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秋季,從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 氣候由熱轉寒,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關鍵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開始陽消陰長過渡。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養生時機
秋季,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乾燥。秋氣應肺 ,而秋季乾燥的氣候極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便秘等症狀,重者還會咳中帶血,所以秋季養生要防燥 。 秋季,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人們經夏季過多的發泄之後,機體各組織系統均處於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注意防涼。養生的種類
飲食調養
《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可能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一點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燥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臞仙神隱書》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於健康 養生食物1、苦瓜炒肉絲
藥膳配方:豬肉50克,苦瓜300克,調料適量。
製作方法:將豬肉切絲加黃酒、澱粉拌勻,入熱油鍋以旺火滑炒盛起;鍋內留少許底油,投放切成條的苦瓜,加鹽並倒進肉絲翻炒;最後加白糖、味素稍炒即成。
用法:隨意食用。
食用功效:清熱消暑,開胃祛濕,益脾補腎。適用於熱病、赤眼、瘡腫、痢疾。
2、綠豆紅棗粥
藥膳配方:綠豆100克、紅棗15枚、紅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綠豆、紅棗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煮至豆爛入紅糖即成。
用法:隨意食用。
食用功效:有清熱解暑,健脾護肝的功效。適用於中暑、貧血、疲勞綜合徵、壞血病、消化性潰瘍、慢性肝炎、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病症。
3、香蕉綠豆粥
藥膳配方:綠豆60克、香蕉2根
製作方法:先將香蕉除柄蒂再清洗乾淨,連香蕉皮切碎,故人家用果汁機中快速攪打,過濾取汁故人杯中備用。將綠豆淘淨後,故人砂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離火,待涼,取綠豆湯汁,調入香蕉汁中,拌勻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分飲。
食用功效:有清熱除煩,利尿降壓的功效。適用於暑熱症、厭食症、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病症。
4、枸杞山藥湯
藥膳配方:淮山藥150克、枸杞25克、芡實50克、豬腰4隻、生薑5片。
製作方法:將豬腰剖開,切去白膜,清水沖洗,除去尿味。淮山藥、構把、芡實洗淨與切好的豬腰一同放人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燙滾後,改慢火煲2小時,湯成即可。
用法:1日2次,早晚分服。
食用功效:補腎止帶。適用於帶下病,及帶下赤白,質稍粘無臭,頭昏目眩,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略數等症狀。
5、惹米冰糖湯
藥膳配方:冰糖200克,慧米100克,山檀糕50克,桂花3克,食鹽適量。
製作方法:將意米加水蒸熟,山楂糕切片,取水600毫升人鍋,加入冰糖、桂花、食鹽,煮沸至惹米浮起,出鍋溫服。
用法:溫服,早晚各服1次。
食用功效:除火利濕,消除沈瘤,減肥美容。適於消化不良,積食,下膠水腫,白帶量多,面部痤瘡。
6、鯽魚羹
藥膳配方:大鯽魚1000克,縮砂仁10克,革英10克,陳皮10克,大蒜2頭、胡椒10克、蔥、食鹽、醬油、泡辣椒、菜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先將鯽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在鯽魚腹內,裝入陳皮、縮砂仁、革菱、大蒜、胡椒、泡辣椒、蔥、食鹽、醬油備用。在鍋內放入菜油燒開,將鯽魚放入鍋內煎熟,再加入水適量,燉煮成羹,即可。
用法:空腹食之。
食用功效:醒脾暖胃。適用於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症。
7、菠菜粥
藥膳配方:粳米100克,菠菜適量。
製作方法:先取菠菜放入沸水燙數分鐘,撈出切細,加粳米共煮為粥。
用法:溫服,早晚各服1次。
食用功效:治便澀滯不通、痔瘦及久病。適用於血虛老年便秘串老。
養生湯
1.秋季養生湯之太子參百合湯
材料:太子參25克,百合15克,羅漢果1/4個,豬瘦肉250克(那天沒看到有好的肉,於是用400克帶肉扇骨代替了)此湯具有益氣生津、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適宜於氣虛肺燥引起的咳喘氣短、口乾舌燥、咽乾咳嗽、失眠之人士。
