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早年經歷
神貞王后趙氏,通稱趙大妃(조대비)。嘉慶十三年(1808年,朝鮮純祖八年)十二月六日出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豆浦雙湖亭私宅中。她的父親是趙萬永,母親是恩津宋氏(牧使宋時淵之女),她還有一個哥哥趙秉龜。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純祖十九年),12歲的趙氏被揀擇為朝鮮世子李旲的世子嬪,並於當年十月十四日行嘉禮於於義洞本宮。趙氏入宮以後,每日都向王大妃金氏(孝懿王后)、王妃金氏(純元王后)請安,呵護備至,兩殿都稱讚趙氏為孝婦。道光七年(1827年,純祖二十七年),趙氏生下兒子李奐,並在道光十年(1830年,純祖三十年)被冊封為王世孫。然而就在這年五月,趙氏的夫君王世子李旲病逝了,諡號為孝明世子。這對於趙氏來說無疑是飛來橫禍。儘管他的兒子已被封為世孫,但她在宮中的地位也隨著丈夫的死去而下降,熬過了一段艱辛的歲月。終於,道光十四年(1834年,純祖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趙氏的公公純祖國王病死,8歲的世孫李奐於十一月十八日繼承王位,是為朝鮮王朝第24代國王——朝鮮憲宗,尊其母趙氏為王大妃,純祖之妃金氏升為大王大妃,垂簾聽政。孝明世子也被追尊為朝鮮翼宗。兩年後又給王大妃趙氏上徽號“孝裕”。神貞王后趙氏終於翻身,而她的家族——豐壤趙氏也隨之登上歷史舞台,主導一股新的勢道政治。
金趙鬥爭
朝鮮憲宗即位後,豐壤趙氏一門作為國王的母族而雞犬升天。神貞王后的父親趙萬永被封為豐恩府院君,他的弟弟趙寅永被擢為領議政,而神貞王后的哥哥趙秉龜、堂兄趙秉鉉等人也躋身中樞,掌握大權。這自然引起了先前把持朝政的勢道安東金氏家族的不滿。當時朝鮮國內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較快,廣大商人迫切希望打開國門,天主教傳播也逐漸廣泛起來。安東金氏由於鎮壓不力導致影響力衰退。豐壤趙氏抓住了這個機會,發動了一次全國性的排外行動。道光十九年(1839年,憲宗五年),趙萬永發動了“己亥邪獄”,大肆捕殺天主教徒,並趁機打壓安東金氏和開放派(主要是潘南朴氏)的勢力。趙萬永、趙寅永兄弟終於鞏固了豐壤趙氏勢道政治的地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憲宗七年)底,大王大妃撤簾歸政。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憲宗十一年),金左根等安東金氏集團成員糾彈趙秉龜的不法行為,趙秉龜憂懼而亡。趙萬永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不久被安東金氏被逼下台,第二年就死了。趙萬永死後,他的弟弟趙寅永暫任豐壤趙氏的首長。趙寅永雖然貴為領議政,但由於兵權在安東金氏手中,所以很難發揮作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憲宗十五年)六月六日,憲宗死去。金趙兩族為王位繼承問題明爭暗鬥,最終純元王后金氏利用自己的長輩身份壓制了神貞王后趙氏,將居住在江華島的德完君李元范過繼給自己當養子,並繼承純祖大統而即朝鮮國王之位,改名李昪,史稱朝鮮哲宗,並將豐壤趙氏試圖扶植的李夏銓流放濟州島,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神貞王后被迫遠離政壇中心,而豐壤趙氏的勢道政治也被遭到東金氏壓制,走向了低谷。
晚年生涯
