困日(消滅貧窮國際日)
10月22日:世界傳統醫藥日
10月24日:聯合國日
10月24日:世界發展宣傳日(世界發展信息日)
10月25日:抗美援朝紀念日(1950)
10月28日:關注男性生殖健康日
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
10月31日:萬聖節前夕

十一月

植樹造林日
11月6日:防止戰爭和武裝衝突糟蹋環境國際日(2001)
11月7日:蘇聯十月革命紀念日(1917)
11月7日:世界美發日(WorldHairdressingDay)
11月7日:世界美容日(WorldBeautyDay)
11月8日:中國記者節
11月9日:中國消防宣傳日(消防節)
11月10日:世界青年節(日)
11月12日:劉少奇逝世紀念日(1969)
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紀念日(1866)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995)
11月16日:國際容忍日(國際寬容日)
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國際學生日)
11月20日:非洲工業化日(1989)
11月20日:國際兒童日
11月21日:世界電視日
11月21日:世界問候日(1973)
11月24日:劉少奇誕辰紀念日(1898)
11月25日: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國際日(1999)
11月25日:國際素食日(節)(1986)
11月28日:恩格斯誕辰紀念日(1820)
11月29日: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1977)
11月第四個星期四:美國感恩節

十二月

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1988)
12月2日:廢除奴隸制國際日(廢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1986)
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1992)
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2001)
12月5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自願人員國際日(1986)
12月5日:世界弱能人士日(1990)
12月7日:國際民航日(1994)
12月9日:“一二·九”運動紀念日(1935)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1978)
12月9日:國際反腐敗日(2004)
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1950)
12月11日:國際山嶽日(2003)
12月第二個星期日:國際兒童電視廣播日(1997)
12月12日:西安事變紀念日(1936)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1937)
12月15日:世界強化免疫日
12月18日:國際移徙者日
聖誕
聖誕
(2000)
12月19日:聯合國南南合作日(2004)
12月20日:澳門回歸紀念日(1999)
12月20日:國際人類團結日(2005)
12月21日:國際籃球日(1891)
12月24日:平安夜
12月25日:聖誕節
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紀念日(1893)
12月26日:節禮日
中國陰曆節日
正月初一:春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上元節)
二月初二:春龍節(龍抬頭)
三月初三:三月三
五月初五:端午節
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七月十五:鬼節(中元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
十月初一:寒衣節
十月十五:下元節
臘月初八:臘八節
臘月二十三小年
臘月三十(小月二十九):除夕

特點

中國歲時節日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了若干特點,主要表現為:

(圖)中秋中秋

1.農業文化特色。中國歲時節日,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和農作物安排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節俗活動,表現了鮮明的農業文化特色,這從以下節俗活動中可見一斑。元旦前後的立春節,看風雲,占天候,預測年歲豐欠。二月驚蟄節令到來時,民間有預防蟲害,預占收成的習俗。三月清明、穀雨前後是春耕播種的大好季節,不少節日如蠶月(小清明)、踏青節、禹生日、麥王生日、龍王節、清明等節日活動都與祈求豐收有關。四月立夏的節俗活動大都是圍繞各地生產特點進行的。五月盛夏之初,各種災害較多,俗稱為“惡月”,其節俗活動多與防病、除害有關。夏至許多地方有“祭田婆”、摘新谷薦祖習俗。六月正值三伏酷熱季節,易染疾病,因此,許多習俗偏重於消夏抗暑活動,包含有愛護生產力的意義。六月六日天貺節,不少地方農民為保護耕田要祭祀穀神。七月七日乞巧節,從牛郎織女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的婦女乞巧習俗,反映了男耕女織的經濟生活。八月是一年中的收穫季節,農民用新谷酬謝祖宗和家神。中秋節賞月、拜月、賞桂,有喜慶豐收的習俗。九月霜降節令,關係到來年生產的好壞,這一天各地有看晴雨、占收成的習俗。十月一日,一些地區農民慶祝牛王生日,廣東有對牛不穿繩的“放閒”習俗,這是農閒之際向牛酬謝的表現,實際上是古代牛圖騰崇拜風俗的遺留。十一月“冬至大如年”,農民有看雪的習俗,所謂“一九雪,九九皆有雪”。大雪可凍殺害蟲,來年農事豐稔。諺語“冬雪是麥被”,其含義即在於此。