2.秋季養生湯之白銀湯
材料:白蘿蔔、銀耳、鴨湯適量。將蘿蔔切絲,銀耳分成半,放入清淡的鴨湯中小火清燉,注意時間不要過長。鴨湯滋陰,具有清熱去火、潤腸通便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秋燥”等秋後不適,是較好的清補佳品。
3.秋季養生湯之木瓜胡蘿蔔玉米湯
材料:青木瓜半斤,胡蘿蔔一根,甜玉米一根,帶皮豬肉半斤(要挑瘦肉多的部分),雞爪三對,清水一千五百毫升。豬肉、雞爪加清水先用瓦煲燒開,撇去浮沫,然後加進木瓜,胡蘿蔔和玉米小火熬上一個半小時即可。秋季養生湯之木瓜胡蘿蔔玉米湯味道清甜,非常滋潤,在乾燥的秋天養生喝可防秋燥,簡單美味。
4.秋季養生湯之草菇白菜奶湯材料:草菇(100克)白菜(150克)豬脊骨(55克)小麥麵粉(20克)蝦米(5克)雞蛋(200克)。具有養心安神,補血,滋陰潤燥之功效。
秋季養生茶飲
飲食搭配
五穀雜糧是人體補充能量必需的基礎飲食,是維持生理活動最重要的營養來源。很多人卻覺得一碗米飯沒什麼營養,營養都在菜里,特別是那些正在減肥的美眉,乾脆把米飯等主食給省了,完全用蔬菜和水果來代替。這樣下去勢必導致體內營養的失衡,危害到健康。科學研究證明,一個人每天應該攝取300-500克的穀類食物,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一年之中,任何一個季節的飲食都離不開五穀雜糧,尤其是秋季乾燥漸冷的氣候對人體造成的影響,更需要這些五穀雜糧來抵禦乾燥,達到抗秋燥和養生保健的目的。
五穀雜糧的種類繁多,以下幾種在秋季信用更能發揮其最大的功效:
花生
花生是“十大長壽食品”之一,富含維生素、蛋白質、脂肪、核黃素、不飽和脂肪酸和鈣、磷等,《本草綱目》中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藥性考》中也說:“食用花生養胃醒脾,清腸潤燥。”可見其對脾胃失調、咳嗽氣喘、貧血、便秘、腸燥等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品。
花生在食用時要連著外皮一起吃,這樣既能補虛又能止血,尤其適合婦女孕期和手術病人恢復期和病後體虛的人食用。
紅薯
紅薯被人們稱為“土人參”,是一種味美價廉的長壽食品。其味甘性平微涼,能夠生津止渴、潤肺滑腸、補脾益胃、通利大便,還具有抗癌作用。
紅薯是低熱量、低脂肪的食品,還能阻止碳水化合物變成脂肪,在秋季食用能夠起到減肥的作用。但是紅薯不可一次食用過多,否則會出現燒心、肚脹排氣等症狀,糖尿病人、胃潰瘍和胃酸過多的人也不宜食用。
芝麻
《神農本草經》中說,芝麻能夠“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精益髓”。芝麻中的維生素E能防止過氧化脂質對皮膚的危害,治療各種皮膚的癌症,使皮膚更加白皙光澤,其養血的功效對皮膚粗糙、乾燥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秋季氣候比較乾燥,此時多食用一些芝麻會使皮膚變得細膩光滑、紅潤光澤,並且吃多了也不用擔心會發胖,減肥的美眉可以放心食用啦。
除了以上幾種雜糧外,白米、小米、糯米、玉米、黑豆等也是非常適宜在秋季食用的。
栗子
進入秋季,補腎健脾成為養生的重點,中醫認為,栗子營養豐富是補腎健脾的最佳食品。
栗子營養豐富,據測定,栗子裡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物質,其中栗子中含碳水化物為70%左右。我國歷代醫學家均把栗子看成是益氣、健脾、補腎、強身的最佳滋補品。漢朝醫學家陶弘景說:“栗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飢”。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生食治腰、腳不遂。”
起居調養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過。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天氣變化無常,則使在同一地區也會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聞天”的情況。因而,應須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不宜一下子著衣太多,否則易消弱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容易受涼感冒。深秋時節,風大轉涼,應及時增加衣服,體弱的老人和兒童,尤應注意。運動調養
秋季,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好時期。可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亦可採用《道藏·玉軸經》所載秋季養生功法,即秋季吐納健身法,對延年益壽有一定好處。具體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煉幾遍,分3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將氣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呼出,呼氣時要稍搵(音致,擦的意思)口,默念(口四)(音審),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30次。秋季堅持練此功,有保肺強身之功效。精神調養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情結。秋高氣爽,秋天是宜人的季節,但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垂慕之感,產生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因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說明秋季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我國古代民間有重陽節(陰曆九月九日)登高賞景的習俗,也是養收之一法,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一切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是調解精神的良劑。
