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地區
此外,也有所謂三月十九或者二月初二為太陽生日的說法。但在中國的老黃曆上,只有農曆六月十九這一天是太陽日(也就是太陽生日),也是菩薩成道日。可見日照的太陽節是遠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是正統的正宗的太陽生日。其他的是民間不同版本的太陽生日。
在山東省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的天台山下,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老母廟——這座老母廟祭祀的是我們的先祖太陽神羲和,當地人稱羲和老母,這在全國眾多的老母廟中尚不多見。
日照地區的太陽崇拜習俗以天台山下太陽節(老母廟廟會)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為宏大,影響最為廣泛。
對於老母廟的歷史,清朝王隕在《天外來客—隕石收藏錄》中記載:“日照隕:沂州府日照縣南40里石盆山。《淮南子·覽冥篇》云:‘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山巔尚有馬蹄形隕石坑依稀可辯,隕石散落於其間,山下有隕石立於濤雒南門外。土人傳曰:盤古開天闢地,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四海一統,其樂融融。不意太陽爆,隕石降,竟至石破天驚,“四極廢,九州裂”,民不聊生者也。幸得女媧補天於高山之巔,羲和浴日於東海之濱,救得萬眾生靈。乃建老母廟于山下以祀女媧羲和,堆隕石於高台以祭太陽神靈”。
老母廟廟會(太陽節)起於何時,不見記載。傳說自古以來日照民間就有趕廟會的習俗,人們在祭祀神靈的同時,也要進行商貿和民間娛樂活動。因此每年一度農曆六月十九太陽神生日這天,天台山下的老母廟都要舉辦廟會,這是濤雒也是日照的一大盛事,周圍幾百里的鄉民都來趕廟會,祭太陽,祀老母,祈求五穀豐登,幸福安康。村民們還將生產的鄉土產品拿來展示、交換、同時請來專門的戲班子表演節目。據說場面宏大,熱鬧非凡。 北魏時期,慧深法師在天台山老母廟附近建天台憫寺。由於農曆六月十九日也是觀音菩薩的成道日,佛教文化很自然地融入了當地的太陽節習俗。因此農曆六月十九太陽節這天,人們不但祭太陽,祀老母,還要拜菩薩。值得注意的是,石鳯寺的建築本身也反映了原始太陽崇拜與佛教文化的結合。據說寺廟雕樑畫棟,大殿里供奉的是佛像,壁畫則是羲和浴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和大羿射日等傳統的神話傳說。
老母廟廟會(太陽節)大型節慶活動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後來廟會上發生了一件離奇的“木刀殺人”的事故,廟會活動才中斷。當時戲班子上演的是三國演義中關公計斬蔡陽的情節,據說演關公的演員手持木刀,手起刀落,居然真的把演蔡陽的演員的人頭砍了下來,從此廟會終止了,但是民間的祭祀活動一直沒有停止。六十年代文革開始,紅衛兵到這裡破四舊,將老母像合佛像砸毀。到七十年代人們在這裡採石,老母廟和石鳯寺被徹底破壞了。但是在民間,人們在太陽節這一天仍然保留吃麵餅的習俗。
在日照民間還流傳著“太陽生日歌”
清早起來看東方,手捧明香敬太陽; 太陽一出身穿紅,出東轉西不住程; 天天從你門前過,你大人小孩都喊俺小名, 染紅到綠是俺曬,五穀雜糧俺收成, 大小神良有人敬,沒人敬俺太陽頭一名, 鬧得俺常歸山去,天下名人黑咕洞; 你要是給俺過生日,大門底下掛紅燈, 你要是不給俺過生日,大門底下地獄坑; 俺不要仙桃和仙果,只要 三盅 清茶兩盞燈,三支清香照明路, 一人學會一人傳,陽壽增他60年, 二人學會他不傳,口吐鮮血病傷寒; 三人學會三人傳,一輩子事情不犯難, 那么熟,那么生,那么三生到天空。 註:此歌來源於日照民間,太陽生日歌,太陽的生日是陰曆6月19日,王鳳娥提供。 |
還有民歌唱道:
太陽一出滿天紅,照得大地紅彤彤。
天上無陽無晝夜,地上無陽無收成。
太陽六月十九生,男女老幼應記清。
對此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呼籲日照舉辦太陽節,恢復、保護延續了數千年的民族文化傳承:
《山東省1996-2010年人文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規劃綱要》將日照列為“東夷文化區”。綱要中指出“該區包括臨沂日照等市,是東夷文化區的中心地域,齊魯楚文化的交匯地。保護開發要突出遠古文化和山水港灣風光特色”。具體包括“保護開發東夷文化遺址;在東海峪設立考古實驗區;擴建莒縣博物館,反映莒文化和魯東南文化”等措施。
