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恐慌
作 者: (美)羅伯茨 著,吳文忠 譯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2-1
字 數: 400000
版 次: 2
頁 數: 287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8613321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國際經濟
定價:¥42.00
編輯推薦
今天石油問題與全球經濟、政治和文化有著更加錯綜複雜的緊密聯繫。一個新的能源秩序將會是什麼樣子?誰將主宰這個世界?新的能源秩序是否會催生出一個新的經濟和政治秩序?離開了石油,我們這個世界能否生存?
媒體評論
“《石油恐慌》一書寫得非常生動,觀點也相當深刻……你讀完之後就會有一種被人從頭到腳澆了一盆冷水的感覺——你會對當時的石油形勢迅速地清醒很多。”
——《奧杜邦》雜誌
“精彩極了……石油問題已經成了全世界各個國家關注的重要問題,《石油恐慌》涉及到了石油問題的各個方面,非常值得一讀。”
——《巴爾的摩太陽報》
“《石油恐慌》對我們這個當前的工業社會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危機進行了極其透徹、極其有信服力的分析和探究。”
——《波士頓先驅報》
內容簡介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石油包圍的時代。石油既錘鍊了我們的意志,又激盪了我們的思維……
本書從全球視角,以清新、戲劇性的手法將世界形勢聚焦於一體,深入分析了石油的經濟和政治因素,思考了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替代能源的前景及存在的問題。作者指出,雖然世界的能源體系已經開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轉型,但是如果我們既無前瞻性和全球性的視野,又不積極進取,那么動亂和激烈的衝突依然無法避免,世界仍有可能陷入無序的狀態。
在這本書中,作者試圖解決的問題還有:石油業輝煌的黃金年代是否已經結束。石油的供應還能維持多久?假如石油生產過了峰值、供應開始緊缺、價格開始上漲,那我們巨大的財富和優越的生活方式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面對石油恐慌,全球經濟是否會受到強烈衝擊的震盪,從而引發一場拚命搶奪剩餘石油的危險競賽呢?..
同時,作者並不局限於美國和已開發國家,而是充分考慮了石油和能源問題的全球性。作者採訪了企業界和各類環保組織的專家與學者,將他們各種針鋒相對的觀點和意見歸納總結得恰到好處,對其他能源,特別是石油的替代能源的現狀和前景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是及時提供的有關未來能源體系的佳作。
本書既處於科學領域的前沿又符合各類學者的口味,不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讀者都能從中受益。
作者簡介
保羅·羅伯茨是《食品恐慌》一書的作者,該書曾榮獲2005年紐約公共圖書館海倫·伯恩斯坦圖書獎(Helen Bernstein Book Award)。他還為多家出版物撰寫資源經濟學和資源政治學方面的文章,包括《洛杉磯時報》 、 《華盛頓郵報》 、 《哈潑斯》雜誌以及 《滾石》等等;他還經常就商業和環境等問題作報告。
目錄
專家推薦 科學發展觀與能源政策
前言
第一部分 廉價石油的時代
第一章 石油成了能源的重心
能源經濟的起源
改變能源使用方式
煤炭成為世界工業的中心
石油噴涌而出!
石油從哪裡來?
洛克菲勒的”標準模式”
“誰擁有了石油,誰就擁有了世界”
石油——戰爭必需品
石油——硬通貨
第二章 最後的“石油蛋糕”
石油即將耗盡?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石油?
為石油著魔!
石油英雄史詩的最後一幕
石油市場的倒置
還能到哪裡開採石油?
“石油什麼時候耗盡?”
第三章 新能源的光明前景
對氫燃料的興奮度
氫從哪裡來?
氫燃料革命
燃料電池前景如何?
“超越石油時代”
氫氣狂熱的驟減
燃料電池能擁有廣闊的市場嗎?
第四章 令人膽戰心驚的能源力量
石油地緣政治的三大要素
產油國與石油公司的大博弈
錯綜複雜的石油利益
石油戰爭
“把衣服輸得精光”
第五章 “天空被燒熱了”
能源使用與氣溫升高的難題
氣候變化的逐步演變
《京都議定書》困難重重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法門
《京都議定書》成了經濟武器
美國的關鍵性作用
第二部分 未來路在何方
第六章 中國能源經濟的崛起
對石油的貪婪
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
能源效能的進化
飆升的能源使用量
中國“底特律”
第七章 石油大鱷的焦慮症
天然氣也能賺錢
石油工業的巨大變化
天然氣“侵占”石油市場
天然氣的動盪因素
天然氣經濟
第八章 探索替代能源
替代能源的明天
風力發電
太陽能和風能
氫氣經濟
清潔替代技術
替代能源技術的前景如何?
第九章 能源高效利用的難題
攜起手來節約能源
“美國在兜圈子”
節省能源任重而道遠
能源效能
節約能源、提高能效是必由之路?