養生要點
1、健康飲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2、調理脾胃立秋之後應儘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預防秋乏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鍊,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皮膚乾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酸角、西番蓮、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加強鍛鍊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鍊,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鍊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鍊,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10、注意養陰
秋季天氣乾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於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鍊要適度。
養生飲食原則
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具體方案如下:養肺為要
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乾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藥膳,如:參麥團魚、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蔔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宜補充健身湯
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濕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鰱魚頭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宜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鯽魚: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主治浮腫腹水、產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症。
帶魚:可補五臟、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乾燥者尤為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濕與彈性。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濕痹、瘧疾、頭痛等症。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鯉魚:味甘性溫。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症。
草魚:又稱鯇魚,有青鯇、白鯇兩色,味甘性溫,有平肝、祛風、活痹、截瘧之功效。古人認為,鯇魚肉厚而松,治虛勞及風虛頭痛,以其頭蒸食尤良。
泥鰍: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症。
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飲食禁忌
1、注意速度很多老人牙齒不好,或者裝有假牙。食物咀嚼不充分會影響吸收,吃的太快也有可能將假牙吞下。
2、不要吃得太飽
吃得過飽增加腸胃負擔,容易造成腹部不適。而且長期暴飲暴食也容易導致胃下垂。
3、注意食物溫度
胃部對食物的溫度異常敏感,過熱和過冷的食物刺激腸胃,影響消化功能。
4、不要吃太硬的食物
食物太硬不宜消化,而且長期吃太硬的東西,很容易造成胃潰瘍、胃炎等疾病。
秋季養胃
秋天患胃腸疾病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立秋以後,天氣雖然清涼,但是蒼蠅的活力並不比夏天弱,若吃了被蒼蠅污染過的食物,就會因胃腸道感染而發生腹瀉;秋天,人們的食慾增加,又有大量瓜果上市,一些人因暴食暴飲加重了胃腸負擔,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另外,秋天晝夜溫差大,一不小心,就會導致腹部著涼,發生腹瀉。而且,如果胃沒有養好,一些有胃病的人不罕導致胃病加重。如何養胃:
