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皮特凱恩島位於南回歸線以南的不遠處。紐西蘭在它西南面偏西3000英里的地方,塔希提島在它西北偏西1350英里處。小島小得不能再小,面積47km²,這個小島風景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島民們每年都會收成千上萬封來信,信中表達了來信人的心愿:渴望生活在一個沒有汽車喧囂與污染、沒有稅收與競爭,並且犯罪率最低的小島上。許多的書籍曾經介紹過它,而三部好萊塢電影也曾讚美過這個“伊甸園”式的小島,稱其問人們最嚮往回歸的地方。屬玻里尼西亞群島。包括皮特凱恩島及附近的三個環礁:漢德森(Henderson),迪西(Ducie)和奧埃諾島(Oeno)。皮島為火
山島,地勢陡峭,最高海拔350米。無河流。屬亞熱帶氣候。氣溫13-33℃。年平均降水量為2000毫米。11月-3月為雨季。
1767年英國探險家菲利普·卡特萊發現此島。1790年英國"邦蒂"號譁變船員和一些塔希提島居民到此定居。1887年正式成為英殖民地。1898年起受英國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管轄。1952年行政權轉歸英屬斐濟殖民地總督。1970年斐濟獨立後,英國駐紐西蘭高級專員兼任皮特凱恩群島總督。現為太平洋共同體(Pacific Community)成員。
皮特凱恩群島是一個由5座島嶼組成的南太平洋群島,其中只有一座島嶼有人居住。該群島也是英國在太平洋地區所剩下的最後一塊海外領地。小島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島上居民的祖先都是英國邦蒂號(HMS Bounty)上的叛變船員,這段具有傳奇性的歷史已經被寫成小說,並被拍成多部電影。此外該島也可能是世界上居住人口最少的地區,大約只有50多人(9個家庭)還居住在此。2002年,島上的7名男性居民被紐西蘭當局以性侵害和強暴猥褻女童罪的罪名起訴,再度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人口:45人(2004年2月)。均為1790年英國“邦蒂”號譁變船員後裔。官方語言為英語,本地語為英語和塔希提語的混合語。信奉基督教。
首 府:亞當斯敦(Adamstown)。
總 督:威廉士(M.J.Williams,非常駐),1998年5月上任。
重要節日:英女王官方誕辰日:6月第二個星期六。
歷史故事
關於皮特凱恩島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789年4月28日。當時英國“邦蒂”號船長威廉·布萊的專制激起了船員們的不滿,在大副萊徹·克里斯琴的帶領下,25名英國水手發動叛亂,將船長趕走。克里斯琴帶領願意留下的18名水手開始了海上漂泊的生活。經過塔希提島的時候,其中9個人取了妻子。海上漂泊的生活異常辛苦,船員們越來越渴望上岸過一種安定的生活。終於有一天,他們找到了一座無人居住的小島,於是決定在這個地方定居下來,每一位船員都十分喜歡這個偏僻的藏身之所,它風景美麗,氣候溫和。
克里斯琴把僅存的一件衣服分給了每個人,發動人們尋找島上一切可用資源,用島上的樹木蓋上房屋,渴了就吃野果,餓了仍然是食野果,或是將島上的飛禽等動物殺死烤了吃。這群人和魯濱遜一樣與世隔絕地生活了20年。直到1808年,一艘美國的捕鯨船來到這裡,才使他們重新與外界相通。
當年的暴動者只剩下一個叫作約翰·亞當斯的人,於是他就成了島上10位婦女和23個孩子的“家長”和講道者。由於他曾經描述他們過著一種完全自給自足的和諧生活,婦女端莊賢淑,男子熱誠強健,因此就誕生了一個關於小島的神話。直到1808年,一艘美國的捕鯨船在皮特凱恩島上發現了邦蒂號的一名倖存者。據他說,當時邦蒂號來到了皮特凱恩島,大家覺得這地方挺理想。為了避免被人發現,他們把船開進現在叫做邦蒂灣的地方,然後一把火燒了。但是在後來的日子裡,叛亂者之間發生了內訌,大多數船員都死了,克里斯琴也被殺。另外還流傳一種說法是:克里斯琴設法逃出了皮特凱恩島,偷偷回到英格蘭。有人曾在德文波特街上看見過他。