北京旅遊學院著名旅遊規劃專家楊乃濟教授於2000年說:“國際通行的海濱旅遊地的三大賣點是“沙灘”,(Sandy-beach)、“陽光”(Sun)、海水(Sea)。由於這三個英語辭彙起首的字母都是“S”,所以合稱之為“3S”。許多知名的海濱旅遊地贏得美譽,幾乎都得益於“3S”中某一兩方面的優勢;如廣西北海以其十里銀灘號稱“天下第一灘”,海南三亞亞龍灣則以其沙質優良海水清澈揚名於世。儘管中國擁有1.8萬公里海岸線、5000多個沿海島嶼,但在三個“S”上拔盡頭籌的,日照市是絕無僅有的一個”。
“要使旅遊業成為日照市新的經濟成長點和未來的支柱產業,日照市旅遊定位於:擁有太陽品牌的,獨具特色的海濱度假旅遊。實現這一成長目標的手段是:⑴以創建“太陽城”主題公園和舉辦一年一度的盛大的國際“太陽節”旅遊節慶活動樹立品牌贏得專利。⑵以歐洲“四海”(地中海、黑海、愛琴海、亞得利亞海)的四個世界聞名的海濱旅遊的勝地為藍本的全新創意,創造四海集萃的海濱景觀,確立日照海濱旅遊高品位的創新特色”。(著名旅遊學家楊乃濟教授談日照市旅遊發展戰略)
國家旅遊局計財司魏小安司長於2003年指出:“日照有人提出搞太陽文化旅遊,這可能成為一個好產品。因為世界各個民族都有過太陽崇拜。搞太陽文化旅遊,日照本身就變成了資源了。目前我們搞太陽文化關鍵是選好切入點。能否想辦法把太陽文化轉化一些形象,開展一些活動,這樣日照本身的總體形象就可能樹立起來”。
山東省旅遊局李德明局長在2003年也認為:“世界上太陽文化積澱深厚,太陽崇拜普遍。日照有太陽文化背景,太陽文化旅遊是個獨特的產品,同意建太陽城,辦太陽節。可先辦太陽節,太陽節搞起來也,就逼著建太陽城,市場需要了,太陽城的投資者就會脫穎而現”。
千呼萬喚始出來,日照首屆太陽節祭日大典終於在2010年舉辦,恢復傳承延續了數千年的民風民俗,對此新華社報導如下:
7月30日,農曆六月十九,傳說中太陽的生日。當天,山東省日照市隆重舉行2010年日照太陽節祀日大典。莊嚴的場面,典雅的祭文,悠揚的古樂,500餘名太陽文化愛好者齊聚濤雒天台山,見證了這一神聖的時刻。 據介紹,這次太陽節由日照市太陽文化研究會主辦,東港區文聯、濤雒鎮政府協辦。日照市太陽文化研究會會長范海鈞宣讀祭文,日照太陽文化研究會顧問薄子寶主持祀日儀式。 崇拜太陽是一種高尚的感恩 當天凌晨3時,記者一行來到天台山下。雖然天色尚黑,但影影綽綽中,仍可見到不少登山的身影。據了解,不少附近村民為了參加此次祀日大典,凌晨2時便已開始上山了。 當天上午5時,祀日大典正式開始。 在震撼人心的鼓聲中,“三牲”“五穀”“百果”等祭品被一一呈上。敬獻花籃後,日照太陽文化研究會會長宣讀了祭文,字字句句,盛讚太陽的光輝。而後,所有人員面朝東方,在初升的朝陽下,向日神行鞠躬大禮。 在“敬獻樂舞”議程中,10餘名盛裝的少女翩翩起舞,以感恩太陽。沒有音樂,只有或密或疏的鼓聲,看似原始,卻別有一種震懾人心的美。 “這既是一種敬畏自然的文明行為,也是一種崇拜太陽的高尚感恩活動”,范海鈞表示,此次太陽節祀日大典的舉辦,展現了日照人民的高尚情操。 儀式結束後,上元一村、二村、三村、崔家莊子等附近村莊的數十名村民,又自發來到位於山腰的“羲和老母廟”遺址,舉行了一場簡樸而又莊嚴的祭祀儀式。 日照是當之無愧的“太陽城” 在當天的祀日大典上,記者發現了一位特殊的“嘉賓”——— 來自東南大學的陶思炎教授。 作為民俗學界的權威人士,陶教授說起太陽文化來侃侃而談:“很多地方都有太陽崇拜的傳統,但目前在全國來看,能夠形成傳統和儀式的並不多。根據文獻資料和傳統,要舉辦太陽節,日照首當其衝!” “首先從城市名字上,日照即是‘日出初光先照’的意思,一聽便與太陽有關”,他說,日照作為中國太陽崇拜文化的起源地,歷史悠久,傳承清晰,而且有眾多的文物予以佐證,是一座當之無愧的“太陽城”。 陶教授表示,此次祀日大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感恩太陽,更有其深層次的意義: 首先,在太陽節保護自然的主線下,有助於打造天人合一、萬物有靈的祥和氛圍,促進和諧發展;其次,藉助太陽節的平台,可對日照的太陽文化加以整理和傳承,努力發掘恢復日照的太陽文化傳統;此外,太陽節的舉辦,有助於充實日照的文化內涵,作為太陽城,日照不僅要有太陽文化的因子,還要有與太陽有關的文化活動。 最後,對於日照的太陽文化,陶教授還小小地支了“一招”:可以將太陽文化與日照的海濱旅遊相結合,發揮日照的特色,融合昨日文化與今日文化,打造一個新的城市品牌和特色產業! 太陽節為什麼選擇了天台山 “我們現在所站的天台山頂,就是古人祭祀太陽神的地方”,7月30日,日照太陽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留美博士鞠志國說,日照市乃中國遠古太陽崇拜的起源地,也是世界五大太陽文化起源地之一。