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記載
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記載“(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是日,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拿香火、素菜供於井欄,並將井上除夕所封的紅紙條揭去,名曰開井;有些地方,人們掃積塵於箕中,加上敝帚,倒在三又路口,以示送窮。傳說
小年朝也稱作“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會帶來不吉,故農曆正月初三是凶日,不宜外出及宴客;另外,“赤”字含“赤貧”之意,外出沖犯赤狗會帶來貧窮。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於身上,以化解口舌。
傳說初三晚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故當晚一般人都會提早睡覺,以免騷擾鼠輩親事。當晚亦會有“老鼠分錢”的習俗,在家中角落灑鹽、米、糕餅供鼠輩們享用,這些給老鼠的食物稱為“米妝”,寓意於新一年間與老鼠共享收成。
初三占豬,傳說豬是北海銀山菩薩提月金剛窟中的神獸。
習俗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清代期間,閩南人有“出郊展墓”的習俗,即到祖墳祭祀;在香港,不少人會到車公廟祈福,亦有人會到郊外遠足或參與賽馬活動。有些地方以北為上,又認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對初三很重視,許多初一未辦之事,這一天可以補辦,給事務多的人一個“拜年”機會。
有的地方初三婿忌往婦家,北京城內也有婦女拜年須過初六的說法,可是這些“講究”對於“非親即友”的穩定居住人群來說是不受約束的,反而把初三叫做“三姑三”,出門的姑娘這一天把女婿帶回家,吃張雞蛋餅,餅是圓形象徵團圓,蛋餅相粘,象徵骨肉相連。
一些地方初三家中貼上肥豬背上馱個聚寶盆的剪紙,名曰“肥豬拱門”,由於豬是黑色,既可沖淡一些自臘月以來家中色彩的火爆環境,又符合“豬入門,百福臻”的吉祥話。文人之間以豬為內容的剪紙,名曰“朱筆題名”以祝當年聯考得中,因為“豬”與“朱”、“蹄”與“題”同音。豬肉鋪要祭三神:火神管生,平天大帝主死,關帝送財。
初三有忌食米飯和豆的說法,據說是因為“豆”與“斗”同音,不吉利;炒菜一般人家要用豬肉,沒有豬肉許多菜做不成,找個題目就把米飯也“忌”了。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裡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內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歲次甲戌正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於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