第三部分 為了共同目標
第十章 能源安全:箭在弦上
能源安全只是幻想?
能源貧困問題出在哪?
中國的能源問題
天然氣經濟的利與弊
全球石油形勢大盤點
石油外交大博弈
第十一章 看不見的手
能源市場的“盲點”
汽車燃料效能大辯論
是誰在控制新能源經濟?
二氧化碳排放、燃煤與替代能源
給碳排放徵稅
第十二章 “重量級選手”
世界能源政治地圖的五大選手
德國的能源戰略
美國的能源戰略與能源政治
第十三章 如何應對未來的不確定因素
難以避免的能源動盪
起橋樑作用的三大戰略
過渡能源經濟的框架
過渡能源戰略的影響
未來的能源前景
致謝
書摘插圖
第一部分 廉價石油的時代
第一章 石油成了能源的重心
托馬斯·紐科門一手回天,使英國的工業革命免於崩潰,然而也是從那時起開始了一場文明世界所特有的能源競賽。但是關於這一歷史事件所流傳下來的具體事實卻如鳳毛麟角。我們不妨重新構想一下當時的情形。那是1712年,很可能是三月份。地點是英格蘭最大的煤田上斯塔福德郡的科尼什煤礦。在一座兩層高的磚樓里,我們看到一個中年男子在費力地往一個高達30英尺的用磚、鐵管和銅金屬做成的直立架子上爬,那個架子通向樓上的一個房間。這個人就是49歲的工程師托馬斯.紐科門,從基督教浸禮會牧師改行成為了機械發明師。這個架子式的機械裝置就是他的“熱能引擎”,這個以煤為燃料的自動裝置已經花了十年的時間來完善,現在,如果一切按照設計的程式繼續,這個裝置很快就會將160英尺深井裡的水抽上來。
紐科門生性沉默寡言、頗有戒備心理,今天才打開了大門讓人們參觀他的機械裝置。在他的周圍站了一圈的人:有煤礦的官員,有幾位投資者,還有一兩位代表紐科門眾多債主的律師。當這些參觀者們呆若木雞地看著這個機械裝置時,我們可以想像他們仰著臉、表情一會兒懷疑,一會兒渴望。他們當然聽說過來自於大科學家們的批評聲音,因為這些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裝置不可能運轉,尤其是由紐科門這樣的無名小卒所設計的裝置就更不可能運轉了。他們也聽說過,這種裝置的早期模式即那些手工建造的機械已經達到了當時技術的極限,而且全都失敗了。聚集在這裡的人也聽說紐科門債台高築。
但是在三月的這一天來到這個狹窄、煙霧繚繞的房子裡的所有人也都知道,如果紐科門成功了,那將意味著什麼。英國正處在一次燃料危機之中。這個迅速工業化的國家已經燃燒掉了它的大部分木柴,現在只有完全依靠煤炭了。在英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數以千計的工廠和鍛造車間都靠使用煤炭來做動力。居住在城市裡的數十萬英國人都使用煤炭來取暖和做飯。僅倫敦這個擁有六十多萬人口、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和商業中心,每天就要消耗掉1000噸的煤炭,而且需求每年都在增長。
但是,從地下開採出來的煤炭並不多,也不夠迅速。在威爾斯、英格蘭中部地區和其他產煤區,英國的煤礦工人們已經將地下容易開採的煤層掏空了,現在必須再往深里挖。不幸的是,新的礦井經常被地下水淹沒。許多煤礦都安裝了簡陋的由馬匹驅動的水泵,但是這種裝置工作緩慢、效率低下且價格極其昂貴。在全國各地,生產力下降或者完全關閉的煤礦不勝枚舉。國家已經絕望。“井下排水”成了全年的話題.很明顯,如果能找到解決方法,不僅整個國家將得到拯救,而且,按照一位觀察家所說的那樣,“發明者將獲得極大的利益”。
紐科門示意一位助手往巨大的磚爐下面的爐膛里填煤。發明者打開了一個閥門,將蒸汽引向一個8英尺高的銅質氣缸里。空氣里充滿了煙霧、沸水的嘶嘶聲和金屬碰撞的叮噹聲。氣缸里一個巨大的活塞開始每隔十二秒鐘上下升降一次。參觀者們仰頭上望。在高高的主椽子上,一根28英尺長的水平橫樑已經開始上下擺動,活像個巨大的蹺蹺板,將一條通向下面礦井裡的鐵鏈子上下升降。有好長一段時間,什麼現象也沒有發生。旁觀者們開始站立不安,或是移動雙腳,或是清清嗓子。這時,從放在外面的一個管子裡傳出了汩汩的流水聲,接著就從裡面衝出了一股黑色的液體一一從深深的礦井下抽上來的水。12秒鐘之後,又衝出來一股水,接著又是一股。礦井開始排水了。投資者們歡呼起來。紐科門剛剛把他們都變成了富翁。
辨偽石油