地下考古和史料記載表明,日照之名即來自太陽崇拜。 他說,天台山中原建有“羲和老母廟”,供奉太陽女神羲和老母,並逐漸演變為以紀念太陽生日(農曆六月十九)為主題的“羲和老母廟會”。自古以來日照民間每到這一天,天台山下都要舉辦廟會,祭太陽,祀老母,遊人雲集,盛況空前。在太陽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還會烙一種太陽形似圓形小餅,據考證,這就是現在的煎餅或鍋盔餅的前身。 因為有了這樣的民俗基礎,所以,2010日照太陽節“選擇”了天台山。 鞠志國表示,今後,日照太陽節將每年舉辦一次,以傳承太陽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靳鳳清)
廣東省梅州地區
來歷
並非是說太陽的生日 實為紀念明朝的節日
這一天是明朝亡國的日子,為了避免清朝廷的迫害,人們諱飾為太陽生日。
相傳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雖然一度勵精圖治,但難挽狂瀾於既倒。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
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城,午時前後,崇禎皇帝自己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槐樹上。
接著吳三桂引滿清大軍入關,擊敗農民起義軍與明朝官兵,占領了大明江山,建立清王朝,
崇禎皇帝自盡的日子成了明王朝滅亡的日子。
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洋坑祥安圍人 李二何(當時李二何為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東宮講讀) 暗攜太子朱慈糧潛身回故里梅州陰那山靈光寺,削髮為僧 改名太歲和尚 以圖東山再起 反清復明
後來清室已定 太子老與古寺 後人便造了“太子菩薩”供奉
清初,東南沿海浙閩一帶抗清鬥爭異常激烈,但南明諸王的抗清運動在康熙元年(1662年)失敗,
台灣的明鄭(鄭成功後裔)政權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歸順清朝廷。
從此,秘密結社成為反清復明之士的主要活動形式:一則是積極發展幫會為骨幹力量,大興洪門(始成立於1674年),合異姓為一家,會眾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拜日為兄,拜月為嫂,共圖反清復明大業;
俗傳太陽經:‘太陽明明朱光佛,三月十九午時生,家家戶戶點紅燈’等語。朱即明之國姓也。”
現今
現在梅州客家人(主要是流行與梅州市梅縣區、大埔兩區縣)仍然有人在那一天敬奉太陽
其他地方也有不少人在這一天焚香禱告,傳之子孫,有“菩薩生日”和“太陽生日”兩種說法。菩薩是指崇禎帝本日棄肉身而成佛。太陽寓指明。
“太陽生日”是梅州客家人的特有民俗節日。“太陽生日”定於農曆三月十九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備三牲果品敬太陽,口中念著《太陽經》。《太陽經》的內容大致是:
太陽三月十九日生,家家戶戶點紅燈;
太陽一出滿天紅,家家門前掛燈籠;
太陽明明珠光佛,四大神明掌乾坤”。
當天還要吃炒麵以作紀念,所以街頭打麵店買麵條的人很多。而且還要提前在十八日這一天,把當地陰那山上靈光寺內一尊叫“太子菩薩”的神像抬出來游鄉。當地民眾管叫這“太子菩薩”為“稗子(客家話音同“筷”)菩薩”,說是迎了“稗子菩薩”,當年可保五穀豐登,田中少長稗草。
“太陽生日”和“太子菩薩”是有一番來歷的:明代末年,嘉應州(梅州)的客家人曾幾度舉義旗開展“反清復明”鬥爭。在清兵進京前夕,有一位在朝中當太子老師的李士淳是梅州市梅縣區鬆口人,他把太子朱慈烺帶回到梅州,在陰那山靈光寺廟內住下來。終因明朝大勢已去,明朝最後一個太子朱慈烺隱名出家,在靈光寺內當了和尚,當地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太子,都叫他太子和尚。後來終老於靈光寺。當地民眾為了紀念這位太子,便在寺內供了一尊“太子菩薩”,為了掩飾這位明太子在此隱居的身份,便把“太子和尚”諧稱為“稗子和尚”。明王朝復亡以後,人們不敢公開悼念明代皇帝,把明崇禎皇帝於煤山上吊歸天的農曆三月十九日忌辰為“太陽生日”,並將太子菩薩的神像提前一天抬出來游鄉,告示遠近村民舉行悼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