當時島上共住著18戶人家,分姓克里斯琴、揚·沃倫和布朗。他們是英國人與玻利尼西亞人的混血兒後裔,有著共同的外貌特徵和獨特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語言是18世紀的英語,玻利尼西亞語和水手語言的混合物。1838年,皮特克思島成為英屬殖民地,而它的資金主要靠大量發行本島郵票。
政治
憲 法:《1964年地方政府法》
議 會: 島上成立島嶼委員會,為立法機構,共10個席位。其中6席經普選產生,1席由上述6人選出,2席由總督任命,1席屬島嶼秘書長(Island Secretary),任期1年。委員會由行政官主持。行政官由民選產生,任期3年。現任行政官兼島嶼委員會主席簡·沃倫(Jay Warren)。
司法機構: 島嶼法院,由行政官主持,任期3年。無政黨。
發展
經 濟:無稅收,政治收入來自郵票、錢幣的銷售、投資利潤和英國的不定期贈款,給外國漁船頒發捕魚許可權也獲得一定收入。1992年宣布周圍370平方公里海域為專屬經濟區,並於同年在專屬經濟區內發現巨大礦藏。政府重點發展電力、通訊及港口、道路建設。
貨幣名稱:紐西蘭元(New Zealand dollar);1紐西蘭元=100分。匯率(2001年1月):1紐西蘭元=0.42美元
工 業:以郵票和手工藝品製造為主。
農 業:種植水果、蔬菜和薯類。家庭捕魚和飼養家禽較為普遍。
交通運輸:島上無機場,通過少量不定期船隻來往保持與外界的聯繫。
公路:總長約6.4公里。1993年有37輛機車,2輛拖拉機,1輛大客車,1輛推土機。
水運:1993年有2艘輪船。
財政金融: 1994~1995財政年度財政收入 729,884紐西蘭元,支出878,119新元。
對外貿易: 出口水果、蔬菜和骨玩,進口燃料、機械、建材、麵粉、糖和其他食品。
醫療:無醫院及固定醫生,僅有1名護士。島上不定期地自外地雇用醫務人員。一般情況下,居民生病必須去紐西蘭或塔希提就醫,政府負擔三分之二費用。1997年有24台電話。島上設備齊全的診療所,牧師的妻子是訓練有素的護士。但是,島上的藥品供給仍然靠不時來島上巡視的醫生們。來島上巡視的牙醫最辛苦,因為每次都有好多的“洞”需要他們耐心修補。
軍 事:由英國負責國防。
文化教育:實行免費國小教育,有1名來自紐西蘭的教師。島上無中學,紐西蘭免費提供中學教育。
新聞出版:皮特凱恩教育官員每月編輯出版4頁名為《皮特凱恩雜集》的新聞報紙。此報於1959年創立,1993年發行量約為1480份。島上有一個電台。無電視台(1997年)。
對外關係:屬英國海外領地。現為太平洋共同體(Pacific Community)成員。
島民生活
物產
皮特克思島是一個火山島。肥沃的火山灰土使它的土地十分富饒。這裡盛產柑橘、芒果、大蕉、葡萄釉、鱷梨、香蕉和椰子。
每家的地里都長著鮮嫩的蔬菜,他們還搗竹筍粉、榨甘蔗汁、摘麵包果。但是至於番茄罐頭、蘇打水、電池和燈泡以及機車配件等東西就要依靠補給船的運送。有計畫的供應是一年四次。大概有40~50艘船隻在經過小島時做短暫停留。
勞動力
別看島小,但仍有首都,名字叫做亞當斯敦,人們艘住在這裡。在西岸的泰特塞德和東岸的聖保羅山上還建有供人們度周末的“避暑別墅”。島上總共有30個勞動力,所以每個人都要身兼數職。
物資來源
當島上的無線電台收到附近船隻發出的訊號時,艾爾瑪·克里斯琴就會接通連著各家各戶的內部電話線系統。於是一瞬間人們就忙著搶收蔬菜、水果,忙著安排海船和給雕刻的半成品上光打蠟。
船隻在海面上出現了,鈴聲響徹了全島。人們帶著準備出售的雕刻品、郵票、籃子和本島的T恤衫,匆匆忙忙跑下300英尺的坡路,聚集在坡路盡頭的碼頭上。只要船一入港灣,男女老幼都迫不及待地跳上船去,進行貨物交易。有的人還用掙到的美元郵購冰櫃等物品。不一會兒,以物易物的交易完畢了。人們滿意地回到岸上,而船隻載著島上人民辛勤勞動的果實,又駛向前方。
