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人民

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人口148.2萬,主要居住於大理白族自治州,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早在四千多年前,白族的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洱海文化,唐代的南詔國,宋代的大理國都曾在這裡建都,延續了五百多年,一度成為雲南政治、經濟。

文化

文化的中心,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此外,麗江地區、保山地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地也分布有少量白族。白族自稱白子、白尼、白伙、意為白人。
白族的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二世紀就與中原漢族有較為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繫,受其影響較深,現在習俗部分與漢族相同。白族使用漢字書寫,但是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藝術豐富多彩。 如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望夫雲》、《蛇骨塔》
《鳥吊山》、《慈善夫人》等。 音樂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調”、“霸王鞭”等。另有從古典戲曲“吹吹腔”發展起來的“白刷”,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準較高,各種人才輩出。
白族民居建築有著獨特的風格。住房多採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他們十分重視門樓建築和照壁、門窗雕刻及山牆彩畫的裝飾藝術。門樓裝飾,通常採用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磚和青磚等組成串角飛檐,花枋精巧,斗拱重疊,雄渾穩重,美觀大方,體現了白族勞動人民的建築才華和藝術創造力。
白族人民偏愛白色,他們建房的總體色調是白色,白族傳統服裝的色調也是偏白色,以白色為尊貴。大理地區的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對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領褂;海東地區男子則外套皮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小”,腰系皮帶或繡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婦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藍色、紅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繫著繡花的小圍裙。已婚婦女的頭飾一般是藍色。姑娘是把辮子和一根紅繩結在一起,然後把一塊五顏六色的手貼纏在頭上,雷白的纓穗在頭右邊飄飄灑灑,很能顯出姑娘的嫵媚。
大理白族酷愛花,幾乎家家都種藥,當地有“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之說,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帶有花字,如:金花、銀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白族獨特的節日有“繞三靈”、“石寶山歌會”、“本主節”“耍海會”和規模盛大、內容豐富的“三月街”、也有白族人自己的“火把節”等眾多的節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