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葉越桔
種中文名:泡泡葉越桔種拉丁名:Vaccinium bullatum (Dop) Sleumer
國內分布:產廣西西部(靖西)。生於石山林內。
國外分布:分布於越南(模式產地)。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Lecte.F1.Gdn,lndo-Chine 3: 700. 1 930]
中國植物志:57(3):101
組中文名:入葉越桔組
組拉丁名:Sect.Galeopetalum J.J.Smith
屬中文名:越橘屬
屬拉丁名:Vaccinium
亞科中文名:越桔亞科
亞科拉丁名:VACCINI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啪榛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2米;分枝少。枝條細長,有棱,幼枝密被微柔毛,老枝無毛,覆有多數圓 形或橢圓形的褐色皮孔。葉散生,葉片革質,卵形或長卵形,長9—16厘米,寬5—8厘米, 頂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圓形,邊緣全緣,略反卷,兩面近於無毛或幼時背面中脈基部有微 毛,側脈7--8對,近邊緣網結,與中脈、網脈在表面明顯下陷,在背面明顯隆起,致使兩面 凹凸不平;葉柄粗壯,長1—2毫米,腹面無凹槽,被微柔毛。總狀花序腋生,長5—8厘米; 苞片三角形,長2毫米,小苞片生花梗基部;花梗被微柔毛,頂端略膨大有關節;花冠未見; 花萼筒部無毛,萼齒披針形,銳尖,長3毫米,被微柔毛。果序長約8厘米,序軸有細棱,被 微毛;果梗長6—9毫米,被微毛;幼果球形,直徑6毫米。 果期9月。產地分布:
產廣西西部(靖西)。生於石山林內。分布於越南(模式產地)。本種提示:
描述依據了高錫朋55776號標本及P.Dop的原始記載。《中國高等植物植物圖鑑》 對本種的描述及附圖看來均系雲南東南部所產的擬泡葉烏飯 V.pseudobullatum Faog et 2.H.Pan,而非本種。參考文獻:
Vaccinium bullatum(Dop)Sleumer in Bot.Jahrb.71(4):446.1941;中國高 等傾物圖鑑3:202. 1974,p.P.,excl.Specim. Yunn.---Agapetes bullata Dop in Lecte.F1.Gdn,lndo-Chine 3:700.1 930.配圖

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