歸來以後,他們公平分配換回的物品,把剁成9塊的凍羊羔肉分給當天搬貨的9戶人家。即使換回的是果醬,也仍然要公平分配,大家一勺一勺的分享。
民風
皮特克思島島民的集體意識異常強烈,個人之物向來從屬於集體,人人平等,沒有地位高低之分。島上沒有學校,如果有高遠的志向,就要到外面參加深造。
雖然安安靜靜的自給自足生活並沒有太多的煩惱,但是島民們仍對此感到孤獨。他們經常聚在大家庭中以驅趕難耐的寂寞時光。好在幾乎每星期島上都有幾次公共晚宴慶祝生日,迎來送往,歡度假日或紀念歷史事件。再不然,大家就一起蓋房子築路,培養人們的群體意識。
皮特克思島很少讓外人逗留,可是許多人卻申請久住權。因為他們厭倦了現代都市的車水馬龍與爾虞我詐,希望過一種返撲歸真的生活。並不完全脫離現代的皮特克思島正是理想之選。
郵票
郵票是島上的主要經濟來源,也是島上的特產。
皮特凱恩群島孤零零地座落於南太平洋,與澳大利亞和南美洲的距離分別是5325英哩和4000英哩。主島皮特凱恩島實際上是半個崎嶇的火山口,四周峭壁陡立,面積約五平方公里。另外還有三個荒無人跡的小島:奧埃諾島、亨德森島和迪西島。
發現邦蒂號倖存者的訊息傳到了英國。但是英國政府對叛變者已經失去了興趣,沒有再追究這件事。當時邦蒂號登岸的二十七個人及他們的後代,在十多年以後,強壯的男人差不多都死了,剩下的大多是婦女小孩。皮特凱恩島屬亞熱帶氣候,雖然雨量充沛,土質肥沃,但他們不善農作。島上林木日漸稀少,淡水水源也不穩定,因此這些居民們開始考慮遷居它處。英國政府也注意到了移民的必要性,於1831年3月將全體島民運送到塔希提島。
諾福克島靠近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是個火山島,面積約34平方公里,地勢崎嶇,土肥林密,它的緯度和氣候與皮特凱恩島相似,但是兩島相距達3700英哩,橫跨半個太平洋。英國海軍的運輸船隊花了整整五個星期把皮特凱恩島的部分居民共194人運至諾福克島。上圖首日封貼的是皮特凱恩島和諾福克島兩地於1981年為這次移民125周年分別發行的郵票。雖然諾福克島是個很不錯的方,然而思鄉之情也開始反映在皮特凱恩的郵票上。有些移民熬不過對故土的懷念,踏上了返鄉的路途。1859年首批十六位移民搭上途經諾福克島的瑪麗安妮號客船回到皮特凱恩島。1864年有四個移民家庭返回皮特凱恩。預計還會有人陸續回來,但不會出現大的返鄉潮。如今,大部分皮特凱恩人住在諾福克島,還有一些定居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最近一次人口統計數據顯示皮特凱恩島居民人數為四十七人。
1961年皮特凱恩發行了三枚郵票,紀念“1859-1864年從諾福克島返鄉”。郵票圖案分別是皮特凱恩島側影、皮島和諾島地圖及瑪麗安妮號客船。回頭再說在邦蒂號兵變中被趕下海的布萊爾船長等那十九個人,他們乘坐一艘23英尺長的劃舟漂流了四十八天,奇蹟般地在荷屬東印度的帝紋島上了岸。皮特凱恩發行了許多和邦蒂號有關的郵票。1898年起皮特凱恩群島受英國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管轄。1952年行政權轉歸英屬斐濟殖民地總督。斐濟於1970年獨立後,英國駐紐西蘭高級專員兼任該島總督,通過選舉生產的委員會進行管理。目前島上的居民主要從事漁業,也種植一些香蕉、甘蔗、柑橘和咖啡等。郵票是皮特凱恩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位於紐西蘭惠靈頓市的皮特凱恩群島集郵局負責發行它的郵票。第一套郵票發行於1940年,迄今共發行了六百多枚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