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越桔
種中文名:白花越桔
種拉丁名:Vaccinium albidens Levl. et Van.
種別名 :
國內分布:產貴州及雲南東南部。生於海拔1 400—2 300米的山脊、山谷闊葉林內或灌木叢中。 模式標本采自貴州(無具體地點)。
海 拔:1400-2300
命名來源:[Fedde,Repert.Sp.Nov. 9: 447. 1911]
中國植物志:57(3):121
組中文名:壇花組
組拉丁名:Sect.Eococcus Sleumer
屬中文名:越橘屬
屬拉丁名:Vaccinium
亞科中文名:越桔亞科
亞科拉丁名:VACCINI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6米;分枝多。幼枝纖細,密被微柔毛,老枝無毛。葉片薄 革質,卵狀披針形,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通常 鈍圓,有時楔形,邊緣有淺齒,除表面沿中脈被微毛外,兩面其餘部分無毛,中脈在兩面略 微突起,側脈纖細,在表面近於平坦,在背面稍突起;葉柄長2—3毫米,密被微柔毛或有時 近於無毛。總狀花序腋生和枝頂葉腋生,長1.5—4厘米,序軸密被微柔毛;苞片寬卵形, 長3毫米,邊緣流蘇狀,早落,小苞片卵形,長約1.5毫米,著生花梗中部,邊緣流蘇狀,早落;花梗短,長1—1.5毫米,通常密被微柔毛,頂端與萼簡之間明顯有關節;萼筒通常被短 柔毛,稀無毛,萼齒三角狀卵形或半圓形,長0.5—1毫米,邊緣有具腺流蘇;花冠白色,簡 狀,長約6毫米,裂齒短小,反折;雄蕊內藏,藥室背部有短小的距,藥管長為藥室的1—1.5 倍,花絲被疏柔毛;花盤密被短毛;花柱略伸出花冠。漿果直徑約4毫米,幼果通常有毛, 成熟後無毛。 花期3—4月,果期5—10月。
產地分布:
產貴州及雲南東南部。生於海拔1 400—2 300米的山脊、山谷闊葉林內或灌木叢中。 模式標本采自貴州(無具體地點)。
本種提示:
系根據云南東南部標本描述。對照Levl.Et Van.(1911)的原記載:“枝褐色,無毛,平滑的;葉革質,披針形,無毛,互生,綠色,下面色較淡,有鋸齒,尖銳,且在葉表面明顯 發白;果球形,變黑紅色,胡椒粒大小,成短而稀疏的總狀”,未指出萼齒邊緣具流蘇的特徵,且植株不被毛。但Sleumer(1941)將本種歸併在黃背越桔V.iteophyllumHance 內,看來花序是被毛的,他指出是一小葉類型。Chamberlain(1977)對本種的討論中述 及幼枝和葉軸(leaf axes)密被毛。本種原記載較簡單,而且模式標本並不完整,我們依 據云南標本植株被毛,葉形較小,總狀花序短等特徵,而且分布範圍接近,定名為木種。
參考文獻:
Vaccinium albidens Levl.Et Van.In Fedde,Repert.Sp.Nov.9:447.1911 et Fl.Kouy—Tcheou 154.1914;Rehd.In Journ.Arn.Arb.15:283.1934;Chamberl. In Not.Roy.Bot.Gard.Edinb.3S(2):253.1977.
配圖
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