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釋義
wáng shì zǐ ㄨㄤˊ ㄕㄧˋ ㄗㄧˇ王世子
詞語解釋
王太子。開始的時候世子只是個稱謂,兒子都是世子,後來,演變成封號,也就是後來說的儲君(國本),一般為嫡長子。周代,無論王或諸侯,其定為嗣位者皆為世子或太子,並無不同。《禮記·檀弓下》:“古者天子崩,王世子聽於冢宰三年。”《穀梁傳·僖公五年》:“尊王世子,不敢與盟也。”
在漢朝初期,親王法定繼承人的正式封號也是王太子,後來為了與皇太子相區別,改為世子,後歷代延習不改。
在朝鮮李氏王朝和越南陳朝,由於曾經作為中國明、清兩朝的藩屬國,因此其王位繼承人不能稱為“皇太子”。其國王相當於宗主國中國的郡王等級(享部分親王待遇)故接任者也被稱為王世子。明代親王服五爪龍袍,世子服四爪蟒袍。同樣是中國藩屬國的琉球國的王位繼承人同樣也被稱為世子,更多的被稱為“中城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