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禮

嘉禮是西周五禮之一,嘉禮是飲宴婚冠、節慶活動方面的禮節儀式。嘉,美、善的意思。後代的帝王登基、太后垂簾、帝王聖誕、立儲冊封、帝王巡狩等,也屬嘉禮。 嘉禮是和合人際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其主要內容有六:一曰飲食,二曰婚冠,三曰賓射,四曰饗燕,五曰脤膰,六曰慶賀。 嘉禮的用意在親和萬民,其中飲食禮用以敦睦宗族兄弟,婚冠禮用以對成年男女表示祝賀,賓射禮用以親近故舊朋友,饗燕禮用以親近四方賓客,脤膰禮用以親兄弟之國,慶賀之禮則用在國有福事時。

鄉飲酒禮

鄉飲酒禮是敬賢尊老之禮,是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歷代常以鄉飲酒禮作為推行教化的手段。漢代鄉飲酒禮與郡縣學校祀先聖先師之禮同時舉行。唐代科舉取士以後,地方長吏即以鄉飲酒禮招待,後代發展為鹿鳴宴。明清時期,鄉飲酒禮在孟春正月及孟冬十月舉行,並伴有“讀律令”和訓誡致詞的內容,以此勸導民眾尊親敬長,遵守國法。

冠笄之禮

冠禮

所謂冠禮 ,是指男子的成年禮儀。男子加冠後就被承認為成年男子,從此有執干戈以衛社稷等義務,同時也就有了娶妻生子等成年男子所擁有的權力。行冠禮的年齡,一般為20歲。加冠在古代是人生一件大事,一般在宗廟裡舉行,由父或兄主持。冠禮前,要以蓍草占卜,選定加冠的良辰吉日。

冠禮時,“賓”(主持人)要給受冠者加三種形式的冠:先加緇布冠(用黑麻布做成),表示從此有治人特權;其次加皮弁(用白鹿皮製成),表示從此要服兵役;最後加爵弁(用葛布或絲帛做成) ,表示從此有生人之權。加冠後,“賓”還要給冠者取“字”。

笄禮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古代女子在15歲許嫁時舉行的成人禮儀叫“笄禮”。笄禮由女性家長主持,負責加笄的是女賓。女賓將笄者頭髮挽成髮髻,盤在頭頂,然後著髻。加笄後也要取字。女子到了20歲,即便仍未許嫁,也要舉行笄禮 。

賓射之禮

射即射箭。射箭是原始人類征服野獸,抵禦外敵的重要手段,後來逐漸演變成以比試射箭娛樂賓客的習俗。周人射禮有四種:大射、賓射、燕射、鄉射。

大射是天子、諸侯祭祀前為選擇參加祭祀的貢士而舉行的射禮;賓射是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相會時舉行的射禮;燕射是天子與群臣燕息之時舉行的射禮;鄉(饗)射是地方官為薦舉賢能之士而舉行的射禮。

射者要目的明確,姿勢和諧,容儀進退要合乎禮節,動作要和于樂歌節奏。如果庭院不夠寬敞,不足以張弓比箭,便以“投壺”代替彎弓。主賓手執箭矢,投入壺中為勝 。

燕饗之禮

“燕”通“宴”,即宴飲之禮。《周禮》:“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燕饗之禮,是古時王室以酒肉款待賓客之禮,饗禮在太廟舉行,雖設酒肉,但並不真的吃喝,牛牲“半解其體”,也不煮熟,不能食用。饗禮規模宏大,重在儀式,用以明君臣之義、貴賤等差;燕禮在寢宮舉行,烹狗而食,主賓獻酒行禮之後即可開懷暢飲 。

脤膰之禮

在先秦,天子和諸侯在重大祭祀活動結束之後,有向臣工賞賜脤膰的制度。《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賈疏:“分而言之,則脤是社稷之肉,膰是宗廟之肉。”“脤膰”就是祭祀儀式中的供神肉,“脤”為祭社而設,“膰”為祭祖而設 。

慶賀之禮

《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有福事,則令慶賀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