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亦稱“觀音市”、“觀音街”;“祭觀音街”,白族傳統盛大節日,也是白族傳統的民間物資交流和文娛活動的盛會。流行於雲南大理等地。形式它為中國雲南省大理地區白族盛大街期和傳統集會。每年夏曆三月十五日起在大理城西點蒼山中和峰麓舉行,為期5~7天。這種盛大的街期和傳統集會,每年夏曆三月十五日起,在大理城西點蒼山中和麓舉行,為期五至七天。
三月街的起源與宗教活動有關。一說觀音菩薩在三月十五治服了為害人民的羅剎,白族人民年年相聚,舉行拜祭活動,後演變為一年一度的街期,故此節又稱“觀音節”、“觀音街”。
當時三月街實為滇西的民族市場。由於大理自古以來就是滇西的物資交流、集散中心,故而隨著白族地區經濟的發展,三月街由原來的佛事活動發展成為進行物資交流和民眾性文娛活動的盛會。每逢三月街時,街上人山人海,商貿雲集,貨物琳琅滿目。人們按照傳統習慣,白天進行貿易,晚上在宿營地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節日由來
傳說1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暴君,奢望長生不老,聽信一個侍從的話,每天吃一對人的眼球,這給當地白族人
帶來深重災難。當時有個充滿神奇威力的勇士,為了給白族人民除魔滅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計,把暴君騙到蒼山的中和峰麓,喚來神狗咬斷了暴君的咽喉,喝乾了他的血液,消滅了這個魔王,為白族人民除了禍害。為了紀念這個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們每年在農曆三月十五──二十日,聚集在蒼山腳下,歡歌樂舞。年復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現在“三月街”期間,除了交流物資,還表演民族歌舞、體育等活動。特別是參加賽馬會的各族騎手,雲集蒼山腳下,揚鞭策馬,騰雲駕霧似的向洱海邊奔去,其情景煞是壯觀。傳說2
南詔初期,觀音菩薩於農曆三月十五來到羊苴咩城(即大理古城)講傳佛法,由於信徒越聚越多,後來竟成為"聽法會"。白族先民為紀念觀音菩薩講經授法,便在觀音講經的地方接棚禮拜,並以蔬菜祭祀觀音菩薩。久而久之,這種源於宗教信仰的民間集會,逐漸演變為定期的大型民間集市貿易活動。三月街因此又名"觀音街"、"觀音市"。
傳說3
雲南洱海邊上住著一位年輕的白族漁夫阿善。夜晚,他在月上打魚,彈著三弦,唱起漁歌,歌聲傳到龍宮。龍王小女阿香聽見了,來到船上,與阿善結為夫妻。三月十五,是月亮里趕集的日子,各路神仙都到月宮去買東西。阿香變成小黃龍馱著阿善去趕集。他們來到月宮,與嫦娥、吳剛一起遊了大青樹下的月亮街,街上熱鬧及了,萬物透明閃亮,看得見,摸不著。他們回到村里,把月亮里趕集的情況告訴鄉親,大家決定模仿月亮街,在蒼山腳下種起三株大青樹,定三月十五日在大樹周圍擺攤設點,讓四鄉八寨的人前來趕集。大理的“三月街”就這樣延續到今天。
相關記載
明清時期三月街情景,有關文籍多有記載。明末地理學家徐弘祖在《徐霞客遊記》中記述了當時盛況:“十三省物無不至,滇中諸彝物亦無不至”,“俱結棚為市,環錯紛紜。其北為馬場,千騎交集,數人騎而馳於中,更隊以覘高下焉。時男女雜沓,交臂不辨,乃遍行場市”。現存最早記載三月街貿易集市的文獻是400多年前明代李元陽編纂的《雲南通志》。這部書的《地理志.大理府.風俗》一節中載:觀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蒼山下貿易各省之貨。自唐永徽年間到今,朝代累更,此市不變。知是觀音入大理,後人至日燒香,四方聞風,各以貨來。一說在南沼細奴邏時(公元649年一902年),觀音於夏曆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傳授佛經。成書於明代的《白國因由》載:“善男信女朔望會集,於三月十五日在榆城(即大理城)西搭篷禮拜方廣經……年年三月十五日皆以蔬菜祭之,名曰觀音處,後人於此交易,傳為觀音街,即今三月街也。”又說古代白族婦女隨丈夫到天宮趕“月亮會”回來後,仿照舉辦起三月街。關於三月銜的情景,明清時期的典籍中多有記載。明李元陽《雲南通志》載‘“三月三日至十五日,在蒼山腳下貿易各省市之貸,自唐永徽間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變。”楊瓊《滇中瑣記》曰:“大理三月街,古稱為觀音市,在西門點蒼山下,…。按此市實昉於唐永徽年間。”明末地理學家徐弘祖《徐霞客遊記》記述了當時三月街的盛況:“十三省物無不至,滇中諸彝物亦無不至”,“俱結棚為市,環錯紛紜。其北為馬場,千騎交集,數人騎而馳於外,更隊以覘高下焉。時男女雜沓,交臂不辨,乃通行場市。”
清代《大理縣誌稿》中是這樣記寫三月街盛況的,“盛時百貨生意頗大,四方商賈如蜀、贛、粵、浙、桂、秦、 黔、藏、緬等地,及本省各州縣之雲集者殆十萬計,馬騾、藥材、茶市、絲綿、毛料、木植、瓷、銅、錫器諸大宗大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數萬。”這時大理三月街之規模盛況,不僅在國內,即使在亞洲諸國中,也當名列前茅。清末首批大理留日學生、白族音樂家李燮羲,曾寫了這樣一首《三月街竹枝詞》:“昔時繁盛幾春秋,百萬金錢似水流。川廣蘇杭精巧貨,買賣商場冠亞洲。”20世紀80年代初,大理古城被國務院列為我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及44個風景名勝風之一,繼而又被公布為乙級旅遊區對外開放。90年代初期,大理州人民政府報請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大理三月街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節”。每年的三月街,中外人士紛至沓來,瀏覽觀光,洽談生意。近些年來三月街期更加繁盛,白族及附近的漢、彝、納西、藏、傈僳、回等族人民紛紛盛裝參加,進行物資交流。三月街期間不少青年男女相約談情,並表演傳統的民族文娛體育節目,其中以流傳久遠的賽馬活動最為引人入勝。
現狀
在雲南眾多的集市中,三月街是持續時間最長、交易商品最多、規模最宏大、影響最廣遠、發展最成熟的集市盛會。這與它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關係。洱海地區是雲南古代社會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大理是洱海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歷來是滇西的商品集散地,又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處於中國與中南半島及印度的交通十字路口,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大理三月街。節日期間,要舉行白族歌舞、白族劇的展演。白族青年男女穿上民族服裝,打著霸王鞭,敲著金錢鼓,載歌載舞歡度節日,同時舉辦具有白族特色的燈展、花展和弓駑、鞦韆、賽馬、賽龍舟等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近年來,三月街吸引著國內外大批客商和旅遊者。要了解白族,感受白族文化,參加三月街是最好的途徑。
三月街在政府的關懷下,更加繁盛,活動內容也更加豐富,白族人民,以及附近的漢、彝、納西、藏、傈僳、回等族民眾,紛紛身著節日盛裝,趕著牲畜,手攜肩挑著山貨藥材和農副產品,聚集在蒼山腳下的廣場上,除進行物資交流外,還舉行對歌、跳舞、射箭、賽馬、球類比賽等,還要演出白劇、花燈戲。