1、保暖是首要
秋涼之後,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及時添加衣服,夜晚睡覺應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另外,胃病患者“秋涼”一定要適度,不要勉強挨凍而凍出病來。
2、飲食要合理
胃病患者的秋季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
3、靜養是關鍵
要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結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影響了胃病的康復。
4、運動要適度
腸胃病人要結合自己的身體特徵,進行適度的運動鍛鍊,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復發,促進身心健康。
起居原則
綜述
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早秋熱濕,中秋前後燥,晚秋又以涼、寒為主,所以人們在起居上應提高警惕,注意養生,可在入睡前穿上寬鬆棉襪,以免著涼,常挫雙手防止感冒。要點
睡眠調節秋天,天高風勁,使肺氣收斂,因此睡眠應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時頭向西臥為好。深秋時節氣候較寒冷,不宜終日閉戶或夜間蒙頭大睡,要養成勤開窗通風,夜間露頭而睡的習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呼吸疾患。
秋季服飾
秋季服飾特別提倡“秋凍”。所謂“秋凍”,通俗地說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這樣,避免因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汗液蒸發、陰津傷耗、陰氣外泄等情況,順應了秋天陰精內蓄、陰氣內守的養生需要。此外,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腦的興奮,增加皮膚的血流量,使皮膚代謝加快,機體耐寒能力增強,有利於避免傷風等病症的發生。當然“秋凍”還要因人、因天變化而異。若是老人、小孩,由於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進入深秋時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氣溫驟然下降,出現雨雪,就不要再“秋凍”了,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加減衣服,以稍做活動而不出汗為宜。秋季氣候變化大,衣服的增減要及時、適時。
節制房事
中醫認為,在秋季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這點對於中年人特別重要。因為當人年過40歲以後,陽氣由旺盛逐漸減弱,到了老年精力更加衰退,是自然的趨勢。如果能善自珍攝,不過分透支體力,注意養腎保精,則能延緩衰老,達到長壽,所以中年人節慾十分必要。
運動鍛鍊
綜述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鍊的好時期。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收”的狀態,陰精陽氣也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所以秋季運動項目不宜過猛。要點
登山登山是一項集運動與休閒為一體的健身養生運動。登高可增強體質,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經系統的靈敏性。在登山的過程中,人體的心跳和血液循環加快,肺通氣量、肺活量明顯增加,內臟器官和身體其他部位的功能會得到很好的鍛鍊。登高還有助於防病治病。患有神經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壓、冠心病、氣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適當的登高鍛鍊,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此外,山林地帶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山河壯麗,陶冶性情,這樣宜人的環境怎能不利於健康!雖然登山的好處很多,但我們還是要提出登山的諸多禁忌與不宜,如什麼人不適合登山,登山應注意哪些事宜等。
冷水浴
秋高氣爽,氣溫、水溫、體溫比較接近。冷水對人體的刺激較小,所以此時最適宜開始冷水浴。冷水浴健身可以提高身體對寒冷的快速適應力,不易患因著涼而起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同時冷水浴會促進皮膚與內臟間的血液循環,預防血管硬化及因此而引起的疾病,如冠心病及高血壓病等;冷水浴還能使內臟血管包括消化道血管內血流量增多,增強消化系統功能。
