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日

祭灶日

農曆臘月二十三夜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祭灶日。

節日概述

臘月二十三是中國漢族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

過去,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屋(廚房)的鍋台附近牆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佛龕神像的兩側還要貼上一副對聯,上聯寫“上天言好事”,下聯寫“下界保平安”或“回宮降吉祥”,橫額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為天”,所以人們把灶王爺恭恭敬敬地奉為一家之主,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歷史淵源

灶神年畫灶神年畫

農曆臘月二十三夜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故有“二十三,祭灶官”之語,和“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三去,初一五更來”的對聯。這天或提前,家家戶戶都婆.到街頭買回用玉米或小米專制的“祭灶糖”,於晚上敬獻祭灶,意為糊灶王爺嘴,免得上天瞎匯報。同時燃鞭放炮送灶神。祭灶用罷的祭灶糖,一般都與炒玉茭攪在一起握成糰子,分發給家裡的小孩或大人吃。按傳統觀念,祭灶日為新年的前奏。延續流傳口訣是:二十一,送閨女;二十二,送小四;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灰刺(即打掃衛生);二十五,和煤土;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去趕集(也有叫小圪擠,即碾上碾米麵的);二十八,握圪瘩(蒸年饃);二十九,打壺酒;三十,牆上貼上胖孩 ; 初一,撅的屁股作揖。

其實,祭灶的風俗由來已久。《禮記.月令》云:“祀灶之禮,設主於灶徑。”灶徑即灶邊承器之物,以土為之者。那時祀守被列為五祀之一。《戰國策趙策》云:“復滌偵謂衛君日:臣嘗夢見灶君,”唐羅隱送灶詩亦有“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的名句。可見兩千多年前已有祭灶之禮,且歷代相沿成習。 

春節的序曲是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在古代其地位僅次於中秋節,古時在外做官、經商或讀書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趕回家團圓,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來年全家平安。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祭灶日有詳盡描述:“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詩寫得真實細緻饒有情趣,足見古代民風對祭灶的重視、食品的豐盈。

依照中國漢族的傳統風俗,陰曆臘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之所以如此稱呼,恐怕是因為再過幾天,作為“大年”的春節就要來臨了。因此,也可以說“小年”是“大年”的前秦或序曲。

昔日北京,每逢到陰曆臘月上旬,大街小巷的油鹽店、雜貨鋪、南紙店、百貨攤都以代賣“灶王爺”。這種要木版水印的神像,大多來自華北的“版畫之鄉”天津楊柳青。那和藹、肅穆、善靜的灶王爺、灶王奶奶盛裝端坐,給人們以莊重的感覺。每年一度,人們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不能說“買”)來代替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熏火燎了陳舊不堪的舊灶王像。這似乎是在向人們預告,除夕馬上就要來到了。

歷史傳說

祭灶,是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民間習俗

民間祭灶民間祭灶

每逢到陰曆臘月上旬,大街小巷的油鹽店、雜貨鋪、南紙店、百貨攤都以代賣“灶王爺”。這種要木版水印的神像,大多來自華北的“版畫之鄉”天津楊柳青。那和藹、肅穆、善靜的灶王爺、灶王奶奶盛裝端坐,給人們以莊重的感覺。
每年一度,人們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不能說“買”)來代替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熏火燎了陳舊不堪的舊灶王像。這似乎是在向人們預告,除夕馬上就要來到了。 給灶王爺、灶王奶奶奉上的供品,不須用雞鴨魚肉、乾鮮果品之類,更不須用牛羊三牲,只須一些“糖瓜“(用麥芽糖製做的像雞蛋大小的瓜狀糖塊)就可以了。稍考究一點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蓮子八寶飯,他老人家就會更心滿意足。灶王爺騎的神馬,還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俗雲“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上天”,這天人們稱它為“祭灶日”。這一天晚餐之前,每家家長都要先用糖瓜在灶門前烤化,然後抹在灶王爺、灶王奶奶的咀唇上。即使灶王爺不饞,人們也硬要把烤化了的糖飴放在他老人家的嘴邊,看來灶王爺賢伉儷都是喜歡吃甜食的。至更盡時分,家家院內立桿,懸掛天燈,燃放鞭炮,舉家男子羅拜,祝以抑惡揚善之詞,送灶王爺上天,去向玉帝啟秦人間一年之善惡,而婦女不能參拜,只於內室掃除爐灶,燃燈默拜。
有的地方晚上吃麵條,麵條象徵吉祥如意,有的地方烙麵餅,稱“祭灶餅”。淮北一帶農諺說:“臘八祭灶,新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孩要炮,老媽媽吃著桂花糕,老頭子戴著新氈帽。”

農曆傳統節日

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冬至節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祭灶日
農曆二十四:掃塵日
農曆二十五:接玉皇
農曆二十七:宰年雞
農曆二十九:小除夕
農曆十二月三十:除夕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正月初二:祭財神
農曆正月初三:小年朝
農曆正月初五:破五
農曆正月初六:送窮
農曆正月初七:人日
農曆正月初八:順星
農曆正月初十:祭石頭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蘆笙節
農曆正月二十五:填倉節
農曆正月二十九:送窮日
農曆二月初一:瑤族忌鳥節
農曆二月初二:春龍節畲族會親節
農曆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桿節
農曆三月十五:佤族播種節
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農曆四月初八:牛王誕
農曆四月十八:錫伯族西遷節
農曆五月十三:阿昌族潑水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鄂溫克族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九:瑤族達努節
農曆六月初六:壯族祭田節瑤族嘗新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火把節
農曆七月初七:女兒節
農曆七月十三:侗族吃新節
農曆七月十五:盂蘭盆會普米族轉山會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農曆十月初一:祭祖節
農曆十月十六:瑤族盤王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