辨偽石油 在石油鑽探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其中卡鑽就是十分令人頭疼的事情。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對付卡鑽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注原油或其它油類便是其中的一種。也會因機械漏油而造成柴油下泄進入地層的。在一些生產過程中,會有原油或其它種類的油料進入地層的現像。
這些人為的原油“回灌”不但會給儲層評價造成失誤,也會給以後的生產評價帶來一定的麻煩。所以,石油勘探工作人員都十分重視對它的識別。石油系統的一些地質實驗室也時常可以接到一些油樣,請求鑑別是否為“原油”。
石油地
其實,經過裝備先進的實驗室進行分析化驗時,是比較容易判別各種油的來源。下面就是一個實例:幾年前,筆者前往西南某地出差,聽當地的石油地質工作者們講述了他們在一個面積僅20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中打出一眼高產天然氣井的喜訊。他們還特別提到,在其中的一口出氣井中,曾經流出過數升“原油”的情況,當時大家,尤其是當地的民眾都為這既產氣又出油的探井感到歡欣鼓舞,但事後一些十分有經驗的老石油地質人員又對這些“原油”存有幾分疑慮。
帶著濃厚的興趣和疑慮,我和幾位當地的石油工作者趕到了那口著名的產氣井。仔細看去,井下天然氣的壓力已達到數十個大氣壓,對於一個小盆地、產層淺地區來說,這已是十分喜人的了。打開閥門,強大的天然氣流便呼嘯而出,經幾分鐘排放後,接在閥門口上的軟膠皮管內果然出現了幾小滴黃褐色的油珠,遺憾的是,油量太少,都緊緊地吸附在膠管內壁,無法取到,回到石油基地後,我向有關同志要到一些這口井的油樣,密封后詳細分析化驗。這些油樣呈黃褐色,外觀上除了略顯清亮些以外,與常見的原油無太大的區別。但它卻發生強烈剌鼻的氣味,只要一打開容器,嗆人的異味便立刻瀰漫在整個房間中,這種現象在原油中並不多見。相反,在一些煉好的成品油中,由於在煉製過程中會加入一些添加劑,經過反應之後,這些物質會發出令人不適的異味。
對該油樣的族組成分離證明,其中的鏈狀飽和烴占絕對優勢,高達76%,而其它組份則相對較低,尤其是瀝青質的含量更低,僅有約3%,這在原油中是十分罕見的現象。此外,原油還有一個物理特性是,加熱至205℃時的餾出體積,據報導,我國新疆等地的高成熟輕質原油的205℃餾出體積已可達41% ~44%,但是,這口井的油樣,其205℃餾出體積竟高達85%,真是不可思議!
將油樣進行全面的氣相色譜分析以後,發現油的組份碳數主要集中在碳15至碳24的範圍之內,這也是十分奇怪的現象。如果是“高成熟原油”,則其中應含大量的輕質組份(至低碳數物質,如碳1至碳6)和汽油組份(即碳8至碳12);如果是“低成熟原油”,那么就應以重質組份(即碳24以上)為主;但顯然,這個油樣兩者皆缺,它所含的僅為柴油的特徵組份(碳15—碳22)。分析至此,已經較為清楚了,但我們還進行了質譜—色譜的檢測。結果表明,飽和烴中正構烷烴碳數的精確範圍應為碳13至碳23,應屬於柴油性質。油樣中兩項重要的生物標誌物姥鮫烷與植烷的比值為1,三環萜烷含量大於五環三萜烷;甾烷等有機化合物的含量表明它應為成熟油;而倍半萜等化合物的高含量則證實該油應為典型的內陸湖相煤系地層所形成的,而且形成的地質時代不會太古老。
有了這些分析資料,回頭再詳查一下“產出”它的盆地的地質背景:第三系的河流與淺湖相沉積物直接覆蓋在古老的泥盆系地層之上,而較年青的沉積物中根本沒有煤系地層存在。那么,這些油可能出自何處呢?
從全國的情況來看,目前已形成工業性開採的煤系地層所形成的原油有兩處,一個是祖國大西北的吐魯番—哈密盆地,另一個是位於我國南部的廣東茂名盆地,那裡的豐富的湖相煤系地層形成的油頁岩是人工合成“石油”的好原料。人工合成原油時,大多會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加入一些化學合成劑以利於石油的合成。
經過一系列的分析化驗、推理以及市場調查,我們最終認為,從西南某盆地取到的樣品應為煤系地層形成(合成)的石油經加工後的產品—柴油,應該是鑽進中有意無意的“回灌”油,而且,極有可能是產自廣東的人工合成石油的產品。
這份分析報告很快就引起當地石油地質工作者和有關領導的重視,經過調查,那口井的鑽進中使用的柴油果然是從廣東購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