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蒾葉越桔
種中文名:莢蒾葉越桔
種拉丁名:Vaccinium sikkimense C. B. Clarke
組中文名:越桔組
組拉丁名:Sect.Vitisidaea (Moench) Koch
屬中文名:越橘屬
屬拉丁名:Vaccinium
亞科中文名:越桔亞科
亞科拉丁名:VACCINI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中國植物志:57(3):146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30--70厘米。分枝多,枝條稍粗壯,幼枝有棱,密被灰褐色短柔毛,老枝灰色,漸無毛,莖皮粗糙,散生突起的皮孔。葉多數,密生枝上,葉片革質,長圓形或倒卵形,長2.5—5厘米,寬1.2—2.7厘米,頂端鈍圓,具短尖頭,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具腺頭小鋸齒,表面沿中脈通常密生短柔毛,兩面其餘部分近無毛,側脈4—5對,與中脈在表面微下陷,在背面突起,網脈在表面微下陷,在背面不明顯或稍突起;葉枘長約3毫米,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單一或有時2枝同出,長1—2厘米,序軸短縮,被短柔毛;苞片卵圓形或有時葉狀,長0.7—2厘米,寬5—8毫米,通常早落,小苞片橢圓形至扯針形,長0.6—1.3厘米,通常早落;花梗長約6毫米,無毛;萼筒無毛,萼齒寬三角形至波狀,長0.5—1毫米;花冠淡紅色,檐部紅色,壇狀,長約6毫米,具短小裂片;雄蕊長約5毫米,花絲長約2毫米,密被開展的短柔毛,藥室背部有2上舉的距,藥管與藥室近等長。漿果球形,成熟時藍黑色,直徑5—7毫米。 花期7月,果期8—11月。
產地分布:
產四川西部、雲南西至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生於混交林下、林緣或高山灌叢中,海拔3 000—3 400米。分布緬甸(北部)至錫金。
參考文獻:
Vaccinium sikkimense C.B.Clarke in Hook.F.Fl.Brit.Ind.3:451. 1882; Sleumer in Bot.Jahrb.71(4):430.1941;Merr in Brittonia 4:155.1941;Brandis, Indian Trees 408.1971;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195.圖4344.1974;西藏植物志3: 722.圖286:1—5.1986.——V.Viburnoides Rehd.Et Wils.In Sargent,n.Wils. 1:561、1913;Chung in Mem.Sci.Soo,China 1:202,1924.——V.oreotrephes W. W.Smith in Not.Roy.Bot.Gard.Edinb.11:230。1919;Hand.—Mazz.Symb.Sin. 7:798.1936
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