鹹豐七年(1857年,哲宗八年)八月,純元王后金氏去世,被純元王后壓抑多年的神貞王后成為了宮中最高長輩,晉升大王大妃,她一直試圖推翻安東金氏,捲土重來。當時朝鮮國勢衰落,全國農民起義不斷,歐美列強的威脅也愈發嚴重。神貞王后利用這個機會,準備重振豐壤趙氏的勢力。趙成夏、趙寧夏等年輕一代挑起了大梁,而神貞王后也屬意沒落王族興宣君李昰應,準備立他的兒子繼承哲宗王位,藉此擊垮安東金氏。同治二年(1863年,哲宗十四年)十二月八日,體弱多病的哲宗終於死去,金趙兩族圍繞王位又一次發生激烈對立。神貞王后以豐壤趙氏家族為後盾,聯合李昰應及朝中鄭元容、金炳學等元老大臣,壓制住了安東金氏,以宮中最高長輩的身份宣布立興宣君李昰應第二子李命福為自己的養子,繼承其夫翼宗之大統,登上王位。這一招也是從安東金氏的純元王后那裡學來的。李命福即位後,改名李熙,是為朝鮮高宗,而高宗的生父興宣君也加封為興宣大院君,贊襄朝政。神貞王后本人仍為大王大妃,以高宗養母的身份垂簾聽政,豐壤趙氏再度得勢。而此時的朝鮮政局也一度出現了大院君與趙大妃聯盟的狀況。高宗剛即位時,神貞王后就發表了她作的《諺書訓誡》與《諺教》,提出了“謹慎節儉”、“濟生民、裕國計、懲貪墨、振紀綱”的施政方針。在她垂簾聽政期間,扶助大院君重建景福宮,嚴禁政府官員貪污腐敗,廣泛賑恤,去除貢弊。她還鎮壓了東學道的勢力,處死其教祖崔濟愚,同時向大院君施壓,迫使其加緊對天主教的鎮壓,發動“丙寅邪獄”,屠殺了8000多名天主教徒。此外,神貞王后還讓高宗將黃海道作為自己家族的地盤,此後十餘年間,黃海道監司(觀察使)都由豐壤趙氏及其姻親擔任,因此民間將黃海道監司稱為“趙大妃監司”。然而大院君與趙大妃的蜜月期並不長久,哲宗祔廟以後,大院君就逼退了神貞王后,神貞王后宣布撤簾。而在當年的王妃揀擇式中,神貞王后推薦的秀女縣監趙冕鎬之女也落選了,大院君的親戚閔茲映被選為王妃,即後來的閔妃(明成皇后)。經過這兩次事件的打擊,豐壤趙氏曇花一現後又再度一蹶不振。大院君還強行將神貞王后搬到昌德宮樂善齋居住,而王室則前往新宮——景福宮。神貞王后受了大院君的欺騙,由此對大院君恨之入骨。她聯合自己家族的勢力時刻準備恢復權勢。趙成夏和趙寧夏秘密聯合了驪興閔氏的閔升鎬和閔謙鎬兄弟,和安東金氏的金炳冀等人,不斷策劃擊退大院君,但大都以失敗告終。然而,大院君過分的鐵腕政策,迫使貴族與士大夫走到了自己的對立面,甚至包括他親自選定的媳婦——閔妃。神貞王后終於和閔妃聯合,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宗十年)十一月發動宮廷政變,逼退了大院君的勢力。大院君倒台後,神貞王后重新得勢,她的侄子趙寧夏也升任武衛都統使,控制了兵權,神貞王后的姻親李裕元則任領議政。但曾經幫助過趙氏的驪興閔氏卻受到了排擠,這加深了閔趙兩家的矛盾。很快,閔妃以清朝為後台,於光緒二年(1875年,高宗十二年)將自己的兒子李坧立為王世子,迅速趕走了豐壤趙氏的勢力,神貞王后被迫又一次退居幕後。
至此之後,神貞王后本人再也沒有掌握實權。但她在壬午兵變以後協助閔妃打垮大院君,為此請來了清王朝的救援,她的侄子趙寧夏也參與了馬建忠等人大院君逮捕計畫的謀議,甚至當時清廷中有人建議借神貞王后之命殺掉大院君,不過後來因計畫改變而沒有實現。凋零殆盡的豐壤趙氏因此一度迴光返照,神貞王后也對清廷充滿感激。然而,神貞王后一生的命運經歷隨著家族興衰而跌宕起伏,經歷了政壇的大風大浪之後,她愈發感受到世態炎涼。特別是其愛侄趙寧夏在甲申政變中被殺,豐壤趙氏徹底沒落,加上風雨如晦的時局,更是讓晚年的神貞王后悲傷痛楚。史書記載“國家禍變頻仍,其艱險萬狀,(神貞王后)皆備嘗之。嘗對宮人流涕,嘆不死。”光緒十六年(1890年,高宗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大王大妃趙氏(神貞王后)於景福宮之興福殿升遐,享年八十三歲,諡號“神貞”(民無能名曰神,大慮克就曰貞)。與翼宗合葬於綏陵。
大韓帝國建立以後,朝鮮翼宗被追尊為“文祖翼皇帝”,而神貞王后也於光武三年(1899年)獲得了皇后封號,追謚為“孝裕獻聖宣敬正仁慈惠弘德純化文光元成肅烈明粹協天隆穆壽寧禧康顯定徽安欽倫洪慶泰運昌福熙祥懿謨景勛哲范神貞翼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