2.講究禮儀,風俗與禮俗相結合。每當重要節日來臨,人們都要祭拜祖先,以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如春節供奉祖宗牌位,寒食、清明掃墓,對待死者“事死如生”之禮在節日祭祖中得到集中體現。清明祭掃本來是民間風俗,唐玄宗時列入禮典,變成了禮俗。元宵節張燈風俗自漢代形成之後,歷代都以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封建統治者對節日風俗的倡導,把風俗上升為禮俗,以禮儀教化人民,加速了節日的傳播和發展,同時也把節日納入了封建禮教的軌道。

(圖)節日節日

3.傳承性與變異性相統一。中國節日具有民俗文化傳承性與變異性的一般特點。節日一旦形成,便有一種相對獨立性和穩定性而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時社會條件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仍然保留有古老習俗的影子,這是節日傳承性的重要表現。中國節日文化根植於數千年的農業文化之中,民間流傳下來的許多節日都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其中很多習俗是從遠古時代傳承下來的,至今還為人們所接受,表現了頑強的生命力。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節日風俗是一成不變的,相反,隨著社會經濟、文化條件的變化,節日風俗也會不斷有所變化,有的遭淘汰,有的被更新,總的趨勢是積極因素占優勢地位,落後的陳規陋習不斷被淘汰。如漢代以前上已節的禊祓習俗,魏晉以後變成了郊遊活動。簡言之,中國節日文化傳承中有變異,變異中有發展,傳承與變異相統一是中國節日的顯著特點。

4.民族性與地區性。中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漢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在其他民族的地區也普遍流行。與此同時,漢族節日中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風俗,如春節在院內立燈籠桿,就是受了滿族祭神桿的影響。節日中的許多遊藝活動,如鞦韆、高蹺、騎射、雜技等,原來都是少數民族的習俗。此外,由於各少數民族歷史和文化的差異,因而節日文化表現出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區性特點。除漢族節日外,其他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如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朝鮮族的“老人節”,傣族的“潑水節”,錫伯族的“西遷節”,彝族、白族、納西族、布朗族的“火把節”,土家族的“七月會”,高山族的“豐收節”等等。這些節日都有其特殊意義和習俗,與漢族節日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傳統節日。中國節日的這種跨民族、跨地區的特徵,是歷史上民族節日風俗互相交流、融合的結果,實際上也是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結果。在這種廣泛交流、融合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了廣泛的包容性,使中華民族產生了強大的內聚力,這也是僑居海外的炎黃子孫“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一個重要原因。

節日列舉

(圖)春節時分的倫敦中國城春節時分的倫敦中國城

元旦(1月1日,全體公民放假一日)
除夕(農曆一年最後一天,開始放假到初二)
農曆年初一(農曆正月初一,春節期間全體公民放假三日“除夕至初二”)
農曆年初二(農曆正月初二)
國際婦女節(3月8日,女士放假半日)
清明節(清明節氣當日,通常為公曆4月4日或4月5日,全體公民放假一日)
勞動節(5月1日,放假一日)
五四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學校以外不強制)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全體公民放假一日)
兒童節(6月1日,14周歲以下的兒童放假一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實際日期是7月23日,不放假,黨政府舉辦大型慶祝活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黨政府舉辦大型慶祝活動)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全體公民放假一日)
教師節(9月10日,教師放假半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10月1日,全體公民放假三日,輪換休息為一周,又稱為“十·一黃金周”,政府舉辦大型慶祝活動,每十年舉行閱兵儀式)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有年齡或身份限制的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國外節日簡介

一、美國

(圖)愚人節賀卡愚人節賀卡

1.元旦節(New Year's Day)
2.林肯誕辰(Abraham Lincoln's Birthday)
3. 聖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 )又稱"情人節"(the lovers' day)
4. 華盛頓誕辰(George Washington's Birthday)
5.聖派屈克節(St. Patrick's Day )
6.復活節(Easter Day, Easter Sunday)
7.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8.母親節(Mother's Day)
9.陣亡烈士紀念日(Memorial Day)
10.國旗日(National Flag Day)
11.父親節(Father's Day)
12.國慶節(Independence Day)
13. 勞動節(Labor Day)
14.哥倫布日(Columbus Day)
15.萬聖節(Halloween;Eve of All Saint's Day)
16.萬靈節(All Soul's Day)
17.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
18. 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
19.大選日 (Election Day
20.清教徒登入紀念日(Forefather's Day)
21.聖誕節.(Christmas Day)

