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欽越桔
種中文名:卡欽越桔種拉丁名:Vaccinium kachinense Brandis
海 拔:2100-2600
命名來源:[Ind.Trees : 406. 1 921]
中國植物志:57(3):098
組中文名:入葉越桔組
組拉丁名:Sect.Galeopetalum J.J.Smith
![卡欽越桔](/img/f/ac0/nBnauM3X1MzM1ATN4ADO3EDO3QTM5gTM0IDM0QTNwAzMxAzLwg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屬中文名:越橘屬
屬拉丁名:Vaccinium
亞科中文名:越桔亞科
亞科拉丁名:VACCINI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0.5—4米;有膨大的塊根。分枝少,枝條粗壯,幼枝子時黃褐色,無毛, 有縱棱,外皮成塊狀開裂,莖上有數枚褐色、披針形、長1—1.4厘米的宿存葉芽鱗,老枝灰 色,有縱紋,皮孔不顯。葉片散生,密集枝條上部,葉片革質,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 7--15(--17)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漸狹,邊緣全緣,反卷,兩面無毛,中 脈粗壯,在表面稍隆起,在背面明顯突起,側脈纖細,11—13對,至邊緣網結,在表面下陷, 在背面突起,表面平坦或通常凹凸不平;葉柄粗壯,長4—5毫米,無毛。總狀花序腋生,長 3—5厘米,直徑2—4厘米,密生多數花;序軸密被微毛,基部有多數褐色、三角狀卵形的宿存花芽鱗;小苞片2枚,線形,著生於花梗基部;花梗細長,長1—1.4厘米,頂端與萼筒 間明顯有關節,無毛;花萼5裂;裂齒三角狀披針形,長約1毫米,邊緣密生微毛;花冠淡紅 色,壇狀,長約5毫米,裂片短小,反折;雄蕊與花冠等長,花絲長2毫米,密被短柔毛,藥室背 部有2短小的距,藥管比藥室略長。漿果球形,徑約6毫米,無毛。 花期3月,果期5月。產地分布:
產雲南(騰衝、鎮康、景東)。生於海拔2100--2 600米的常綠闊葉林內、山坡岩石上或山坡松櫟混交林內。分布緬甸(東北部)。模式標本采自緬甸卡欽邦。參考文獻:
Vaccinium kachinense Brandis,Ind.Trees 406.1 921;Sleumer in Bot. Jahrb.71(4):44 7.1941.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