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簡介
在文昌祭祀活動中,梓潼七曲山大廟廟會是民間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的活動,也是梓潼集祭祀、文化、商貿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民俗節目,它影響到川西北地區數縣及陝甘兩省的部分地區。每屆廟會都有數萬人之多,因廟會主祭文昌帝君,又稱廟會為“文昌會”。每年春季廟會從農曆二月初一至二月十五日,秋季廟會從農曆八月初一日至八月十五日。由於廟會是這一地區綜合文化的大陳列,包括宏偉壯觀的古建築藝術,蒼煙濃蔭的古柏林,廟內文昌大型鐵塑及文物,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張獻忠認家廟的風雲紀事,海燈法師練功的場所,娘娘殿前的習俗,這些都是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人們上山參觀遊覽。大眾文化活動加強了廟會的娛樂功能,每屆廟會期間都有來自各地的大型雜技團、馴獸團、雜耍、猴戲、民間演唱表演。民俗文化展示也豐富了廟會的內容,民間工藝品雖然製作粗糙簡陋,但稚拙有趣;地方小食為廟會飲食文化增添了秀色,是民俗文化富有吸引力的內容。
重大祭典
春祭是祭祀文昌帝君的重大祭典,相傳每年二月三日,是文昌的生日,是為祀典,是按朝廷頒布的禮神制度舉行的,其規格與祭孔子大致一樣。秋祭是清朝乾隆年間才興起的,在每年八月初一舉行,儀式大致與春祭相同,增加秋季無非是使文昌祭祀活動更為圓滿,內容更為豐富,參與人員更為廣泛,祭典的影響更為擴大。春秋祭典是文昌祭祀活動的主要儀式,主祭地點在七曲山大廟文昌正殿大廳舉行,分祭前準備和祭典兩個部分。
在文昌祭祀文化中,大興花燈可謂別具一格。大興花燈表演時間是每年臘月三十夜開始,耍到正月十五日為止,“耍燈”是表演的高潮,“耍燈”是正月十五鬧元宵的重頭戲,“耍燈”是繼臘月三十夜“開光”儀式之後逐門逐戶“拜燈”開始的。這種逐戶“拜燈”習俗是梓潼春節迎神會之前各地鄉間農村文昌“掃蕩”習俗的同一種形式。“耍燈”表演一般分兩天進行。第一天共七場,包括“二龍戲珠”,“二龍搶寶”,“梅花陣”,“太極陣”,“採茶燈”,“車車燈”,“馬馬燈”。第二天告辭主人時表演“謝茶”,包括各種燈具相互穿插,構成各種圖案圖陣的燈舞,這些圖案或圖陣有“開四門”,“關四門”,“套八節”,“抱柱子”,“滾螺獅”,“一條龍”等等。
民俗節目
在文昌祭祀活動中,梓潼七曲山大廟廟會是民間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的活動,也是梓潼集祭祀、文化、商貿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民俗節目,它影響到川西北地區數縣及陝甘兩省的部分地區。每屆廟會都有數萬人之多,因廟會主祭文昌帝君,又稱廟會為“文昌會”。每年春季廟會從農曆二月初一至二月十五日,秋季廟會從農曆八月初一日至八月十五日。由於廟會是這一地區綜合文化的大陳列,包括宏偉壯觀的古建築藝術,蒼煙濃蔭的古柏林,廟內文昌大型鐵塑及文物,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張獻忠認家廟的風雲紀事,海燈法師練功的場所,娘娘殿前的習俗,這些都是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人們上山參觀遊覽。大眾文化活動加強了廟會的娛樂功能,每屆廟會期間都有來自各地的大型雜技團、馴獸團、雜耍、猴戲、民間演唱表演。民俗文化展示也豐富了廟會的內容,民間工藝品雖然製作粗糙簡陋,但稚拙有趣;地方小食為廟會飲食文化增添了秀色,是民俗文化富有吸引力的內容。梓潼的地方小食色、鮮、味、型具佳,梓潼酥餅、梓潼片粉、梓潼鑲碗的“梓潼三絕”自然是廟會珍品。
七曲山大廟的建築是順其自然,依山而建的。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風格殊異,它集南北古建築和官方民間營造法式於一體。大廟古建築以百尺樓、正殿、桂香殿為中軸線,其餘建築由此向左右延伸,由於受地形的限制,故不十分對稱。百尺樓為大廟的正山門,又名忠孝樓、星主樓、魁星樓,始建於明朝。正殿位於古建的中心部位,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正殿的後面是桂香殿,為明代所建。正殿前左右有鐘鼓樓,六角攢尖頂式,蓋綠色琉璃瓦,是清雍正十年建。正殿左側就是聖啟宮、瘟祖殿、白特殿及風洞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