冷水浴鍛鍊前應先熱身,如出汗時應待汗乾或用毛巾擦乾後才可入浴,然後用雙手快速地摩擦全身,從身體到四肢,由上而下,均勻摩擦,用力適度。感覺發熱時,可將冷水先抹在臉、手臂和大腿等處,或將毛巾放入冷水中擰乾後擦身體,讓身體由不適應逐步轉為適應。當身體能夠適應時,便可直接用冷水進行沖洗,邊沖邊摩擦。沖洗時間一般為10分鐘(冬天為5分鐘)左右,以身體能夠適應為宜,皮膚起雞皮疙瘩是冷水浴的禁此外,也可以用藥物來預防。常用來預防瘧疾的藥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服藥一次就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但需要經常服 用。中藥預防在這方面也大有作用,如常山、鴉膽子、青蒿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忌信號。浴後迅速用乾毛巾擦乾,穿上寬鬆的衣服,並用雙手摩擦身體關節部位,以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冷水浴不宜在寒天突然開始;臨餐前、飢餓時、剛吃完飯都不宜洗冷水浴。當然,冷水浴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洗的。高血壓患者洗冷水浴,血管會急劇收縮,大量血液涌回內臟,使本來就高的血壓更高,嚴重者會使腦血管破裂、出血、中風、昏迷甚至死亡。坐骨神經痛及其他神經痛的人也不要洗冷水浴。因為神經受寒受涼後,疼痛會更加劇烈。患有寒冷性蕁麻疹、冬季瘙癢症的人,在疾病發作期間不要洗冷水浴。不發作時如想鍛鍊皮膚,可採取逐步降溫法,即最初洗熱水浴,漸改為溫水浴,再漸漸降低水溫,直到水溫已相當低但又能夠耐受為止。 運動禁忌
秋日清晨氣溫低,鍛鍊時不可穿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鍊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因為人體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鍛鍊時,衣服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待身體發熱後,再脫下多餘的衣服。鍛鍊後不要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精神調養原則
調養
秋季,在精神調養上也應順應季節特點,以“收”為要,做到“心境寧靜”,這樣才會減輕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才能適應秋天的特徵。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靜呢?簡單地說,就是要“清心寡欲”。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會破壞神氣的清靜。在現實生活中,則要求人們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要“爭名在朝,爭利於市”,多做好事,多做奉獻。另外,秋天固然天高雲淡,碩果纍纍,令人愉悅,但難免也有“淒風苦雨”。自然界的秋風、秋雨常令人心生秋愁。尤其是老年人,他們常有蕭條、淒涼、垂暮之感,如果遇上不稱心的事,極易導致心情抑鬱。研究證明,在人的大腦中,有個稱作松果體的腺體,分泌一種“褪黑激素”。這種激素能誘人入睡,可使人產生消沉抑鬱之感,而陽光可使褪黑激素分泌減少。同時,褪黑激素還有抑制人體內其他激素(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作用,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相對減少,會使細胞懶散癱瘓,從而使人們情緒低沉,多愁善感。
為此,古人認為秋季的精神養生應做到“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也就是說,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外出秋遊,登高賞,令心曠神怡;或靜練氣,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或多接受陽光照射,轉移低落情緒。
秋季養心
好多人講起養生,都能滔滔不絕說出許多的觀點方法。但是,綜合起來不外乎補腎補氣補血等等,許多的補品,如各種參,人參、西洋參、太子參,海參,還有鹿葺、海馬、阿膠、冬蟲夏草等等,再就是這功那功之類。很少有人提到養心,而從中醫《內徑》這本最古老的醫書中提到養生方法就是養心。 《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就提出養生須“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並且早就提出來不會養生的情況是:“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看看今天的人們,所作所為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天酒場不斷,山珍海味、雞鴨魚肉,辛辣厚味,貪慾無足,肥體豐腰。現代儀器設備的檢查,顯示“三高症”,代謝綜合徵等等。按照營養學的角度,酒場上的許多食品都有滋補價值,但是為什麼長在酒場的人容易得“三高症”等疾病呢?為什麼常常吃補品的城市人長壽的少,而偏遠的農村地區卻出現較多的長壽老人。
這其中的關鍵性因素就是城市的人們注重的是食補養體,而農村人注重的是養心。現代社會已經讓太多的人捲入市場經濟的大潮,金錢的作用越來越大,不管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不管是營養品還是藥品等等的宣傳或多或少受著金錢的影響,在追求所謂養生的過程之中,有些想法做法已經與養生目的越來越遠了。正如一個外國人所說,我們人類確實已經忘記了出發時的目標了。注重追求各種補品,注重追求金錢,注重追求美色,說到底就是慾壑難填,卻又想養生長壽,這樣相反的兩種選擇能夠達到目的嗎?
