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練肩

科學練肩

科學練肩,是一組為了預防肩周疾病的正確指導方法,主要有彈力帶下拉、俯身飛鳥、直立飛鳥、俯臥抬臂、外旋練習等一系列的技術練習。如果忽略肩關節在運動當中的作用,時間長了就會出現“網球肘”、手腕疼痛等上肢傷病等疾病。

概述

科學練肩科學練肩
科學練肩能預防或減少肩周疾病的產生。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與手臂配合完成上肢絕大部分的動作。肩關節是由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是典型的球窩關節;關節盂小而淺,邊緣附有盂唇;關節囊薄而鬆弛,囊下部無韌帶和肌加強,最為薄弱,故肩關節最容易脫位造成損傷。

不良行為

導致肩部傷害

其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學習、遊戲,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玩手機等,使肩關節周圍某些肌肉的力量減弱,而另外一些肌肉的負擔加重,日復一日的重負之下,就會產生肌肉的過度使用、產生疲勞,造成肘、腕的負荷過大,形成勞損,甚至傷病。

其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鍛鍊意識也得到了加強,但鍛鍊過程中由於缺乏正確的運動技巧而增加上肢的損傷幾率。像人們比較喜歡的桌球、羽毛球、網球等上肢發力的項目,它們是依靠身體的力量來帶動肩關節,再由肩關節來帶動肘關節、腕關節,很多愛好者模仿動作時,往往是形似神不似,忽略肩關節在運動當中的作用,拚命的使用小臂和手腕,造成小臂和手腕的負荷加重,時間長了就會出現“網球肘”、手腕疼痛等上肢傷病。

其三,造成肩部疼痛,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

導致功能障礙

其一,是胸肌與肩後部肌肉不平衡:理想的肩部肌肉,應該是胸肌和肩後部功能相當。當肩後部和背肌力量不夠,胸肌相對強勢的時候,整個肩部都會被胸肌拉向前方,就出現了含胸駝背的姿勢,這種姿勢會讓肩關節變得狹窄,肩關節功能障礙容易出現,上肢的功能受到影響。

其二,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旋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其三,是肩袖肌肉弱(肩胛骨周圍的肌肉):肩袖肌肉就像調節器,可以細微的調整肩關節的位置,能夠阻止肩關節變得狹窄,當肩袖肌肉變弱,肩關節間隙變窄,肩關節功能障礙就不可避免了。

方法介紹

彈力帶下拉

(如下圖)雙手位於頭頂位置,緊握彈力帶,手臂略彎曲,手臂和肩同時向外用力,將彈力帶拉至手與肩同高的位置,然後緩緩恢復到原來位置,重複動作;建議每次練習3~5組,每組10~15次為宜,組間休息45秒~90秒。

彈力帶下拉彈力帶下拉

俯身飛鳥

(如下圖)手持啞鈴或其他重物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屁股後坐,軀幹向前傾斜60°左右(背部呈一條線),身體保持這個姿勢開始練習:起始位,手自然下垂,肘部略微彎曲,然後手臂向外、向背部伸展,伸展到最大限度時保持1秒,再慢慢放下手臂恢復原狀;每次練習3~5組,每組10~15次為宜,組間休息45秒~90秒。

俯身飛鳥 俯身飛鳥

直立飛鳥

(如下圖)雙腳開立與肩同寬,空手或手持重物自然下垂;手臂伸直外展(向兩側抬起),手與肩同高位置,然後恢復到起始位置;若有肩痛的,外展動作應避免疼痛;每次練習3~5組,每組10~15次為宜,組間休息45秒~90秒。

直立飛鳥直立飛鳥

俯臥抬臂

(如下圖)自然俯臥在地板(瑜伽墊或小毛毯)上,雙臂伸向兩側呈“T”形,或雙臂伸向頭的斜上方呈“V”字形,雙臂自然放鬆;雙臂保持“T”或“V”字形,將伸展的手臂抬離地面5厘米左右;保持抬起姿勢15~30秒鐘,然後恢復到起始位置;每次練習3~5組,組間休息45秒~90秒。

俯臥抬臂俯臥抬臂

外旋練習

(如下圖)側臥在長凳上,下側的手臂彎曲墊於頭下,上側腰間搭一條捲起來的毛巾,用來墊上側肘部;上側手臂肘部彎曲呈90度,並將肘部倚在毛巾上,使大臂緊貼身體,前臂在腹部前面垂下手心朝下;將手(重物)向上運動,直至最大位置,不要停頓,緩緩回到起始位置,重複動作;手向上時肘部要夾住毛巾,不要抬大臂;每次練習3~5組,每組大於10次為宜,組間休息45秒~90秒。

外旋練習 外旋練習
外旋練習 外旋練習
外旋練習 外旋練習

直臂後伸

(如下圖)雙腳開立與肩同寬,空手或手持重物自然下垂;手臂伸直後伸,後伸至最大位置(根據肩部反應調整位置);然後恢復起始姿勢,重複動作;每次練習3~5組,每組10~15次為宜,組間休息45秒~90秒。

直臂後伸直臂後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