二、 丹麥

1. 新年 new year
2.懺悔節 shrovetides
3.復活節Easter
4.愚人節 fool's day
5.國際勞動節 international labor day
6.一系列宗教節日 a series of religious holidays
7.憲法日 constitutions dates

三、 德國

1. 聖誕節(weihnachten)
2. 元旦(neujahr)
3. 狂歡節(karneval/fasching/fastnacht)
4. 復活節(ostern)
5. 國慶節(nationalfeiertag)

(圖)印度孟買工人的五一節遊行印度孟買工人的五一節遊行
四、 法國

1. 帝王節 King festival
2. 聖蠟節saints waxes festival
3. 愚人節fool's day
4. 勞動節和鈴蘭花節Labor Day and bell orchid festival
5. 法國國慶節 French National Day
6. 法國的大假France's paid annual leave
7. 冥節 deep festivals
8. 聖-喀德琳節saints - Germany Lin festival
9. 聖誕節Christmas days

五,芬蘭

元旦節
神靈節
耶穌受難日和復活節
五一節
耶穌升天日
降靈節
仲夏節
萬聖節
獨立日
聖誕節
節禮日

六、加拿大

元旦:1月1日
耶酥受難日:時間在復活節之前的那個星期五
復活節次日:時間在復活節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
維多利亞日:5月24日為女王誕辰紀念日,但放假日期為25日前的第一個星期一
加拿大日:7月1日
公民日:8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
勞動節:9月1日,但放假日期為九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
感恩節:10份的第二個星期一
休戰紀念日:11月11日為紀念二次世界大戰中死難者
聖誕節:12月25日
節禮日:12月26日

七,挪威

新年 1月1日。
棕櫚主日 復活節前的星期天。
濯足節 復活節前的星期四。。
耶穌受難日。
復活節 4月的第—個星期天。
勞動節 5月1日。
耶穌升天節 復活節40天以後的第一個星期四。
獨立日 5月17日。
降靈節 復活節後第七個星期日。
聖誕節 12月25日
節禮日 12月26日

八,義大利

1月1日元旦,亦稱:新年(非宗教節日)
1月6日 主顯節,亦稱顯現節(宗教節日)
2月14日 情人節(民間習俗節)
2月至3月 狂歡節,亦稱謝肉節(宗教節日)
復活節
3月8日(三八婦女節)
4月25日 義大利解放日(非宗教節日)
5月1日(勞動節)
5月(母親節)
6月2日 國慶節(非宗教節日)
8月15日 八月節(非宗教節日)
11月2日 萬聖節(宗教節日)
12月25日 聖誕節(宗教節日)

(圖)聖誕節聖誕節
九、英國

新年,元旦 New year
聖瓦倫丁節(情人節)Valentine's Day
愚人節 Fool's day
耶穌受難日 Jesus Good Friday
復活節 Easter
復活節後的星期一 After Easter's Monday
耶穌升天節 Jesus ascends to heaven the festival
五一勞動節 51 Labor Day
春假 Spring vacation
母親節 Mother's Day
陣亡將士紀念日 Died in battle the officers and men commemoration day
美國獨立紀念日 American independent commemoration day
夏季公假
哥倫布日 Columbus date
萬聖節前夕 Halloween eve
萬聖節 Halloween
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停戰紀念日 First, two world wars truce commemoration day
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
聖誕節前夜 Christmas day eve
聖誕節 Christmas day
節禮日

十、希臘:

新年 New year
主顯節 Plough monday
聖灰節 Saint ash festival
復活節 Easter
勞動節 Labor Day
十月二十八日 On October 28
聖誕節 Christmas day

十一、新加坡

農曆春節 calendar Spring Festival
清明節 Qingming Festival
端午節 Dragon Boat Festival
中元節 Festival of the fifteenth day
衛塞節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Health plug
國慶日(NATIONAL DAY )
開齋節 Lesser bairam
哈芝節 Kazak iris festival
大寶森節 Great treasure woods festival
聖誕節 Christmas day
耶穌受難節與復活節Jesus good Friday and Easter

中國傳統節日簡介

春節

春節是中國民間非常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之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除夕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鬥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

寒食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惟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清明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陰曆制定的,陰曆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且吳越之地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彩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2012年,烏丙安、葉舒憲等專家共同倡議將七夕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中秋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重陽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初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會都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Festival),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族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