因此,養生須從養心開始,保持“恬惔虛無,精神內守”,做到“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才能達到“度百歲而動作不衰”的養生目的。
自然心靈釋放養生
自然心靈釋放養生是解決個人心理障礙,抑鬱、憂慮、恐懼、緊張、痛苦;解決親子關係問題,孩子厭學、考試焦慮、學習成績偏科、青春期叛逆、焦慮、憂慮、恐懼、網癮等問題;解決夫妻及戀愛關係問題,感情及婚姻危機、婚外戀、失戀及離婚創傷治療、成功經營婚姻及戀愛關係,職場關係,如何更好地處理與領導的關係、建立良好的同事關係、成功經營客戶關係等,學會了解自己、尊重自己、愛自己,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問題,從而獲得愛、自信與尊重。此書分析了為什麼要苛薄自己,非要把心理問題壓在心裡?為何不一吐為快,為什麼不能放下一切包袱,輕鬆快樂地生活?對人們集中的疑問,採取心靈釋放,全方位打開心結,自由地釋放心靈。具體針對各種壓力,包括深呼吸,冥想,意念引導,體育運動,跑步,散步,吃健康食品,休息時間充足以及平衡好心態,工作與娛樂的時間等方法來釋放心靈。疾病預防
綜述
秋季氣候乾燥,氣溫多變,加之夏天人們的體力、精力消耗較大,體質相對較弱,所以要高度重視秋季疾病預防。要點
藥物養生秋季氣候乾燥,肺氣旺盛,肝氣虛弱,脾胃易受影響,所以季秋藥補的基本原則應是以滋潤為主,忌耗散,輔以補養氣血。常用藥物有:西洋參、沙參、茨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乾地黃等。
除上述幾味藥外,秋季藥補還可選用一些中成藥,如:黃精糖漿、複方蜂乳、雪蛤參精、複方胎碟片、人參健脾丸、生脈飲、玉靈膏等。上述各種中成藥,均有消除燥熱對人體危害的功效,即使沒有口乾、舌燥等症,亦可少量服用,以達到養生目的。
瘧疾的防治
瘧疾,俗稱“打擺子”,是夏秋季節最常見的傳染病,其病原體是寄生在人體肝細胞和紅血球中的瘧原蟲,其傳播者主要是蚊子。瘧疾發病的主要症狀是發冷、發抖,持續幾分鐘左右就開始發高燒,熱度可以高達40℃,大約經過3~4小時大出汗,體溫逐漸下降到正常。除了發冷、發燒以外,病人常感到無力、疲乏、頭暈,不想吃東西。若是小孩,有時可出現抽風。重症瘧疾病人,可能昏迷、說胡話、脖硬,甚至危及生命。
對於瘧疾的預防,關鍵是要做好防蚊滅蚊。應清除垃圾、雜草,填平污水坑;居室要掛好門帘、窗紗,晚上睡覺時放下蚊帳;可噴灑滅蚊劑,也可點蚊香滅蚊片及艾蒿等;還可口服些維生素B1。同時,要注意個人防護,在傍晚時開始穿長袖衣褲,裸露部分塗敷驅蚊劑,睡覺時應注意避免身體緊貼蚊帳。
支氣管哮喘的防治
哮喘屬於過敏性疾病,它的發作多半是季節性的,每年夏末秋初開始發作,仲秋季節發展到高峰,寒冬臘月減緩。這種病各種年齡、不同性別都可患,且易反覆發作,平均患病率為2%。哮喘發作前常有先兆症狀,如反覆咳嗽、胸悶、連續噴嚏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急喘。因為痰黏稠,不易咳出,患者往往被迫坐起。嚴重者可出現嘴唇及指甲青紫、四肢厥冷、出汗、心跳快等症狀。發作時間從幾分鐘到數天不等。哮喘是一種容易發作的慢性病,因此哮喘者在緩解期要積極預防:首先要儘量避開過敏源:常見的過敏源有風媒花粉(枸樹、蓖麻、蒿草等)、黴菌孢子、蟎、某些生產性粉塵(如棉塵、蠶蛾、粉塵、山藥粉)等;若哮喘病人知道自己對什麼過敏,就應儘量避而遠之。其次要暑天治療:從小暑至立秋,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治療,可以使患者的陽氣充實,增強抗病能力。慢性咽炎的防治
秋天之所以要特別重視對咽喉炎的防治是因為秋天氣候多晴少雨、氣候乾燥。咽炎若在急性期得不到徹底治療,就會成慢性咽炎。慢性咽炎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瀰漫性炎症,常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為耳鼻喉科常見病。慢性咽炎的主症狀為咽部乾燥而痛、咽部暗紅,多由陰虛、虛火上灼所致,防治上宜滋陰清熱,清咽喉,可用藥物防治,如用麥冬3克、甘草1.5克、金銀花3克、烏梅3克、青果3克,以開水泡,經常服用。在飲食上應常吃綠豆飲或雪梨漿。心血管病的預防
秋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據有關資料報告,秋末冬初時節,腦血栓、腦溢血發病率遠高於其他季節。由於天氣變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堅持服藥,堅持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鍊,積極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誘發、加重心血管疾病。抑鬱症
秋風落葉,淒風淒雨,往往使人觸景生情,特別是老年人易產生垂暮之感,誘發消極情緒,嚴重者,終日鬱鬱寡歡,少語懶言,很容易患上抑鬱症。防止抑鬱症要注意心理調適,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勤於鍛鍊,投入大自然,涼爽的秋季正是外出旅遊的好時機。中風
進入深秋時節,低氣溫可致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周圍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從而引起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而致腦血管破裂。寒冷還能使血液纖維蛋白濃度增加,引起血液黏稠,導致血栓形成。因此,要重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原發疾病的治療,並注意先兆症狀,如發現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應及時送醫院治療,以防發生意外。防病保健
秋季是腸炎、痢疾、瘧疾、“乙腦”等病的多發季節。預防工作顯得尤其重要。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污染的食物。群體大劑量投放中藥,如板藍根、馬齒莧等煎劑,對腸炎、痢疾的流行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為防治“乙腦”則應按時接種乙腦疫苗。秋季總的氣候特點是乾燥,故常稱之為“秋燥”。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常見口乾、唇乾、鼻乾、咽乾、舌上少津、大便乾結、皮膚乾,甚至皸裂。預防秋燥除適當多服一些維生素外,還應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預防秋乏
