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廿二)空性,虛空藏菩薩之空大圓通。
虛空藏是密教菩薩,他包藏一切功德如虛空,故名“虛空藏”。《大集經·虛空藏品》說:有個大富長者,庫藏財寶無數,他十分大方,廣為布施,貧窮的人去了,各取所需,大富長者找開寶藏,都能滿足他們。窮人們高興,大富長者也心喜無悔。虛空菩薩也像他一樣。他更“得如來神足萬故,於虛空中,隨眾生所需,若法施,若財施,盡能施與,皆令歡喜“。虛空藏的形象是穿鮮白衣,左手持蓮花,上有大刀印,這是利慧之標誌;右手持寶劍或白拂。頭戴天冠。
虛空藏與釋迦佛,同在過去劫定光佛(燃燈佛)前,證得無邊無際的法身。當時手拿四大寶珠,照明了十方世界,所有微塵佛國,化為虛空。虛空藏觀察地、水、火、風,無依妄想,四大皆空。
詳解
【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於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
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作佛事,得大隨順。
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
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注釋】
“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於密教中為屬於寶部的菩薩,以其所有之寶如虛空一般無量,故名虛空藏。又,此菩薩以虛空為寶,虛空者,一切諸有盡在其中,是故含藏無量,故名虛空藏;又此虛空即空如來藏,故名為寶。又此菩薩得無邊身,猶如虛空,故名虛空藏。又此菩薩恆能以無量內外諸寶雨諸眾生,令其所願得遂,故名虛空藏菩薩,又名虛空庫菩薩,以其寶庫猶如虛空之無邊也。
“我於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如來”,即釋迦如來。“定光佛”,即然燈佛,為世尊於因地菩薩道中第二阿僧祗劫的授記本師。《大智度論》云:“太子生時,身光如燈,後發心出家,直至成佛,故名然燈。”。此言:我與釋尊往昔同在然燈佛所供養承事,我即於彼時證得無邊身。“無邊身”,以虛空為身,故名無邊身;或其身廣大,猶如虛空,故名。
“手執四大寶珠”:四大寶珠,表照徹四大之智珠。“手執”,表此菩薩已證此智。此為依顯教義而言。以密教之義,則四大寶珠表四佛之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照徹明現遍於十方如微塵眾多之諸佛世界,皆現實相,皆如實化成虛空之性。
“又於自心現大圓鏡”:“自心”,表阿賴耶識,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故說於自心現大圓鏡。
“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十種微妙寶光”,依顯教言即是十智。此十智又有二種。一、依《俱舍論》則為:(1)世俗智,(2)法智,(3)類智,(4)苦智,(5)集智,(6)滅道,(7)道智,(8)他心智,(9)盡智,(10)無生智。(《俱舍論》卷二十六)。二、依《華嚴經》,則為十住菩薩(灌頂住)所修之十智:(1)三世智,(2)佛法智,(3)法界無礙智,(4)法界無邊智,(5)充滿一切世界智,(6)普照一切世間智,(7)住持一切世界智,(8)知一切眾生智,(9)知一切法智,(10)知無邊諸佛智(唐譯《華嚴經》卷十六)。以上為依顯教而言,若依密教,則此“十種微妙寶光”為指十波羅蜜:檀、戒、忍、進、禪、慧、方、願、力、智。“流灌十方”,菩薩以此十波羅蜜(或十智),廣度十方一切有情。
“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諸幢王剎”,即上面所說華藏世界海之香水海中,如浮幢之諸佛剎土。“王”,即法王,佛也。“王剎”即佛剎。此言,我又能攝華藏世界海中廣大無量之諸佛剎土,來入於我心鏡之中而影現,且涉入於我身中,此為以身攝剎,依正相涉。
“身同虛空,不相妨礙”:以我身如同虛空,故無量佛剎雖入我身,卻不相妨礙,此即表二種無礙門:“事事無礙門”及“廣狹自在無礙門”。此為以正報攝依報:若能如是,則無量佛土,無量眾生皆在我身心中矣;若如是者,則何有不能成辦者?
“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作佛事”:此即能分身、化身無量,而入於無量佛世界中。“佛事”,佛所作事,即宣說正法、度化有情,令出苦輪,或證菩提。此為以正報入於依報。
“得大隨順”:即大自在。隨順有二義:一、隨我之意樂及願力;二、隨眾生心、眾生根性、及眾生因緣。簡言之,或隨自、或隨他,無不自在成就一切,故稱“大隨順”。
“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無依”,無所依之體。地水火風四大,心外非有,無有所依之實自體可得,唯心所現;隨眾生之妄想而生滅:妄想生時,四大非無,似有而現;妄想滅時,四大非有,如夢中境,海市蜃樓,似有而無。是故四大之體,原與虛空無二。
“佛國本同”:一切諸佛國土亦是由四大所成,故即使是諸佛國土,其本質亦同於四大、同於虛空,無有實自體可得,唯心所現。
“於同發明,得無生忍”:“同”,相同。此言,一切器世間,其最大者,莫過於諸佛國土;若連能造諸佛剎土的四大,亦同於虛空,唯心所現,我即於此一切“同相”、“同理”之中,發明內外一切四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不生不滅,因此而證得無生法忍。
“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我為以虛空三摩缽底(虛空觀)之觀智,觀察虛空之性相無邊,觀行成就,而入虛空藏三摩地。
“妙力圓明”:以虛空藏三昧之力,而現種種微妙神力,照徹十方本自圓明之性。
【義貫】
“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與”釋迦“如來”您往昔曾同於“定光佛”(然燈佛)“所”,供養承事,我即是於彼時證“得無邊身。爾時”我以空慧之“手執”照空“四大”之“寶珠,照”徹“明”現“十方”如“微塵”數之諸“佛剎”土,一一皆令如實“化”現“成虛空”之性,內外妄滅,一真顯現。
我“又於自”本覺真“心”中轉第八識,而“現”出“大圓鏡”智,於此圓鏡總智“內”復“放十種”別智(十波羅密)之“微妙寶光”,令“流灌”於“十方”法界,“盡虛空際”,而成理事無礙法界。我又攝華藏世界海中“諸”浮“幢”法“王剎”土之依報,“來入”我心“鏡內”,且“涉入我”正報之“身”中,然以我“身同虛空”,故得以身攝土,依正相涉,而“不相妨礙”,圓融自在,成就事事無礙法界,廣狹自在無礙門。我復“身能善入”如“微塵”數之諸佛“國土”中,分身、化身,“廣作佛事,得大隨順”,大自在。
“此”色空無礙、依正相涉之“大神力”之修得,“由我”以智“諦觀:四大”本非心外實有,並“無”所“依”之體可得,唯心所現,隨眾生之“妄想”而“生滅”,妄想生時,四大妄生;妄想滅時,四大妄滅。妄生非生,妄滅非滅。故四大與“虛空”本“無二”相。一切“佛國”亦由四大所成故“本同”於虛空,無有實自體可得,唯心所現;我“於”此內外四大皆“同”虛空性而“發明”內外四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是故得生而不生,不生而生,因此證“得無生”法“忍”。
今“佛問圓通,我以”虛空三摩缽底之智“觀察虛空”所現性相“無邊”,此觀行成就而“入”虛空藏“三摩地”,住此三摩地中,得色空無礙、依正相融之微“妙”神“力”照徹十方“圓明。斯為第一”最妙圓通法門。
二十五圓通菩薩
圓通,圓滿周遍,融通無礙之義。蓋眾生之機緣萬差,故得圓通之法亦各不同。二十五,謂六塵、六根、六識及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