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越桔
種中文名:矮越桔種拉丁名:Vaccinium chamaebuxus C. Y. Wu
海 拔:2500-3100
命名來源:(雲南植物研究)[Acta Bot. Yunn. 9(4): 388.f.7. 1987]
中國植物志:57(3):121
組中文名:壇花組
組拉丁名:Sect.Eococcus Sleumer
屬中文名:越橘屬
屬拉丁名:Vaccinium
亞科中文名:越桔亞科
亞科拉丁名:VACCINI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0.5—2米;分枝多。幼枝密被短柔毛,老枝無毛,灰黑色。葉片革質,卵形或橢圓形,長1.7--4(--6)厘米,寬1--2厘米,頂端銳尖,有時略鈍或漸尖,基部通常寬 楔形,有時楔形或鈍圓,邊緣有密鋸齒,表面沿中脈被微柔毛,其餘無毛,背面無毛,中脈在 兩面稍突起,側脈在葉面不顯,在背面微突起;葉柄長2—5毫米,腹面密被短柔毛。總狀 花序短,腋生和生枝頂葉腋,長1.5—2厘米,花序軸被短柔毛或無毛;苞片寬卵形,長3—5 毫米,無毛,小苞片2,著生花梗中部,卵形,長約2.5毫米,無毛;花梗短,長0.5—2毫米, 無毛;萼筒無毛,萼齒卵狀三角形或半圓形,長0.5—1毫米;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壇狀,長 約9毫米,外面無毛,內面喉部有微毛,裂齒三角形或狹三角形,直立或反折;雄蕊內藏,藥室背部有距,藥管長為藥室的2倍,花絲被毛;花柱不伸出花冠。漿果紫紅色,直徑5—6 毫米。 花期4—5月,果期6—11月。產地分布:
產雲南(景東)。生於海拔2 500—3 100米的乾燥山坡灌叢中或山頂杜鵑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景東無量山。本種提示:
本種近雲南越桔V.Duclouxii,但植株矮小,葉較小,橢圓形,先端銳尖;花序短小, 幼枝及序軸密被微柔毛;小苞片位於花梗中部而可區別。參考文獻:
Vaccinium chamaebuxus C.Y.Wu in Act.Bot.Yunn.9:388.F.7.1987.配圖

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