最好還是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首先,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如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將會增加身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其次,儘可能充足睡眠。 第三,要調整飲食,飲食宜清淡,避免油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胡蘿蔔、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多吃含鉀的食物。 第四,要適當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預防秋燥
秋燥還可導致口唇乾燥、皮膚乾裂以及毛髮脫落。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補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開水。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防燥護陰為基本原則,可多吃梨、蘋果、葡萄、香蕉、蘿蔔及綠葉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中老年人在秋季洗澡不宜過勤,每周洗1~2次為宜,每次不超過半小時,水溫在25℃左右。不宜用鹼性肥皂洗澡,應選用刺激性較小的肥皂等。秋季還應笑口常開,經常笑,不但能保養肺氣,還可以驅除抑鬱、消除疲勞、解除胸悶、恢復體力。預防秋膘
在秋天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來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蔔、薏米、海帶、蘑菇等。 其次,在秋季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畫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既可遊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秋季養生減肥規則
飲食調養,少辛增酸最減肥立秋時節,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立秋減肥者除要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外還要多吃一些利於體內新陳代謝的食物,如菠菜能有助通腸導便,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冬瓜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很高,膳食纖維的吸收能讓我們的飽腹感更為強烈,另外搭配一些具有消脂作用天然食材植提纖植物也是不錯的選擇呢。推薦菜餚:涼拌雙花減肥菜
材料:菜花半個、花椰菜半個、大蒜4瓣、橄欖油、紅酒醋、黑胡椒、鹽、糖
做法:
1.將菜花和花椰菜掰成一口大小的塊,用淡鹽水浸泡10分鐘,然後反覆沖淨
2.鍋中倒入清水,大火加熱煮沸後,倒入菜花和花椰菜,焯燙1分鐘後撈出,放入清水中過涼後充分瀝乾水分。
3.取一隻小碗,倒入紅酒醋,黑胡椒,鹽,糖和橄欖油,攪拌均勻
4.將菜花和花椰菜放入一個稍大的容器中,大蒜去皮,用壓蒜器壓成蒜泥,再倒入調好的油醋汁,攪拌均勻即可。
注意事項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準則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蔔、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儘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體質、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但不能猛吃大魚大肉,瓜果也不能過食,以免傷及腸胃。另外,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潔衛生,保護脾胃,多進溫食,節製冷食、冷飲,以免引發腸炎、痢疾等疾病。
2、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鍊,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鍊,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鍊項目。
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較大,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的有利條件,隨著乾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時節,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鍊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工作。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穫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儘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鍊,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秋燥傷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乾、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肺燥傷肝要吃酸: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秋瓜壞肚少吃寒: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適度飲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節要多飲水,秋天干燥季節更要多飲水。適度飲水是秋天潤燥、防燥不可少的保養措施。飲水以少量頻飲為佳,不宜暴飲,一次飲大量水,會給胃腸增加負擔,引起不適,只有少量慢飲,“潤物細無聲”才能對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氣管產生更大的滋潤作用。
