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脈越桔
種中文名:凹脈越桔
![凹脈越桔](/img/b/d1d/nBnauM3X3czM2IDOwUzNxETO3QTM5ADN5ITNzQTNwAzMxAzL1c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種拉丁名:Vaccinium impressinerve C. Y. Wu
海 拔:1700
命名來源:(雲南植物研究)[Acta Bot. Yunn. 9(4): 381.f.2. 1987]
中國植物志:57(3):085
組中文名:入葉越桔組
組拉丁名:Sect.Galeopetalum J.J.Smith
屬中文名:越橘屬
屬拉丁名:Vaccinium
亞科中文名:越桔亞科
亞科拉丁名:VACCINI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匍匐而生;分枝少,枝條細長,褐色,幼枝有狹翅狀棱,被短柔毛,老枝灰 色,無毛。葉少,1—2片生枝頂,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4厘米,頂端 鈍或微凹,基部楔形至寬楔形,翅狀下延,全緣,近基部兩側各有1腺體,鮮時稍肉質,乾後 厚革質,兩面無毛或背面散生貼伏的具腺短毛,中脈粗壯,側脈4對,近葉緣網結,中脈、側脈、和網脈在表面深陷,在背面突起;葉柄近無。總狀花序生於葉腋,通常有3朵花;苞片 小,三角形,長約1毫米,小苞片與苞片相似,著生花梗下部;花梗長1—1.7厘米,上部增粗,與萼筒間明顯有關節,無毛;萼筒無毛,萼片5,狹長圓形,長4—6毫米,無毛;花冠淡 紅色,鍾狀,長1.2厘米,直徑約9毫米,內、外無毛,淺5裂,裂片寬三角形;雄蕊與花冠近 等長,花絲扁平,長約3毫米,微彎,兩側密生纖毛,藥室背部有2上舉的距,藥管長於藥室 2倍。漿果球形,直徑8毫米,宿存萼裂片長5—6毫米。花期5—6月。
產地分布:
產雲南(西疇、麻栗坡)。生於石灰岩山常綠闊葉林下,有時佃銅在覆蓋苔蘚的石上, 海拔1 700米左右。模式標本采自西疇偏岩。
本種提示:
本種匍地生長,葉少,極厚,葉基翅狀下延,網脈乾時在表面下陷很深,在背面突出,近 於無柄;花少,具長梗,花冠粉紅色,較大,極易辨認。
參考文獻:
Vaccinium impressinerve C.Y.Wu in Act.Bot.Yunn.9:381.F.2.1987.
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