養陰益氣是關鍵: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秋天最重要的是養陰益氣。養陰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就可以溫養肺氣,鼓舞陽氣,所以秋天應多吃山藥、百合、銀耳、豬蹄、蓮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5. 秋季更應注意科學午睡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進入秋季,人們很容易犯困,儘管睡覺時間不少,可白天還是哈欠連天、昏昏欲睡。專家建議,入秋也應適當午睡,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並使人體緊張度降低。
6.注意排毒秋季養生應當注意排毒,排毒有以下兩種方法。
飲食排毒:通過合理飲食,排除體內的有毒物質。 一是肝臟排毒:肝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陳金柱提醒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可以多食用胡蘿蔔、大蒜、葡萄、無花果等來幫助肝臟排毒。 二是助腎排毒:腎臟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它過濾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質分解後產生的廢料,並通過尿液排出體外。黃瓜、櫻桃等蔬果有助於腎臟排毒。 三是潤腸排毒:腸道可以迅速排除毒素,但是如果消化不良,就會造成毒素停留在腸道,被重新吸收,給健康造成巨大危害,魔芋、黑木耳、海帶、豬血、蘋果、草莓、蜂蜜、糙米等眾多都能幫助消化系統排毒。
運動排毒:合理運動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幫助皮膚和肺臟排毒。 一是快步走:我們每天都要走路,只需在走路時加快速度,儘可能大地擺動和舒展手臂,就是最簡單方便的排毒運動,它可以刺激淋巴、降低膽固醇和。 二是練:瑜伽是頂級的排毒運動,能夠幫助血液循環,潤滑關節,通過把壓力施加到身體各個器官和肌肉上,來內外調節身體,展開排毒行動。 三是跳起來:彈跳可以刺激淋巴系統排毒,鬆弛緊張的情緒,降低膽固醇,改善循環和呼吸,甚至驅除人體致命的蜂窩組織炎。
十大禁忌
綜述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在民間素有“秋補”習俗。萬物正可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十忌:要點
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慕名進補
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越能補益身體,人參價格高,又是補藥中的聖藥,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濫服人參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狀。
不分虛實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
中醫講“虛不受補”,在身體很虛的情況下直接大補特補身體會吃不消,要一步步的慢慢補充。
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因此,進補要適量。
以藥代食
重藥物而輕食物是不科學的,藥補不如食補效果佳。
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故養生專家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恆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恆補不變,一補到底。
貴賤之分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治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紅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以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老人養生
立秋之後,氣清風寒萬物變色,早晚涼風時至,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此時,應順應時令,重視養生,特別是老年人應該做到三個“堅持”,即秋凍、秋防、秋練,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強抗病能力,即機體的自身免疫力。1、堅持秋凍
俗話說“春捂秋凍”,要遵循“耐寒鍛鍊從初秋開始”的規律,氣溫下降但不要急於添加過多的衣服,使身體有抗禦風寒的能力,增強身體抵抗力。但秋凍也不能過頭,有支氣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則要注意適當保暖,防止舊病復發。
2、堅持秋練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常言道“動則不衰,用則不退。”老年人應經常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或運動,如掃地、澆花、登樓、做操、打太極拳戶外散步、慢跑、跳交誼舞、短程旅遊等,達到通血脈、利關節、豐肌肉、延緩各臟器組織的衰老的目的。
3、堅持秋養
秋養指飲食調養和適當休息。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國醫藥著作《素問》中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已之,以補益精氣”。秋季氣候乾燥,應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紅棗等柔潤之品。適當休息同樣也是老年人養生良方。白天工作勞動鍛鍊要適度,晚上娛樂更不能搞至深更半夜,每天至少睡眠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